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如何創造文化幣永續動能

(2025/1/11)

 文化部自二○二三年推出文化禮金政策,適用對象逐步擴大為十六歲至二十二歲,今年邁入第三年,還加碼試辦十三歲至十五歲可領取六百元文化幣。據統計,發放第一週即有四成、約八十萬人領取,顯見年輕族群已熟悉這項政策。

 文化成年禮在歐洲國家行之有年,藉此帶動青年從事藝文活動,活絡相關產業。以臺灣去年使用狀況來看,有近一百二十九萬人領取文化幣,為藝文產業創造十五億元收益,其中約五成使用於書店及出版業類;而不管連鎖書店或偏鄉的獨立書店都表示,文化幣確實有助書籍銷售,使讀者年齡層趨向年輕化。

 文化幣主要作用在於培養年輕人的藝文興趣,要實現長遠目標,必須能建立永續市場,其關鍵是創造吸引人的文化商品。分析文化幣消費狀況,可具體掌握年輕族群的喜好與需求,對藝文產業極具參考價值。以出版業來說,已有連鎖書店做出統計,指出文化幣使用者最喜歡購買的是文學書,甚至影響了整體銷售類別的排名。文化部應建立機制,提供更完整的數據與資料,使藝文產業據此調整發展策略。

 文化政策的實施需以長期養成藝文人口為目標,才能發揮深遠效益。文化禮金既已成常態政策,藉補助創造消費誘因,僅是第一步。未來應定期檢視政策成效及完善數據資料機制,促使藝文產業與文化商品持續創新,提升政策綜效,讓文化幣發揮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