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行政院兒少小組建議加強國防教育,包括製作無障礙版本的全民國防手冊,擬定不同階段學生的防災與戰時應變教材等。日前卻有政治人物指這是在「訓練娃娃兵」,兒少代表因此召開記者會回應。兒少代表指出,重點在於國防教育應更實用,避免戰爭來臨時,兒少缺乏相關知能而陷入窘境,並非如外界所指,要訓練兵員。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會考慮不同階段兒少的身心發展,編輯全民國防補充教材。編輯補充教材、規畫新的教育計畫都需要時間,但現有課程其實已有部分符合國防教育需求。依現行綜合活動領域課綱,「危機辨識與處理」是課程主題之一,旨在「辨識人為與自然的危險情境,運用資源並發展合宜的處理策略,預防及化解危機
國科會日前公布「二○二一年全國科技動態調查」,全國研發經費首度突破八千億元,占GDP比率達百分之三點七七,再創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占全國研發經費比率連續八年跌破百分之十,屢創歷史新低之後,終於止跌回升,較上年度微幅增加百分之零點四。二○二一年全國研發經費雖較上年度大幅成長百分之十四點二,近五年首度兩位數成長。但相對於民間研發經費成長百分之十六,政府投資僅增加百分之三,投資科研力道明顯不如民間企業。行政院曾在一九九八年頒布「科技化國家推動方案」,明定政府研發投資應占全國比率百分之三十八,隔年順利達標後,卻因政務推動「食指浩繁」,科研經費無法跟著民間同步成長,眼
高雄市中小學校長協會與高雄市教育產業工會簽訂團體協約,業經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備查及教育局核可在案,計有三部,其中第三部教師出勤時間團體協約,引起爭議。引起爭議的部分,主要在協約內容第一點:「學校安排教師每週出勤時數為四十小時(平均每天八小時),超過八小時之工時應給予加班費。」以及第二點:「學校因經費不足無法給予加班費時,應給予依加班時數乘一點五倍計算之補休時數。」家長團體認為,此將衍生加班認定及補休影響課務問題。教師團體爭取教師權益,本為法令所保障;但在爭取權益的同時,應考量是否影響學生受教權益。一般而言,企業的勞資協商,只會涉及勞方和資方雙方權益;但教師團體協商,卻會影響到第三
武裝建國的以色列,倚賴強勢武力保衛國土;國民充滿危機感,矢命效忠國家;男女皆兵,男性須服役三年、女性兩年。而和平中立國瑞典,也是男女皆兵,役期為一年。烏克蘭九年前爆發內戰,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趕下臺,引發俄羅斯介入克里米亞的戰爭。八年後俄國發動侵略,歷經近一年,烏克蘭竟反敗為勝擊退俄軍,世人欽佩烏克蘭戰士的英勇。烏克蘭人認為,為國而戰是神聖使命,年輕人送妻女到波蘭邊界,旋即返回前線參戰,新婚者也立即回營。反觀我國為了將役期恢復為一年,引起諸多爭論。民調顯示,不及四成年輕人贊成恢復役期,近四成反對,贊成與否相當。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認為,我國四個月役期無法培養具戰鬥力的軍士。
政府宣布義務役將恢復為一年之後,引來各界熱烈討論,紛紛要求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國防部則拋出透過放寬修課學分數上限和利用寒暑假修課等方式,讓役男可在大學四年期間同時完成學業與服役。根據規定,取得大學學位,至少要修滿一百二十八學分,現行制度分攤至四年、八學期,是經深思熟慮的規畫,若再加上實習、暑修等,學生未來要在三年內完成學業,不僅沒了寒暑假,時間壓縮勢必降低學習品質。雖然勉強達成役期恢復一年的功能,卻可能降低專業人才的素質,間接也會影響國家的競爭力。影響大學生學習品質的不僅役期恢復這個變項,受到疫情衝擊,線上課程取代實體教學,學生的人際關係、社交能力,甚至專業知能都受到衝擊。美國部
今年的農曆新年與西曆新年貼得很近,剛過完元旦,三週後就是春節。原以為臺灣新冠疫情在兔年將持續鬆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卻宣布,第三波疫情已開始,不啻又見「疫情黑天鵝」來襲。想平安度過,須謹慎防疫。且因新冠疫情正襲捲中國,而臨近的日本、南韓嚴重疫情也捲土重來,對臺灣的影響亦不容輕忽。此波疫情來勢洶洶,單日確診人數連續增加已超過十日,增幅也越拉越大,過去五天都較上週同日上升近四成。重複感染者總數已破十萬例,近一週增逾七千人,比率已上升到百分之五。指揮中心提醒確診過的民眾,千萬不要誤解不會再感染。中國疫情猛爆,確診、就醫和死亡人數,當局已多日未公告詳細資訊。春節將到來,為保障國人
今天是新年元旦。教育部昨天宣布五大新制上路,多數與退撫、薪資有關。選後各縣市長都已上任,教師團體日前也呼籲,優先落實行政減量、保障代理教師權益、降低幼教師生比。減輕學校與教師在教學之外的負擔,確實應是教育行政機關的優先任務。但對家長來說,最重視的是孩子的學習與健康。近三年來,因新冠疫情大流行,中小學生的學習都受影響。美日韓等國的研究也證實,中小學生的閱讀、數學等主要學科能力,與疫情之前相比,平均程度都下降。桃園市分析學生健檢資料,更發現中小學生肥胖比率攀升,原因是營養不均衡,以及因疫情而缺少運動。這在其他縣市,也可能是普遍現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今年新冠疫情將持續趨緩,
明天即將迎來二○二三年,多項新制也要正式上路,包括國民法官制度、《民法》下修成年年齡至十八歲,以及調整基本薪資等多種民生措施。前述兩項涉及公民與法律素養,學校教育如何跟上新制,是當務之急。年滿二十三歲的民眾,未來都有機會擔任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共同審判重大刑事案件。司法廣納素人法官,借重不同階層的生活經驗,促使判決意見多元、司法更透明。但論罪、量刑的審判行為屬綜合判斷,過程中除須具備基本法律能力,表述溝通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亦不可或缺。這幾年司法院與校園合作舉辦模擬法庭,使學生熟悉法庭運作,但這僅是踏出第一步。學校除了將國民法官相關內容納入公民課程,更應連結語文、科技等領域,培養
繼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用「行人地獄」形容臺灣交通亂象;美國網路論壇「Reddit」最近也貼出臺北市的路權亂象:有一群小朋友走在行人專用道時,竟被機車停車格擋住,人行道莫名中斷消失,只能被迫走到馬路上,離譜景象再度引發國內外網友議論。臺灣社會漠視行人路權,引發國際媒體與網路論壇關注。交通部本週召開道路交通安全說明會,重申加強取締車輛未禮讓行人,並宣布明年將到各縣市評鑑人行環境無障礙設施,落實人本理念,優先檢討道路工程設計法規。但長期而言,還是要加強「行人優先」教育,改善國人道安觀念。從CNN報導到「Reddit」熱議,交通部提出的首要對策都是「加強取締」,甚至研議把未禮讓
政府或民間團體辦理大型活動,為增加熱鬧氣氛,常常邀請學生表演,提供學生大展才藝舞臺,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學習機會。然而值此氣候酷寒之際,倘若於室內表演,學生不受天氣影響,可以盡情演出;但若是戶外表演,學生未能做好禦寒措施,可能會凍僵。日前臺北市一所高中女校在溼冷寒風中,參加嘉義市國際管樂節,學生穿無袖的黑色連身短裙,部分學生被凍僵,引起家長質疑。其實不只此一案例,也有縣市舉辦歡樂耶誕節活動,邀請多校學生管樂團演出,學生在寒冷的天氣盡情演出,的確帶來歡樂的氣氛;然而學生是「演在手裡,冷在身裡」,所幸部分學校還提供貼心措施,幫學生準備暖暖包禦寒,減少學生受凍。在歡樂的節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