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金美、中角磺港之旅 體驗蹦火仔
(2024/5/15)

新北市金美國小兩名女學生一同挑扁擔,體驗運送魚貨。圖片提供/新北市教育局
新北市金美國小、中角國小日前舉辦跨校交流海洋特色課程,一同到金山區磺港進行海洋教育活動——金山蹦火仔漁村文化體驗,透過課程活動,讓師生了解金山早期漁港的捕魚法及魚路古道的重要性。
蹦火仔是新北市金山區珍貴的百年文化活動,這種特殊的捕魚方式,源自於原住民巴賽族古老的捕魚技法,學名為「焚寄抄網漁業」。漁民在夜間持火炬誘捕魚群,因為點燃火炬的瞬間,會產生「蹦」的巨響,吸引成千上萬趨光性強的青鱗魚飛躍海面,落入漁網之中。
金美國小校長邱華璋表示,藉由教育活動將傳統文化延續,並用更新穎的方式呈現在眾人面前,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參與社區傳統文化,也能更理解先民的智慧及過往生活。
富吉268號火長簡士凱表示,課程從最初的校園解說,延展至漁村體驗,並藉由DIY手作,讓學生理解祖輩如何透過智慧討生活。
學生施伯諺分享,雖然生長在漁港附近,卻不曾看過蹦火仔,實際參與蹦火漁村文化體驗後,覺得十分有趣!印象最深的是電石示範演練,以及透過沙畫創作蹦火仔漁船。
中角國小教師黃韻潔表示,探訪魚路古道的過程,認識了不少海濱植物的特性,並了解早期漁民為了生計,夜晚走魚路古道翻過陽明山,將魚貨運至士林、大稻埕做買賣的歷程;實地踏查後,更能體會早期磺港居民的艱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