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萬花筒
默劇敲敲門(三)
無聲勝有聲 默劇大師馬歇‧馬叟
頭戴插著一朵小紅花的禮帽,身穿橫紋上衣,白臉、雙眼漆黑加上大紅脣,身形優雅而從容,他是著名的「畢普先生」。這個角色總是沉默不語,用優雅的肢體動作,鮮明的表情,演繹芸芸眾生的喜怒哀樂,創造他的默劇大師叫做馬歇‧馬叟。
馬歇‧馬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默劇藝術撫慰人心,成名後創立藝術學校,不藏私的傳授表演,深深影響後世,連流行音樂天王麥可‧傑克森都曾向他討教呢!
馬歇‧馬叟扮演的「畢普先生」。圖片來源/Wiki
默劇點亮孩童內心
馬歇‧馬叟本名馬歇‧曼格爾,出生於法國東部,擁有猶太人血統,雙親喜好藝文;他自幼受到家庭環境影響,對表演藝術產生興趣。十六歲時,全家因戰爭逃亡到法國中南部,馬歇加入地下反抗軍,為了隱藏猶太身分,將姓氏從「曼格爾」改成「馬叟」。
原本馬歇‧馬叟追隨地下組織的信念,展開一連串暴力反抗行動,但他逐漸不認同以暴制暴的手段;他看見在戰爭陰影中流離失所的兒童,決心要優先幫助無辜的孩子。
於是,馬歇‧馬叟帶領孩子逃亡,他貼心的假扮「童軍團團長」,告訴孩子要去童子軍行旅;為了舒緩孩子不安的心,他帶孩子沿途唱歌,並拿出絕活,為他們表演一系列默劇,歡笑聲驅散黑暗和寂寞。
後來馬歇‧馬叟成功找到機會帶領孩子翻越邊界,脫離險境;據統計,他在這段期間的救援行動,成功解救上千名無辜的猶太孩子。這段感人的歷史二○二○年被拍成電影《無聲救援》,撼動無數觀眾。
法國發行的馬歇‧馬叟郵票。
經典角色畢普先生
戰後,馬歇‧馬叟在法國的口袋劇院演出,宣告「畢普先生」誕生。頭戴紅花代表內心的纖細浪漫,「畢普先生」也常化身各種職業,例如服務生、老婦人、馴獸師;著名的演出「面具師」,馬歇‧馬叟透過誇張的表情,栩栩如生的表演「戴面具」,猶如中國川劇變臉,一下戴哭臉面具,一下換戴笑臉面具,迅速切換自如,簡直是「表情管理大師」!但這段表演重點並不在炫技,當他再次戴上「笑臉」面具,卻發現面具拿不下來?酘?酘
帶著笑臉固然是件好事,我們多希望自己一整天都能笑臉迎人哪,但當他感到身體疲倦,表情卻依舊笑開懷;感到難受,他只能無奈的咧嘴大笑,癱坐在舞臺。
這段表演帶著深厚的寓意,我們都不希望戴著虛偽的面具生活,馬歇‧馬叟用這段表演提醒我們要真誠的面對內心感受,適切表達情緒。
荷蘭阿姆斯特丹杜莎夫人蠟像館的麥可‧傑克森蠟像。
月球漫步靈感來源
馬歇‧馬叟曾參與不少電影演出,在《逆風而行》中,他留下著名的「漫步」表演。一間未關窗的房間,一陣大風吹得房裡的大窗簾漫天狂舞,馬歇‧馬叟費力的打開門,吃力向前,終於成功關上窗戶。短短一分鐘,出神入化的肢體表演,啟發流行音樂天王麥可‧傑克森發明「月球漫步」。
後來馬歇‧馬叟成立戲劇學校,建立基金會,致力推廣默劇藝術;晚年的他,依舊在舞臺上表演不輟。他說:「如果到了七八十歲完全停下來,就無法前進了,你得一直努力下去。」二○○七年,高齡八十四歲的馬歇‧馬叟長眠法國,留給後人無限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