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留考簡章 六月下旬公告
北市「鮮奶週報」4/14上路 逾18萬學童受惠
衛福部表揚184名社工 林萬億獲特殊貢獻獎
國語課本「品嘗美食的味道」單元有趣,各課介紹臺灣經典的小吃。首部曲:親自做鼎邊趖課本提及的美食中,唯獨鼎邊趖,學生沒吃過也沒看過,附近店家與外送平臺都沒賣。為了認識它,師生手作古早味。學生分組查找準備的食材,帶來不同的粉漿原料,有地瓜粉、木薯粉、太白粉、麵粉。他們把粉漿沿鍋邊倒入沸水,趣事發生了,有的變成麵疙瘩,有的煮成麵糊,甚至是麵糊煎,只有一組成功。小組檢討失敗
我在學校擔任輔導工作,常常遇到孩子因使用手機而延伸出人際與學業的困難。這次,和父母分享給孩子手機前,必須知道的幾件事。父母陪伴放心使用一般來說,不建議給學齡前兒童使用手機,但現實生活似乎不大可能,因此如果在父母的陪伴下,每天給孩子十五到三十分鐘的時間似乎不為過。兒童在學齡前對於世界的認知與判斷力都還不成熟,如果任由孩子在手機世界裡遨遊,會讓他們暴露在過度的訊息中,吸收不正確的內容。
忙碌的上班族利用午休聽課,真難為了,不過,愛家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是有興趣的議題,就可能放棄午休,而我是那個幸福的講者。講座結束後,有個家長略帶焦慮走過來。「老師,我的孩子不常玩手遊,可是我擔心他進入小學後,會被同學影響……」「會呀。」我的回答讓他瞬間皺緊眉頭。擔心實話讓他的焦慮得到驗證後更加恐慌,於是我補了話:「孩子進入小學,同儕間互相影響是正常的,有好有壞……」我們一路聊到停車場,希望
「月經平權」是近年教育部在校園推廣性別平權教育的重點項目。為了深化性平教育,太平國小衛生組長珊妙老師向「主婦聯盟」申請入校舉辦「月經平權與環境永續」講座。《經期百科》創辦人阿迪蒂‧古普達說:「月經,血,經血,惡心,祕密,遮掩。為什麼?月經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卻被視為禁忌。」講座前,導師做全班問卷調查,高年級學生有三成約略知道什麼是月經,有人大方談論,也有男學生說:「媽媽認為那是女生的事,
週末,到家附近的市場買菜,看見一個約國小四年級的孩子,跟著賣蔬果的爸媽做生意,他幫忙收錢、找錢,還不時整理顧客擺亂的青菜和水果。我隨意挑了幾顆芭樂,請他結算,他先將水果裝袋,隨即找錢,還說:「謝謝阿姨!」等我買完東西折返,看見他坐在角落專注的寫測驗卷。我好奇詢問,他的媽媽說:「阿平下週要期末考,所以得加油!」接著帶著欣慰的表情說:「他自己會規畫如何準備考試,不僅幫忙做生意,也會整理家務,像
在人手一杯手搖飲料的時代,孩子往往因為天氣熱或口渴,便不自覺的攝取過多的糖分與可能影響健康的添加物。其實,親子一起調製飲料,既充滿樂趣,又喝得健康,這是充滿控制感的建構遊戲,從準備材料到完成飲料,可以學到許多關鍵能力呢!水果市場採買樂趣一個星期六午後,我帶小兒子一起散步到家附近的水果市場,買水果回家調製飲料。我們逛著逛著,在一處看到美味的蜜柑,非常興奮。小兒子得意的說:「阿媽教過我
很多父母會在診間幫孩子詢問:「醫生,小朋友可以吃冰嗎?」我對冰品的態度是比較中性的。簡單來說,如果過敏的孩子氣管已經控制好,平常不怎麼咳嗽,喝了冰水也不咳嗽,表示孩子的身體狀況很穩定,大熱天吃點冰是沒問題的。等一下,換我提出問題:「那你想吃什麼冰?」答案如果是冰水果、冰牛奶,這些我可能會點頭放行;如果是冰淇淋、冰棒,我就會皺起眉頭,問孩子和他的父母:「你們看過冰棒的包裝上,那些複雜的成分表
每次回臺灣,總能聽到朋友分享為了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從小研究送哪所雙語或全美語幼兒園,孩子上小學後一週送幾次美語補習班,等孩子再大一點,就打聽美國的夏令營,想把孩子送去練英文。常常結論回到「在美國真好,不用擔心英語能力的問題」。但其實在美國有不少華裔父母,甚至是非華裔人士,也有相似的語文學習焦慮。在美國學中文的挑戰在美國第一次發現中文的重要,是預約產檢時,醫生在網站簡歷上宣稱會說中
有所學校新聞系的學生想做專題,談「短影音對孩子的危害」,輾轉聯繫到我,讓原本想在專欄中晚一點再談短影音的安排,提前端了出來。想晚一點再談,是因為目前提出的研究與觀察,尚未全面發現短影音對孩子因與果的影響,最多看見高度相關性,不過想想:高度相關也是該談談了。我提醒採訪的學生,先不要將短影音直接連結「危害」兩字,並非我認可短影音,而是過於標籤化,就沒有討論空間了。我可以接受「負向影響」
延續前幾篇的專欄內容,相信大家已經能理解時下「慢熟世代」的孩子,是拜少子化加網路時代合力造就的,既非這一代孩子天性軟弱,更不是父母教育失敗。平衡教養兩難的關鍵,就看是否能先穩住自己,才能進一步以「順流陪伴」相挺子女。這批「後AI時代」孩子的小小腦袋裡,其實已經被一堆彼此矛盾的念頭搞得快要爆炸,不知如何梳理內心的迷茫,早早認定世上沒人會了解自己。找出心理困擾問題那怎麼辦是好?就我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