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93萬劑BNT抵臺 兩週後開打

鴻海及永齡慈善基金會、台積電、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一千五百萬劑BNT疫苗,第一批九十三萬劑昨天上午抵臺。 圖片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國內新冠肺炎病例新增五例,包括一例住在臺北市的本土個案,以及四例境外移入,其中兩例為突破性感染,一例是接種一劑AZ和兩劑BNT,另一例接種兩劑俄羅斯衛星-V,為國內首例打俄國疫苗的突破性感染個案。
另增一例「校正回歸」確診死亡個案,該個案於六月二十七日死亡,但就診醫院未通報,直到家屬向臺北市政府申請慰問金時才發現。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臺北市政府應督導醫院落實申報。臺北市衛生局指出,該個案於六月二十七日因新冠病毒感染併肺炎及呼吸衰竭死亡,隔天北聯醫完成病歷摘要和死亡診斷書通報上傳,但死亡日期直至八月三十一日才上衛福部傳染病通報系統補登記。這顯示北聯醫確實未依規定於二十四小時內登錄個案死亡日期。
鴻海及永齡慈善基金會、台積電、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一千五百萬劑BNT疫苗,第一批九十三萬劑昨天上午七點抵臺。陳時中表示最快兩週後施打,並證實八日左右可能有第二批抵臺。針對BNT副作用,發言人莊人祥說,年輕男性打BNT可能出現極罕見心肌炎或心包膜炎,若有呼吸急促、急性胸痛、心悸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根據指揮中心資訊,BNT副作用可能有心肌炎。臺北市孔姓家長說,新冠肺炎將流感化,會讓孩子打BNT,保護自己和家人。余姓國中生家長說,想先觀察施打狀況再決定,因為家中沒有長者,成人已打疫苗,兒少就算感染也是輕症;除了擔心打疫苗可能有副作用,她更擔心孩子沒打疫苗,在學校會格格不入;若錯過在校施打,不知能否補打;班上教師已調查施打意願,全班二十五人,有兩人不打疫苗,不打比率達百分之八。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指出,今年一月首度於哥倫比亞發現被稱為Mu的B.1.621病毒株,列為「須留意變異株」之一,可能具有免疫逃脫特性。臺灣已有一例境外移入的Mu個案,專家憂心新變種病毒入侵,指揮中心回應,Mu變異株基因序列雖有多處突變,但世衛組織提出的報告只是臆測,未證實會造成疫苗保護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