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行人地獄 專家:先改造標線
(2023/7/16)

臺灣的道路交通亂象,被外國媒體稱為「行人地獄」,促使政府部門設法改善。地球公民基金會昨天舉辦「擺脫行人地獄,打造永續健康的交通環境」講座,標線改造臺灣路粉絲專頁小編、高雄市交通局交通工程科技士莊哲維表示,臺灣交通紊亂是結構性問題,透過實體工程改善,會有經費龐大、管線造成施工困難、停車需求、影響店家生意等困難而緩不濟急,建議先透過標線改造,例如縮減車道、挪用空間規畫人行道等,管制空間來建立秩序,並落實交通安全文化。
莊哲維指出,臺灣街道設計是以車為優先考量,造成人車衝突,這是長久以來的問題,後續要改善很困難,建議可透過標線重新配置位置來調整,例如道路瘦身讓空間重新配置,規畫路邊停車區域來保護行人;如果能先做出示範道路來改善用路人的習慣,讓民眾看到成功案例而想比照辦理,進而會與里長、民意代表溝通與爭取。
莊哲維表示,道路空間改善還是有限制,無法滿足每個用路人的需求,建議可考慮實體分配,包括時間分配,透過與當地里長、居民討論,規畫車輛通行時段,此外也可以規畫空間分配,例如設計汽車單行道的輔助標線,把原本雙向空間釋放後規畫為人行道。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黃靖庭表示,從二○二○年主要城市比較,臺北市居民步行與使用自行車運輸僅占兩成,高雄市更只有一成,與世界各大城市相比排名都在後面;政府推動二○五○淨零碳排,但看不到人行道、自行車道的具體策略,如果道路設計對行人更安全,鼓勵更多人以步行代替其他交通運輸工具,對於淨零轉型也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