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電影院
短片 微電影 哪裡不一樣?
圖片提供/《口吃》、《宵禁》、《揚帆的年代》 (2020/11/27)

微電影(Micro Film)和短片(Short Film)是一樣的嗎?如果不同,它們差別在哪裡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要知道短片存在的歷史超過百年,而微電影是近十幾年來才出現,一種在手機上看故事影片的稱呼。短片的「短」,則是跟時間長度一百二十分鐘的電影做比較而來的稱呼。各大影展的參展短片,一般分為三種:劇情短片、紀錄短片和動畫短片。
每個影展都有自己對於短片的定義,目前主流是以「二十五分鐘以內」的影片歸類為「短片」。
《口吃》中,主角因為口吃,講電話斷斷續續,尚未說完一句話就被掛掉電話了。
電影短片歷史悠久
世界上的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一八九六年在巴黎公開放映,它是一部沒有經過剪輯的實景紀錄片,長度只有五十秒。後來創作者不斷的對電影內容和表現方式要求,開始結合戲劇和剪接技術來講故事,發展的頭二十年,大部分的電影長度大約都還是十到二十分鐘。到了默片時代,卓別林的默片受到全球觀眾的歡迎,當時影片長度主流也大約是二十分鐘。動畫電影方面,短片也是主流,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還得過二十六座奧斯卡動畫短片獎。
至今,對許多實驗電影創作者而言,短片籌資較容易成為跨入電影業的方式,也是電影公司培養新人的方法。先投資短片作品參加國際影展競賽,新秀被發現後再籌到長片的拍片資金。
《宵禁》中,天真的小女孩無意間解救了小舅舅的生命。
大螢幕的藝術呈現
國際影展的專屬獎項,造就電影短片成為一項藝術,要脫穎而出,必須包含電影敘事背後的藝術表現、哲學與文化角度,它的技術必須是大螢幕放映規格的條件,包含攝影、美術、音樂、剪接等。雖然是短片,但和長片電影一樣具備深刻的意義和戲劇性。
奧斯卡二○一六年短片獎《口吃》(Stutterer),影片長度十二分五十三秒,片中的主角班格林伍德因為口吃,非常自卑,不敢與人交談,只在網路上打字聊天交友。有一天,網路上的異性朋友希望和他見面,突然而來的人生難題,讓主角害怕拒絕會失去朋友,但更害怕見面以後失去朋友;二○一二年短片獎《宵禁》(Curphew),影片長度十九分四十二秒;二○一九年動畫短片入圍《揚帆的年代》(Age of Sail),影片長度十二分二十五秒,以上這三部電影短片主角都面臨人生的困境和難題,經過戲劇化的劇情發展,最後扭轉主角信念,都是觸動人心的好電影。
《揚帆的年代》描述老船長放棄求生時,遇到一個年輕女孩。
用來行銷的微電影
微電影(microfilm/micromovie),是指專門在各種新媒體和網路平臺,如Youtube、Facebook等地方播放的影片,適合在移動載具如手機、平板上,並在移動狀態和短時間休閒狀態下觀看的影片。
一般是品牌用來廣告或業餘創作者為娛樂目的而創作,播放長度短,一般少於五分鐘。這類廣告影片非常多,可以參考二○二○年《女兒》(手機的廣告影片),大品牌耗資請大明星拍攝的微電影,非常吸睛。但值得注意的是,「微電影」這個名詞只有在中國和東南亞風行,國際影展尚未普遍認為微電影是電影作品的一種。
讀完以上資料,我們可以說短片和微電影雖然時間長度相似,但播放的載具不同,創作目的也不同,因此導演在創作和形式表現上不一樣,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電影院中大螢幕的電影,讓觀眾進入影片與角色共同體驗,而微電影的創作,是吸引觀眾眼球跟著轉動,兩者完全不一樣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