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教育政策國際研討會
廣設大學 學者:高教浮濫稀釋資源

沈育如/臺北報導 (2022/11/6)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昨、今兩天舉辦二○二二教育政策國際研討會,這次主題為「新世代.新教育──社會變遷中的人才培育」,邀請國內外學者探討快速變遷的環境中,如何培養新世代人才,以及如何因應新世代教育;配合防疫,這次國際研討會採實體、線上混成方式進行,超過兩百人報名參加實體,線上也有逾百人報名,同時開放博碩士生參加,以開拓國際視野。

 教育部長潘文忠在開幕致詞時表示,過去三年受疫情衝擊,社會變遷,促使全世界深刻感受到培育的人才,必須具備面對和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政府推動一○八課綱,打破過去以考試升學為主要框架的課程模式,希望培養學生跨領域學習,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發表「王道思維的教育觀」演講強調,臺灣不缺人才,只缺舞臺,人才培育固然重要,但提供人才展能的機會同樣重要;家長的責任是教孩子成為「有用的人」,不能把教育責任都推給學校,至少得負起三分之一的責任。

 臺大退休教授薛承泰在會中指出,過去考試出五個題目,讓考生在兩張共四面的B4紙書寫,許多學生寫不夠還要求更多答案紙;到退休前幾年,答案紙改成兩張共四面的A4,但很久都沒人要求更多答案紙。另外,要求學生寫報告,有人遲遲未交,最後關頭交報告,還埋怨:「教授忙,難道學生就不忙?」他不禁感嘆臺大好的學生沒減少,不好的學生卻增加,讓校園氣氛受影響。

 薛承泰說,臺灣過去廣設大學,曾導致只要有博士文憑就能找到教職,因而造成良莠不齊,臺灣固然需要人才,但高教浮濫也會稀釋資源,改革出發點是善意,但要小心「通往地獄之路,往往是由許多善意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