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留考簡章 六月下旬公告
北市「鮮奶週報」4/14上路 逾18萬學童受惠
衛福部表揚184名社工 林萬億獲特殊貢獻獎
水價凍漲三十一年,面對成本上漲壓力,行政院指示經濟部啟動合理檢討,經濟部日前也表示,將在三個月內提出調整方案,依循用水量分級調整的原則,未來用水大戶可能會面臨水費調漲壓力。臺灣是全球缺水前二十名的國家,雖然降雨量大,但受地形影響,多數雨水流失,且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每年仰賴春雨、梅雨和颱風雨補充水庫的水量。一旦降雨不如預期,就可能發生乾旱危機。然而臺灣水價卻相對低廉,平均家戶水價每度九點二四元,也就是一個十元硬幣可買到一千公升的水。且臺灣人用水量驚人,每人每天平均使用自來水兩百八十七公升,相當於一般住家單人浴缸的水量。隨著氣候變遷,降雨極度不均,臺灣未來勢必面臨更嚴峻的缺
內政部日前公布去年底戶口統計,顯示我國人口結構的幾項警示。其一,去年全年人口總數較一一二年減少兩萬餘人,再度出現負成長。其二,新生兒十三萬四千八百餘人,創史上新低,「龍年效應」失靈。其三,去年全年死亡數比出生數多六萬七千餘人,是連續五年「生不如死」。然而,桃園市人口逆勢增加,也顯示人口增長,事在人為。去年桃園人口增加兩萬一千餘人,人口增幅全國之冠,也是六都中唯一出生數超過死亡數者。除了作為國門的區位優勢,提供較多就業機會外,事在人為的主觀努力也是重要因素,包括市長張善政就任後即提高生育津貼「多一胎多一萬」,並推動凍卵營養金、好孕專車、產後憂鬱心理諮商計畫、免費營養午餐及五歲幼兒助學金等
高雄六龜高中有一名學生父母雙亡,憑自身努力錄取臺大社會系,成為六龜高中進臺大的第一人。這本是值得大大慶賀的事,沒想到竟遭網友批評「撿角」,引起社會的關注。網友的嘲諷,反映出社會價值觀的扭曲,也帶有階級意識,認為來自偏鄉、透過特殊管道入學的學生,其能力和成就不如傳統管道入學的學生;另外也顯示他們缺乏同理心,只看到表象結果,卻忽略了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與毅力。大學是培養人才的黌宮,過去以學科成績作為入學依據、用分數評量一個人優秀與否,造成了社會的許多不公平。社會開放後,「多元智慧、多元成就、適性發展」成為教育理念的主流,因此才有「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設計,讓偏鄉、弱
文化部自二○二三年推出文化禮金政策,適用對象逐步擴大為十六歲至二十二歲,今年邁入第三年,還加碼試辦十三歲至十五歲可領取六百元文化幣。據統計,發放第一週即有四成、約八十萬人領取,顯見年輕族群已熟悉這項政策。文化成年禮在歐洲國家行之有年,藉此帶動青年從事藝文活動,活絡相關產業。以臺灣去年使用狀況來看,有近一百二十九萬人領取文化幣,為藝文產業創造十五億元收益,其中約五成使用於書店及出版業類;而不管連鎖書店或偏鄉的獨立書店都表示,文化幣確實有助書籍銷售,使讀者年齡層趨向年輕化。文化幣主要作用在於培養年輕人的藝文興趣,要實現長遠目標,必須能建立永續市場,其關鍵是創造吸引人的文化商品。分析
各大學「希望入學」近日陸續放榜,高雄市六龜高中家境清寒學生翼友福,突破逆境錄取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勵志故事經媒體報導披露後,卻被部分網友譏諷「考上的是沒那麼優質的社會系」,酸民文化再度引發各界議論。針對網路酸言酸語,臺灣大學公開回應,各領域學問沒有高低分別,只要是有心向學,努力往專業領域發展,無論就讀什麼科系,學校都給予肯定且鼓勵。高雄市長陳其邁則透過臉書為翼友福加油,「你很棒!真的值得大家更多的肯定與鼓勵。」因父母接連發生車禍身故,翼友福自幼與年邁的祖父母相依為命。沒想到國三那年,祖父母因新冠疫情相繼離世,再度痛失至親。但他沒被命運擊倒,在學校師長和社福團體的鼓勵與扶助下,從小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部分委員於二○二四年底任期屆滿,必須重新改選,依《高級中等教育法》之規定,新聘委員必須經課審會委員審查會通過後,始得送請行政院聘任之。依照立法院去年底印發的《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顯示,計有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台灣民眾黨等黨團提出審查會委員名單,該名單曝光之後,引起社會各界不同的意見,認為其中部分委員的意識形態過於濃厚,不利於未來課審會之專業運作。綜觀各黨團所提出的委員名單,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仔細分析,仍有下列值得商議之處:第一,該名單缺乏對技職教育具有深厚素養之審查委員,而高職的課程審議為課審會重要的一部分,恐無法有效判斷行政院建議的課
牛津字典的年度詞彙「Brain Rot」,中譯為「大腦腐蝕」,該詞被定義為一個人的精神或智力狀態的惡化。尤其年輕人慣用的IG及TikTok短影音平臺為甚。社會心理學家海德特探討主因,以往「玩耍」為主的童年失落,已被手機取代,成了孩童生活重心。英國「千禧世代研究調查」,追蹤了一萬九千名在二○○○年前後出生的孩童,每天花在社群媒體的時間超過五小時者,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是從不使用社群媒體的三倍。在課間、休憩、午餐時,和同學交談越來越少,也減少和家人、朋友社交。研究發現女性比較看重共融性,較易感到沮喪和消沉。聯合國《二○二三年全球教育監測報告》調查全球兩百所學校,估計六分之一國家禁止上
歲末年終餐敘增多,喝酒機會自然增加。成年人喝酒往往被視為社交活動之「必備」,但是國中生、高中生喝酒影響身心健康甚鉅,也違臺灣法令未滿十八歲不得喝酒的規定。專家呼籲,要建立「無酒、節酒、零酒精」的健康社會,首應提高合法飲酒年齡。據國健署二○二一年「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過去三十天內的飲酒率,國中生是百分之十四點一,高中生是百分之三十點六,比率不低。醫界專家提醒,開始喝酒年紀愈輕,成長後的酒精依賴愈大,愈容易成癮。相關研究發現,逾半數以上重度飲酒者都是十五歲前就開始喝酒。酒精不是浪漫產品。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酒精依賴列為世界十大疾病之一,美國公共衛生署發布公告指出,酒精攝取是美國人罹患
有教育學者近日在臉書上分享,他到一所高中演講,臺下超過八成的學生,從演講前就一直低頭滑手機,直到演講結束。他感慨,自己用心準備了兩週的演講,還是不夠吸引人。但他看過同校別場演講的照片,情況也大致如此。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日前也在個人部落格GatesNotes上,分享閱讀紐約大學社會心理學家海德特《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的心得。海德特在書中探討,以玩耍為主的童年沒落,以手機為主的童年崛起,深刻影響著下一代的社交能力與心智發展。蓋茲認為,童年時和朋友外出探索世界,或是關在房間長時間閱讀和深度思考,對他後來的人生影響很大。他懷疑,在成長過程中,如果每次獨自待在房間,都有一個App讓他分心
教育部日前發布新聞稿,舉苗栗縣、彰化縣校園的消防、交通課程為例,宣傳安全教育的教材。安全教育確實日益受重視,各校紛紛納入課程。教育部列出的安全教育主題,包括交通、水域、防墜、防災、食藥;綜觀其規畫,顯然是希望學生在生活中培養安全意識;從上述主題中習得的安全原則,也能用來應對其他潛在危險。瑞典最新的民防手冊,就明白展現了這一點。中文的「民防」,對應到英文是civil contingencies,要應對的是「公共緊急事態」。瑞典去年底更新了民防手冊,列舉可能的公共緊急事態,如極端氣候、危險病原體、假訊息、重要資訊系統服務中斷、組織犯罪、恐攻、戰爭,甚至是獨裁政權慣用的「混合戰」。手冊並明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