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少子化影響,臺灣勞動力短缺情況日益嚴重,去年一月至十一月勞動力人數平均為一千一百九十六萬四千人,年增率僅百分之零點一六,較前年同期大減百分之零點四六,創下史上最低紀錄。少子化的負面效應已逐一浮現,政府必須化解少子化危機。少子化引發的勞動力下降問題,政府不能只是仰賴外國移工進口,必須從提高勞參率與提升勞動力人口素質著手;出生人口下降也加速高齡化到來,老人增加,失能長照人口也上升,長照體系需要提高服務量能;有三分之一大學因少子化面臨招生不足縮編,教育部要協助學校轉型或退場。少子化引發諸多問題,政府要提早因應。據內政部統計,去年新生兒僅十六點五萬人,將創下史上新低。全臺灣人口總數
隨著元旦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有業者以使用國產豬或原物料上漲為由,調漲產品售價。臺南市長黃偉哲昨天視察連鎖量販店設置國產肉品專區,接受媒體訪問時直指,這是故意哄抬價格,乘機發國難財,不合理且不道德,公平交易委員會和地方消保官應加強稽查。相對於農委會日前回應媒體,以國產豬肉都是現殺的溫體肉,價格比進口的冷凍豬肉貴,業者若因使用原物料改變,讓消費者吃到較好的食材,調整價格是合理的。從四屆立委轉戰臺南市長的黃偉哲,對萊豬進口引發物價波動效應的觀察,顯然比中央部會官員更貼近庶民感受。這波物價蠢動由餐飲業者率先點火,以燒臘便當為例,雖僅調漲五元到十元,漲幅卻超過百分之六甚至一成,對
萊豬於元旦起開放進口,社會大眾食安疑慮尚未消除,而學校供膳,亦生怕萊豬侵入,教職員更是戒慎恐懼。雖然教育部已通令國中小午餐契約全面換新,規範學校午餐一律採用國產在地優良肉品,但涉及能否完全落實及供應廠商供餐品質,家長們仍憂心忡忡。學童是人生成長最重要的關鍵時期,確保學童能在安全和安心的環境下學習,政府、學校和家長實屬責無旁貸。面對未來萊豬及其加工品進入校園之虞,各校必須做好把關工作,將每日供餐的食材原料、品名、豬肉原料原產地、供應商等資訊,確實登載於「校園食材登錄平臺」,供家長至平臺查詢午餐供應資訊。此外,縣市政府應採購足夠萊劑試劑供各校使用,讓各校每週做好檢驗工作。地方政府也
去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或許是人類破壞生態,自然神力發出的警訊。病毒不斷變異,未知的傳染病陸續出現,人類面臨滅絕的危機,卻未使人們澈底反省。物欲橫流,生物滅絕及氣候暖化加速危機到來。強國掠奪資源,民粹鼓動仇恨與軍備競逐,漠視因應氣候暖化及生態復原事工。自然的反撲與人為的壓迫,逐漸裂解平實世界。走過二○二○年的危機,重塑生機是嚴肅課題。臺灣防疫成功建立榜樣,並贈送口罩給多國,民間團體如慈濟等也在多國為貧困者發送防疫及生活物資,使得國家形象提升。我國當以良善、人道為立國標竿,如北歐小國般展現正向影響力。對本地貧困家庭、移工、遊民等弱勢族群,優先給予防疫資源,以及生活物資的配給
防治新冠肺炎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應是減少群聚及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學校師生人數眾多,「人與人」的接觸頻繁,因而受到的衝擊頗為嚴峻。面對衝擊,傳統的實體教學、師生互動模式必須有所改變,透過各種媒介,提供學生同步在遠端線上學習,或將教材、教學影片置於網路雲端,讓學生非同步自行學習,都是可行的遠距學習模式。然而,學校實施遠距教學,教材編輯、教學方法改變、網路頻寬、學校與家庭軟硬體設施、教師教學能力等,都須由政府協助學校妥善建置,才能全面推動。順應時代改變,在教學內容上也必須有所更張。教育部日前公布今年大專校院註冊率,有數十個博士、碩士、學士班招生掛零,顯示許多系所與學生和市場需求
新年有新願,教育是國家建設之基及社會發展之力,尤應積極訂定有創新意義的教育政策,經之營之打造之,推動良好務實的雙語教育,就是重要的一項。儘管各方對雙語教育的看法不一,但其內涵從英語教學的強化,到厚植國人國際化能力與競爭力,應是眾議僉同。行政院訂二○一九年為「雙語教育」元年,目標是二○三○年打造臺灣為雙語國家。現在算起還有十年,教育部持續推動與美國教育界的夥伴關係,日前與奧克拉荷馬州簽訂中小學英語教育合作關係就是一例,但努力空間還很大。在全球化的當下,英語是最普及的世界語言,也是我們想成功達到國際化的第一關。臺灣也重視英語教育,學生基本上從小三開始學英語,但到了高中英語聽力測驗,
《國語日報》去年底舉辦十大兒少新聞票選活動,有一千八百多名中小學生參與,結果顯示,兒少普遍重視校園生活議題,且多數與疫情有關,對公民人權議題最不關心。雖不令人意外,卻令人憂心。 去年與兒少相關的重大新聞,除了疫情影響校園生活,還包括教室全面裝冷氣、營養午餐限用國產豬、滿二十三歲可任國民法官、《民法》成年下修至十八歲,以及國家人權委員會揭牌,重點將提升兒童人權等。 然而,就連手搖飲料須標示熱量、購買口罩年齡放寬、三倍券的使用、英國禁止兒童足球訓練頭球技巧等新聞,都比十八歲成年議題更受兒少關注,滿二十三歲可任國民法官,甚至是得票最後一名。 專家分析,反映的現象是多數兒少仍認
去年全球受到疫情衝擊,許多學校紛紛停課,臺灣防疫有成,正常上課,維護了兒童的受教權。二○二一年已經開始,根據《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今年將再次提出國家兒童人權報告,政府應持續解決各項問題,保障兒童權益。網路數位時代持續影響兒童生活,有關網路成癮、被網友誘騙,或是拍攝兒少裸照、影片等性犯罪仍層出不窮,侵害孩子的隱私權益,必須改善。如何縮短數位落差仍是重要課題,兒童團體調查發現,仍有超過三成偏鄉孩子家中沒有電腦或平板,五成五的城市家庭卻有三臺以上,城鄉差距仍大。政府應將兒童面臨的網路數位問題納入人權報告,提出改善計畫。學童的健康需大人持續關心。課業繁重與課後補習使孩子晚睡早起,近八
二○二○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臺灣雖因本土疫情控制得宜,贏得各國讚譽,但跨年前夕又因首例變種病毒移入,在新年伊始重啟去年三月邊境管制防疫措施,禁止無居留證外籍人士入境。變種病毒蔓延五大洲,我國能否於邊境阻絕,把病毒防堵在社區之外,成為疫情指揮中心二○二一年首波考驗。然而正當歐美各國陸續開始施打疫苗,逐漸從隔離抗疫轉向群體免疫,遏阻新冠病毒持續掠奪國民健康與生命,臺灣因疫苗研發進度不如預期,不得不「故技重施」提升邊境管制。隔離與施打疫苗是對抗傳染病最佳方法。我國因嚴格執行隔離檢疫,成為國際防疫典範。但相對於美國總統川普提出「超速行動」,投資百億美元補助產學合作研發新冠疫苗;我國衛福
二○二○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僅造成生活不便和經濟損失,更導致高達近一百八十萬人死亡,可說是人類世代浩劫。國內中小學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不大,主要得力於親師生都能配合校園防疫工作,且教育行政機關和學校超前部署,紛紛備妥遠距教學或線上學習,以備「停課不停學」之需。所幸派上用場機會不多,在國外普遍封校停課現象下,臺灣的確難能可貴,學校教育人員在防疫工作的付出,值得肯定。雖然校園疫情處理得當,但這一年來的教育發展仍有不盡人意之處,例如:一○八課綱實施一年,卻發現家長仍不了解、高中職教師員額不足、跨域學習和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城鄉課程實施品質落差大、學校相關硬體設備未到位等問題,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