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尼消費觀察日記
利益在眼前 更能勇敢冒險

天氣變冷了,對街日本料理店的暗黃燈光顯得格外溫暖,我望向窗外,媽媽看著我說:「今晚去吃壽司如何?」我高興的點點頭,穿上外套,就和媽媽下樓往店家走去。
我點了一碗熱騰騰的烏龍麵,媽媽點了一盤炸物,把點菜單交給老闆娘的同時跟我說:「其實,他們最好吃的是天婦羅,可惜開店之後就不賣了。」<
「他們之前不開店,那怎麼賣東西給客人吃呢?」我疑惑的問。媽媽笑笑的說:「他們開店之前,是在我們家騎樓用推車賣壽司和天婦羅的。」其實他們開店的故事跟行為經濟學有些關係──利益在眼前時,我們通常都會下有風險的決定。
媽媽接著跟我說,二十多年前,老闆夫婦才三十多歲,每晚七點準時推餐車出來,擺上兩張摺疊桌和五把椅子就開始營業。他們只賣壽司和天婦羅,由於手藝好、人親切,街坊口耳相傳,不到一年的時間,小攤子就經常一位難求。往往不到晚上九點就賣光打烊了。
他們一開始白天在工廠上班,但為了多賺點錢,就利用晚上時間做生意。因為時間不夠,無法準備更多食材,看到常客失望的樣子,才決定辭去白天工作,先擴大餐車,專心做生意,直到存夠資本,才開日本料理店。
經濟學中的心理學
抉擇
日本料理店的夫婦也曾想到辭職就沒有薪水,能不能維持生活開銷?這樣決定風險是不是大了點?
經過討論,他們認為,當初就是因為工廠薪水不高,也不大可能升遷,所以晚上才出來做生意,如果繼續這樣的模式,生活大致穩定,沒有風險。但如果辭職創業,雖然目前顧客不少,卻不知道白天開店能吸引多少顧客,存在虧損倒閉的風險;不過要是客人絡繹不絕,就可以賺大錢,這可是創業者都懷抱的美夢。
最後,他們選擇冒險創業,幸好午餐時間顧客也很多,不久之後,存夠了錢,就在對街買了店面,正式開店。
風險
如果你是日本料理店夫婦,你會選擇開店,還是選擇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做生意呢?這就看你有沒有勇氣承擔失敗的風險。
如果當初在工廠的薪水不錯,他們就不會選擇開店了,就是對工廠工作沒有期待,所以才投入高風險的創業選項。
此外,每個人對風險的態度都不一樣。喜歡冒險的人,會選擇風險大而利益高的機會;喜歡穩定的人,會選擇風險小而利益也低的機會。
一起討論
1.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夫婦,會做什麼樣的決定呢?請說明理由,並跟家長討論,了解家人是喜歡冒險,還是追求穩定的人
2.你覺得除了個性之外,有沒有其他因素會影響人對風險的接受程度,例如年齡、生活經歷、社會氛圍和學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