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專欄 建築藝饗
伊東豊雄建築作品富含哲學性

仙台媒體中心。圖/Wiki
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和安藤忠雄同年出生,可說是現代日本建築史的雙雄。伊東豊雄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是個「理工人」,卻深受日本及西方哲學家影響,認為建築不應只考慮使用功能,也不是獨立於環境和社會之外的個體,更應該在自然與人文上都達到平衡協調。
通透建築獲獎無數
從以上理念來看伊東的著名作品——仙台媒體中心,會發現這是很「通透」的作品。以大面積玻璃作為外牆,讓人們能看見支撐起建築的管狀柱體,同時看見內部空間,打造出視覺上的第一層通透。可以自由開放的一樓玻璃牆,打破了室內和室外的實際疆界,讓這個空間成為音樂、藝術、文化活動的場地,使建築空間更加開放,這是第二層──功能上的通透。而這個充滿「伊東哲學」的作品,獲得國際間許多大獎肯定,更讓伊東得到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以及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建築獎。
建築作品遍及臺灣
除了在日本有許多作品,伊東豊雄在臺灣也有多項建築作品,已落成的建築包含高雄國家體育場、臺北文創大樓、臺大社科院辜政甫先生紀念圖書館及臺中國家歌劇院,正在規畫興建中的有臺南李科永紀念圖書館等。其中臺中國家歌劇院更是耗時許久,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完成的難得作品。
美聲涵洞建造不易
對於經歷豐富的伊東豊雄,臺中國家歌劇院絕對也是一項挑戰,自二○○五年贏得國際競圖開始,到二○一六年正式開幕啟用,十年的時光不僅要克服經費和法規上的要求,更有從概念到落成的漫長考驗等著一一被跨越。伊東曾在日本雜誌專欄寫道: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施工規模、技術、預算及等待時間,在日本很難做到,但臺灣把它完成了。
伊東以「sound cave」美聲涵洞作為設計概念,就像回到人類最原始的「樹屋」、「洞窟」一般,創造出沒有完全水平或垂直線條的建築。
當人身在其中時,透過一連串的曲牆,感受到連綿起伏的視覺效果,以及聽見聲音在不同空間流動,打造彷彿連貫不止的洞穴感。
從外牆到室內最受矚目的曲牆,其實是最困難的挑戰。臺灣施工團隊麗明營造運用熟悉的鋼筋混凝土,經過多次設計、試做、改進,最終打造出四十公分厚的曲牆,達成任務,更因此獲得兩項國際專利。歌劇院外部就像將原始洞穴切開,讓人看見虛(玻璃外牆)實(鋼筋混凝土和鋼板)交錯的空間;而內部的大劇院、中劇院、小劇場、凸凸廳及一樓大堂,由曲線打造的自然洞穴感,加上不同光源,讓建築的每個面向都耐人尋味。
這座被戲稱為全球最難蓋,世界第九大新地標的建築,完工後不僅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朝聖、體驗,還獲得國內多項設計及工程獎項金獎、全球卓越建設獎和日本優良設計獎認證,從設計到建築都深受肯定。臺中國家歌劇院規畫多項藝術計畫,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演出活動,有機會不妨親自拜訪,體驗美聲涵洞的魅力呵!
臺中國家歌劇院。
內部的曲牆讓人彷彿置身洞穴中。
外觀吸引目光的曲牆,是建造時最困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