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重現聖母院經典 鐘樓怪人登臺

報導、攝影/楊惠芳
(2025/4/5)

加西莫多由Angelo Del Vecchio飾演,這個角色有很多內心戲。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音樂劇《鐘樓怪人》今年展開二十五周年巡演。這部改編雨果小說的音樂劇,透過愛情悲劇,刻畫人性複雜面貌,故事中對社會不公、包容與偏見的探討,在不同時代仍讓觀眾產生共鳴。此外,音樂劇舞臺設計和編舞充滿視覺張力,因而能成為經典,不斷吸引新觀眾。

鐘樓見證角色糾葛
探討權勢與歧視

 《鐘樓怪人》的故事發生在十五世紀的法國,以巴黎聖母院的鐘樓為背景,這座哥德式大教堂不僅是宗教與政治的中心,也見證角色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

 故事圍繞著駝背的敲鐘人加西莫多、吉普賽女郎艾絲梅拉達、冷酷無情的副主教弗羅洛,以及侍衛隊長菲比斯,探討愛情、權力與社會歧視的主題。

 加西莫多是聖母院的敲鐘人,因其駝背與畸形的外貌而被社會排擠。艾絲梅拉達的舞蹈吸引了眾多男性的目光,其中菲比斯已有未婚妻,卻仍對艾絲梅拉達展現愛意,讓她誤以為找到了真愛。

 加西莫多的養父弗羅洛是一名虔誠但內心矛盾的神職人員,當他見到艾絲梅拉達時,便深陷愛欲與宗教信仰的掙扎之中。在弗羅洛的嫉妒與算計下,艾絲梅拉達被誣陷為女巫並遭判死刑。加西莫多拚盡全力拯救她,但最終無力回天。這段充滿愛與犧牲的悲劇,展現了社會的偏見與命運的無情。

《鐘樓怪人》獨特的舞臺設計,讓觀眾有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駝背挑戰演員極限
情緒詮釋成考驗

 《鐘樓怪人》不僅劇情精采,劇中多首歌曲旋律動人,演員須兼具歌唱實力與情感表達能力。飾演加西莫多的演員,還須長時間維持不對稱的身體狀態,扮演角色的駝背與扭曲姿勢是一大挑戰。

 飾演加西莫多的Angelo Del Vecchio說:「演出時需一直維持駝背姿勢,更要花時間揣摩心理,表達出陰暗、自卑的深刻情感,很不容易。」

 劇中飾演艾絲梅拉達的Elhaida Dani表示,這個角色要求演員既能歌唱,又要具備極佳的舞蹈能力,其中代表曲《波希米亞女孩》充滿熱情與動感,演員須邊唱邊跳,展現奔放自信的舞姿。同時,她在劇中的情感轉折極大,從天真浪漫到絕望哀傷,考驗演員的表演層次。

《鐘樓怪人》四名主要演員分享詮釋角色心得。

舞臺巧妙轉換場景
暗喻主人翁內心

 此外,舞臺指導Wayne Fowkes表示,這次獨特的舞臺設計,讓觀眾有不一樣的視覺體驗。製作團隊運用可移動的舞臺結構,讓場景從鐘樓、廣場到大教堂內部能靈活變換。

 演員以攀爬鐘樓,在不同高度移動,營造震撼的視覺感受,強調角色的階級與內心掙扎。例如,加西莫多經常出現在高聳的鐘樓,而艾絲梅拉達則活動於地面,象徵她的社會地位與對自由的渴望。

演出資訊

 即日起到四月六日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高雄衛武營國家歌劇院,以及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演出。

《鐘樓怪人》在臺開演。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