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天地音樂坊
探索自我的旅程葛利格 《皮爾金》戲劇配樂

新學生啟倫站在門口,正要從背包拿出外套。陪他一起等阿公的芳琴主任,隱約從開口看見裡頭放滿參考書。「啟倫以後想從事什麼職業呀?」芳琴喜歡利用這個時刻多了解孩子。「還不知道,可能是醫生吧。」啟倫的回答和許多成績好的學生一樣。「你對醫學有興趣?」芳琴接著問。「好像也沒有,只是爸媽說當醫生薪水比較好。」啟倫有點不好意思。
芳琴點點頭,想起一個朋友,他從小念最好的學校,長大在最知名的律師事務所工作,卻每天說不知道為什麼而努力。「找到志向,真的不容易,但是好重要哇!」芳琴決定告訴啟倫這個故事……
精采情節生動配樂
北歐挪威民間傳說中,有一個人物叫皮爾金。他不是壞蛋,但也算不上好人;有一些優點和許多缺點。十九世紀的挪威文豪易卜生,以皮爾金為主角創作劇本,因為覺得他就像挪威人的縮影──個性有點小聰明,但自私自利;敢於冒險,卻沒什麼目標。
易卜生希望藉這部劇,讓挪威人想清楚自己是誰,想成為怎樣的民族。他邀請同時代的作曲家葛利格,為整部劇配樂。葛利格將挪威民謠自然融入西歐傳統音樂技法,最終創作出具國家代表性的經典。
故事開始是皮爾金對母親講述打獵的經過,其中有許多誇張情節,比如他跟隨鹿跳下懸崖,還「飛」到湖泊上。後來他竟然跑去別人的婚禮,拐走新娘英格麗德。葛利格配樂時,先以突然斷掉的樂句,帶出錯愕情緒,又以弦樂低沉的線條,表現英格麗德哀求皮爾金,別將她拋棄在深山(例曲:12:16)。
逕自離開的皮爾金,在山中遇到山魔大王的女兒,隨後被帶回妖怪宮殿,成為駙馬。這段配樂非常著名,從低音管低沉的斷奏緩慢開始(例曲:23:15),接著越來越快,就像群魔亂舞,讓人膽戰心驚。
最後他成功逃出,趕回家探望年邁的母親奧絲。這時候奧絲的身體已經很虛弱,看到兒子回來,終於能安詳闔上眼(例曲:53:51)。這段音樂以重複的樂句鋪陳,像皮爾金回憶起母親唱的搖籃曲,也像不斷嘆息。
母親過世後,皮爾金決定做象牙生意,成功的他還到北非摩洛哥海岸參加宴會。葛利格運用悠揚的長笛聲,描述日出時,乾淨、明亮的畫面,這也是整部作品最為人熟知的一首(例曲:58:23)。
回鄉追尋人生意義
可惜皮爾金的財富不久又被阿拉伯女郎安妮特拉騙走;這段音樂的旋律不斷從低音往高音走,就像女子的裙襬飛揚;其中三角鐵像皮爾金的寶石在閃爍(例曲:1:08:52)。
身無分文的他最後只能坐船回鄉,途中經歷暴風雨,樂曲以不斷迴繞的管樂器音型,表現海浪翻騰(例曲:1:24:26)。到家後,一個鑄鈕扣的人告訴皮爾金,他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不過因為他一生過得不好也不壞,因此不用「上刀山下火海」,只會被丟入鑄鈕扣的勺子裡。
皮爾金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可能過得這麼沒意義,於是他要求一點時間,想找出「最好的自己」曾留在哪裡。找了好久,終於在深愛他的初戀情人蘇爾維格口中得到答案:「你一直在我的信念裡,在我的希望裡,在我的愛情裡。」劇情結束在蘇爾維格的搖籃曲中,纖細的弦樂帶出無限的溫柔,她的懷抱成為皮爾金最終的安息處(例曲:1:40:10)。
啟倫聽完,若有所思的說:「不斷去找,一定有結果的!」他想像自己的尋找旅程,彷彿成為〈清晨〉裡的音符,在空中飛揚、盤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