字的悅讀
打開字的想像空間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舉辦「第二屆台積電硬筆書法大賽」,並與國語日報社共同企畫「字的悅讀」專欄,引領兒少讀者領略文字傳承的意涵與美感。
翻開國語字典,彷彿看見世界的微型縮影。因為中文不是拼音文字,而是「視覺文字」。
視覺上的形像,讓中文的檢索多了一種特殊的分類。翻開字典,你會發現是依著「部首」排列:山字邊的靠在一起,水字邊的聚在一塊;牛字邊的一群,羊字邊的一國;金、木、水、火、土各有領域,人、魚、鳥、虫各成部落……好像宇宙萬物都被分門別類,濃縮成了一部字典。
在中文世界裡,字與字的區別不在於聲音,而在於字形。字形由筆畫構成,這筆畫的特色,讓中文有了許多延伸、外溢的趣味。
如果請小朋友用身體來比一個字,中文是唯一可以比出大、小、人、上、土等不下十個字的文字。如果是英文,就只能比出一個大寫的I(我)了。
筆畫和偏旁也讓中文能脫開造字本義,看字聯想,衍生出新的想像。
例如「岩」字,想像被五指山壓住的石猴子孫悟空故事;「磊」字,可以看成一幅石頭家族的全家福照片;拆解「蚊」字,幫蚊子翻案成昆蟲裡的文藝青年……每寫一個字,便像交了一個字朋友,看見它藏在字裡的一個畫面、故事或心情。
僅僅是一個字,它和我們的互動關係也能非比尋常。你不會在世界上其他主流文字中,看到有人只寫一個字,貼在牆上,就看上一輩子。中文卻可以!
例如「道」字,便可能懸掛在武術館裡。什麼是武術之道、制勝之道、人生之道、究竟之道……這個字放在牆上,可以思索一生呢!春節時,一般人家也會貼上僅僅一個字的「春」、「福」等。這些字雖只單獨亮相,卻都呈現出文化的底蘊。
因為,它們都是通過書法來呈現的!
書法,是由字的筆畫昇華出來的獨特藝術。例如前舉的「道」字,如果寫得好,還可以標上價錢呢!書法,讓人與字共舞,字因此有了個性,有了審美趣味,有了時代氣息。而人也因此和時代對話,在風潮中呈現個性,而後又將嘗試所得融入時代,傳之後世。
因此,一個人的書法,不僅僅只是一個人的書法,而有了文化的內涵。
通過長時間的積澱,歷朝歷代的書法家都把他們的字靈氣韻,如同基因般灌注進每一個字的筆畫、間架之中。以致後人在學習書法時,所能做的不外兩途:一是傳承這美好,讓美永續;一是在這美好中突圍,再造新基。前者已然耗人心力,後者更是難上加難。
但回顧過往,筆畫的美感總是隨著字體而演變。
在甲骨文中,我們看到筆畫在刀刻的轉折中化圓為方。在金文中,筆畫開始在方格中舞蹈,活絡開四肢。到了篆書,筆畫在圓柔端整中極盡綿長之能事。隸書則以蠶頭雁尾實踐了扁平結構中的至美體式。
到了楷體,字型定格,筆畫在規矩中求謀各自的精神。而草書、行書、楷書的書寫方式,更讓筆畫、線條飛揚四拓,展現出了動、靜不同的姿態之美。
時至今日,筆畫的美感已隨工具而改變。生活中,毛筆早已被硬筆取代。然而,寫字仍是一個人與字的相遇,與筆畫的周旋。人讓字現形,字讓筆畫有靈,這之間如何往返相生,便是書寫的藝術。
繼毛筆之後,硬筆將如何在紙上展布筆畫,疏通體氣,讓一個字呈現出最好的自己,並和其他字相伴共生出一場視覺的饗宴?
硬筆書法之未來,恰是現代人對於筆畫藝術的另一種叩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