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生音樂賽 新北新莊國中抱回六特優
國中會考准考證寄發 五月十七日、十八日考試
新生兒篩檢非健檢 國健署籲保險員勿誤導
響應四二三世界閱讀日 宜縣表揚閱讀推手、達人
每十五人有一人遭偷拍 婦團籲民眾正視
黃麗音北美館個展 組裝現成物呈現日常消費
新北四校勇闖FRC機器人世界大賽 市長加碼補助
監院調查臺灣AI發展 指政府資料治理有違失
或許是因為念過戲劇學位的緣故,我常覺得人生總是在做選擇。戲劇裡每個角色你來我往的對話與回應,就像面臨一個又一個「是」或「否」的選擇,不但決定了彼此下一步採取的行動,並且影響劇情未來的發展。人生似乎也是如此,每一天我們所遇到的種種人事物,就像一個又一個的戲劇情境,讓我們必須在當下做出各種大大小小的選擇和決定,進而發展成不同的生命情節。當然,人生不見得總是那麼「戲劇化」。畢竟舞臺上的演
他是地球人,又不是地球人。其實他是「分離地球人」,從分離星來的地球人。總部派他回到地球,重新當一個地球人。這些年來的生活經歷,讓他領悟人類祖先的無知、荒謬和不知悔改;幾十年慘痛的地球行旅,他終於明白,當年祖先所以被拋棄的原因和不幸。分離地球人通常沒有姓名,只有代號。他的代號是九四五號。在他以前,已經有許多分離地球人被派遣回到地球,觀察及監視地球人的一舉一動,遇有重大
爸爸媽媽剛結婚時經濟拮据,只租得起老舊的三合院。屋裡只有一間房間、一套衛浴設備,還有廚房兼客廳,我們笑稱是五臟俱全的「三合一」。我們出生後,爸媽發揮巧思,將房間鋪上榻榻米。儘管空間變大了,對四個人來說還是有點小。睡覺時,我們往往一翻身就互相碰撞。雖然經常聽到妹妹的抱怨,但是我更享受和家人「擠」在一起的時光。那時,我擁有無限的安全感,讓白天不安分的心沉靜下來,安穩的進入夢鄉。將近十年的擁擠生活,在我三年級時結束了。我們搬到三層樓透天厝,居住空間大很多。我和妹妹不僅各自擁有一個房間,還有獨立的衛浴。雖然生活品質提升不少,但是一個人心情不好或害怕時,我不禁想念在三合院的日子。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夜市了,每逢週末假日,爸爸媽媽或外公外婆都會帶我去逛夜市。夜市裡有許多美食,但最重要的是那些令人陶醉的遊戲,有打彈珠、射氣球、套圈圈、投籃等各種攤位。這些攤位上懸掛著各式各樣的玩偶和玩具,吸引我停下腳步,爸媽總是讓我盡情玩樂。隨著時間推移,我漸漸長大,去夜市的次數也變少了。但每一次只要到夜市,我還是忍不住想去玩遊戲。現在,我追求的不是要贏得獎品,而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時代,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戲劇六元素,分別是「情節」、「人物」、「語言」、「思想」、「音樂」及「景觀」。景觀指舞臺上被觀眾看見的一切,包括角色的裝扮、舞臺布景、舞臺光線等,對應今日的劇場分工為服裝設計、化妝設計、舞臺設計、燈光設計。光,摸不到,聞不著,但對於戲劇氣氛塑造非常重要,可以瞬間切換場景虛實,以及人物內心狀態,於是,燈光設計師常被稱作「劇場魔術師」。一九三○年
在短暫的打掃時間裡,我觀察到有一群蜻蜓像轟炸機一樣在天空中飛行。蜻蜓像空軍著名的「雷虎小組」在進行表演,一下子往下墜,一下子停在半空中,接著華麗的轉圈,迅速變換位置,真是神奇的昆蟲。蜻蜓在臺灣的種類非常多,像不同型號的戰鬥機,例如在昆蟲界非常有名的紅色小飛機──小紅蜻蜓,雄蜻蜓全身幾乎都是紅色的,而雌蜻蜓體色偏黑,宜蘭的草埤就是牠們的舞臺,屬於蜻蜓界中的小成員。我覺得學校的
我一推開家門,就聽到〈瑪莉有隻小綿羊〉的旋律,心想:「是誰在彈琴呢?」原來是爸爸。爸爸是小兒科醫師,平常喜歡收集公仔和郵票,也喜歡看專業雜誌。爸爸還很注重身體健康,所以在診所內擺了一部跑步機,一有空就會開啟運動模式,鍛鍊身體。最近爸爸迷上彈琴,休閒時,就像認真努力的小學生,在鋼琴前面正襟危坐,彈奏兒童鋼琴教本上的曲子。雖然爸爸已經五十多歲,手指頭沒那麼靈活,練起來格外辛苦,
清早六點,老爸就出門去當五舅舅的伴郎。他穿上自己結婚時的西裝和擦得亮晶晶的皮鞋,跟著大陣仗的新娘車前去迎娶五舅媽。「轟!轟!轟!」舅舅的迎親車隊聲勢浩大,鞭炮聲震耳欲聾,數十輛超跑禮車急速出發,這樣的排場在純樸的鄉下顯得有點驚人。爸爸說那是因為舅舅非常疼愛舅媽,所以想給她一場難忘的婚禮。當天開車的伴郎全是舅舅的兒時玩伴,沒想到粗枝大葉的壯漢外表,藏著一顆細膩的心:有人拿面紙幫額頭爆
上學期,老師在教室後面的空地養了一群雞,有頭戴鮮紅大皇冠的紅羽土雞,也有黑黃棕相間的古早雞,還有身穿純白絲絨的白毛烏骨雞。這些雞可能是因為雞舍太小而互相攻擊,或是水土不服紛紛死去,目前只剩下五隻。有一天,和義老師突然廣播:「從今天開始,我們試著在校園裡放養雞,大家下課不要追著雞跑,讓牠們受到驚嚇,請和牠們和平相處吧!」大家聽了都很興奮,一下課就緊盯雞,七嘴八舌的討論牠們的一
從小在鹿港長大的我,每天必看《國語日報》;由報社出版社改編世界文學名著的童書,更提供觀看世界的另一扇窗。長大後,邁入歷史學術研究,發現曾經擔任國語日報社社長二十多年,致力推行國語運動的洪炎秋先生,原來和我的家族一樣,是道地的鹿港人。這位具作家、學者、媒體人與政治人物多重角色的鄉賢,不僅喚起我童年時每天閱讀《國語日報》的記憶,也興起探究其與《國語日報》的文化傳承。洪炎秋一八九九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