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疫情衝擊學生心理 北市推線上情緒管理課

阮筱琪/臺北報導 (2021/7/15)

 全國三級警戒今天屆滿兩個月,臺北市教育局為了解疫情後學生心理健康狀態,抽樣八所學校、三千零七筆學生問卷資料。結果發現,三級警戒後,憂鬱程度達臨床標準中度以上者,國中生約有百分之十二,高中生百分之十九;少數學生已產生孤單、無趣、疲倦、入睡困難、心情低落等症狀。

 對此,教育局在暑假舉辦「人際情緒進行式」社會智能夏令營,透過線上學習,提升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關係技巧等社會情緒學習能力。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疫情中,年輕人活動力較中老年人強,不能外出、群聚對年輕人而言是很大的限制;其次,學業壓力並未因在家學習減低;最後,因上網時間增加,使網路霸凌與被霸凌的風險增高。

 葉雅馨建議親友可透過「了解」年輕人的困境,「傾聽」但不督促與建議,「陪伴」一起從事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再給予協助。

 臺北市教育局表示,情緒是可以練習及學習的,包含檢視情緒日記,引導覺察自我與他人的情緒狀態,分享實際生活事件,覺察情緒並同理與尊重他人情緒的展現;利用禪繞畫與調整呼吸法,調節自己的壓力或情緒,並完成情緒紅綠燈的色卡等。

 教育局表示,國中組課程的主題包括,「情緒放大鏡」、「調『情』練習生」等;國小組則有「情緒紅綠燈」、「烏雲先生來了」等主題;透過線上學習,提升學生的人際情緒認知與管理能力。歡迎國小三年級到五年級,國中七年級學生,在七月十六日前上網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