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我國「痛苦指數」高達百分之六點九三,逼近百分之七,已是近十年來新高。「痛苦指數」包含物價上漲及失業率兩項指標數據,與民眾生計息息相關,反映出人民生活壓力沉重。今年以來物價高漲,雞蛋、肉品、衛生紙、餐飲小吃等生活必需支出費用都持續墊高,人民荷包愈來愈緊澀。主計總處公布今年四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百分之三點三八,連續兩個月創新高,其中,外食費年增率更擴大為百分之五點五六。政府應努力平抑國內物價,減輕國人生活消費的負擔,別讓通膨侵蝕微幅上漲的薪資,導致實質所得倒退。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讓年輕人對未來充滿危機感。根據主計總處統計,今年三月份二十歲至二十四歲青年失業率
今天是總統蔡英文就職六周年,總統府幕僚按慣例都會在五二○前後安排特別活動,展現總統勤政作為與親民作風。去年此時,新冠肺炎接連在雙北、宜蘭縣和基隆市爆發社區感染,我國疫情警戒首度提升到三級,引發民眾惴惴不安,蔡總統選擇防疫優先,視察國軍防疫整備狀況。今年面對疫情全面擴散,單日確診案例直逼十萬大關,蔡總統依舊以防疫優先,昨天到新竹市居家照護關懷中心視察,實地了解確診民眾是否即時得到完整的防疫資訊、醫療指引與必要協助。但蔡總統親自帶隊大陣仗到地方居家照護關懷中心視察,能否聽到基層防疫人員與確診民眾的真正心聲?大家心知肚明。這種樣板式的視察行程,在重重的維安保護之下,能夠接近總統說得上
疫情持續升溫,國中會考將於週六起舉行,考生面對防疫和考試,雙重壓力可說超越往年,但深信只要小心應試,必然禁得起考驗。由於疫情嚴峻,教育部公布的防疫措施也更為嚴格,包括: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防疫及經現場量測有發燒情況者,均不得進入考場;各節考試期間,考生於試場內應全程戴口罩,否則該科考試不予計列等級或級分;全面量測體溫,如確認發燒,則改至「第二類備用試場」應試等,以確保考生健康及權益。會考之所以造成考生極大壓力,在於與免試入學的超額比序掛勾,且是影響未來錄取心中理想學校的關鍵比序,因而考生必須戰戰兢兢,嚴陣以待,不敢有所閃失,以免影響會考成績。然而考生也不必過度緊張,以平時所
最近單日確診者都約六萬多人,中重症者逾八十人,死亡人數超過四十人,疫情嚴峻,民心慌亂。由於不久前大爆發來得突然,無法清零,後來宣布以篩代隔,但國內一時欠缺快篩劑,民眾瘋狂搶購。疫情大爆發,清零和隔離困難,應強化最原始的個人防護,以遏止傳播;用實證和實驗當教材,民眾易懂而有效。再三強調戴口罩和勤洗手的重要,例如第一線醫護人員,每天和病患近距離接觸,仍能成功防疫。政府不應鬆綁戴口罩,規定出門必戴口罩,不要把鼻子或嘴巴露出;公共場所提供酒精,消毒手部。搭捷運下車時可到廁所用肥皂洗手,回家立即更換衣服、丟棄口罩再洗手。日本電視節目實測,邀請一家七口進行測試,先讓爸爸手掌上沾滿只有螢光燈
疫情持續擴大,雖然學校以遠距替代實體課程,但「遠距教學」真正解決問題了嗎?最近有一位蘭嶼的縣議員發現「蘭嶼網路訊號不穩,學生遠距上課須「追著訊號跑」,向教育處反映之後,得到的回應竟然是:網路訊號,非教育處能力所能解決。事實上,不僅是蘭嶼因地理環境關係,通訊訊號不穩定,全臺許多偏鄉離島或網路死角區域,都會面臨無訊號,無法上網的窘境。使用網路何止是學生而已,政府常言「多用網路少走馬路」,因此積極推動「電子化政府」,上網報稅、上網申辦各種證件,甚至近日來因疫情嚴峻,網購大為盛行,且因醫療機構已經滿載,遠距看診、遠距醫療也開始大力推動,但沒有網路,這些都是空談。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對政、經
新冠疫情肆虐臺灣兩年半,造成人心惶惶,此時基層醫護工作者最是辛苦。在確診高峰期即將到來的關鍵時刻,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維護他們合法合理休息的權益,才能確保民眾的健康照護。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臺灣護理產業工會等五大醫療工會,日前齊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抗議,直指採檢緊繃讓醫療瀕臨崩潰。醫院人力備援計畫,將護病比從原先的一比五,拉高到一比九至十五,劇升的工作量會壓垮醫療人員。基層防疫醫護的工作實況,據北市聯醫企業工會代表指出,專責病房主要由護理師全權負責,穿著厚重防護衣負責擦洗、管灌、清洗管路,整天照護十名到二十名患者,超過十小時,常無暇用餐、喝水和拭汗。超載的工作量,日復一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數仍持續增加,學生染疫人數累計多達七點七萬人,很多學生在家遠距上課。因此多個縣市教育局近日宣布,為避免學生染疫,學校大型活動暫緩,畢業典禮以線上辦理為原則,卻引發校長熱議,甚至反彈。畢業典禮是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重要大事。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過去兩年,許多學校改為舉辦線上畢業典禮。有的讓學生以預錄影片發表感言,有的用機器人代表學生互動,試圖營造儀式感,以免學生留下遺憾。然而今年情況略有不同。儘管本土確診病例比前兩年多,但很多畢業班學生已施打疫苗,且Omicron病毒變異株症狀較輕,整體社會防疫措施逐漸走向開放。縣市教育局建議線上畢業典禮,不少校長仍認為,將朝
新冠肺炎染疫學生已超過七萬人,教育部五月八日公布停課標準依照坐位九宮格,卻忽略學生實際活動範圍,實務上難以執行。此外,校園隔離宿舍不足、遠距與實體授課反覆切換等問題,都需要教育部訂出適當政策加以改善。教育部新的停課規定是希望減少全面停課,維持其他學生受教權。然而忽略學生會分組上課,下課後與好友互動等實際情況,這樣的規定恐達不到防疫效果。疫情升溫,計畫趕不上變化,教育部可授權學校,依據校園染疫情況與家長意見,決定是否停課,避免中央政策朝令夕改,讓校方無所適從。目前教育部授權教師和學生討論,班上有確診者可採遠距教學至學期末,但仍有部分課程採實體上課,造成學生無法返家。一項針對大學生
經濟部能源局最新統計顯示,全臺用電量連續兩年創歷史新高,去年總用電量達兩千八百三十億度,較前年增加百分之四點三,增幅為近十年最高。我國因新冠肺炎防疫得當,過去兩年受惠全球訂單效應與臺商回流投資設廠,帶動經濟跳躍成長,用電量也明顯增加,去年成長率遠超過原先預期的百分之二點五。能源局都坦承,去年經濟高幅成長導致用電需求遽增,確實難以精準掌握。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國內工業用電占全國總用電比率,已從二○一七年百分之五十三點五增加到百分之五十七,持續盤踞我國電力消費龍頭地位,用電量和占比同創歷史新高。隨著政府持續在各縣市擴建或增設科學園區與產業園區,可以預見國內工業用電未來應該會只增不減。
日前花蓮縣公告國中教師聯合甄選簡章,八類科不考學科專業科目,只考教育專業科目及英語,且口試以英語進行,引起非議,認為忽略學科專業知能的重要性。花蓮縣此措施是為了推動雙語教育,卻背離教育學理,一名國文、數學、理化或地理教師有必要用英語教學嗎?一名輔導活動教師有必要用英語輔導嗎?倘若如此,其教學效果勢必大打折扣。教育處聲稱考量教師報考時已持有該類科的教師證,就具備該類科專業知能。然而,教師證取得只是通過一定的門檻,並不表示具有厚實的學科專業知能,足以保證教好任教學科,顯然背後決策陷入迷思,誤把門檻當作每名應試者都具有豐富學科專業知能。教師為有效勝任教學工作,須以學科專業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