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愛上自然課,是因為可以做實驗。屏東縣鶴聲國小的自然課,除了有實驗,還多了藝術創作;以簡單材料進行與自然教學有關的創作,除了增進學生的觀察力,也可印證原理,作品更能美化環境,一舉數得。校園素材多觀察加印證觀察校園植物,除了讓孩子摸樹皮、撿拾葉子做標本,很少會看樹頂。班級教室在三樓,學生可以觀察小葉欖仁的樹頂,並畫下來;因而發現它的莖有很多分支,大都水平展開。這時,講解平行與垂直
我見過幾個孩子做完暑期計畫後,就心滿意足了,好像計畫表是燈神,會自動完成主人的期望。規畫只是行動方案,不代表產出,所以「按時程確實執行計畫」是整個暑期計畫的關鍵,因為「計畫」只是手段,讓孩子藉完成暑假計畫,學會什麼或養成某種習慣才是目的。如果把手段當目的,等於本末倒置。據我觀察,小學的學習重點是理解並記憶基本知識。國語科方面,著重字音字形,培養閱讀能力。國語科很重要,是學好
現在的孩子能參加各式各樣的體驗活動,而且探索的範疇不拘囿真實世界,可以擴展到虛擬世界,實在很幸運。不過,這些活動對孩子有許多好處,可能也有一些缺憾。人難免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如果孩子第一次探索的經驗,和真正的情境有些出入,這經驗對他來說可能就不怎麼理想。比方說,孩子參加觀察海洋生態的活動,結果活動提供錯誤的訊息,或詮釋角度不妥當,孩子可能因此誤以為海洋生態就是這麼一回事,對海洋生態的錯誤
造物者為我們設計的鼻子,是最完美的呼吸器官:空氣從鼻腔吸入時,髒東西被鼻毛阻擋,乾燥空氣被黏膜變得溼潤,甚至有一部分細菌和病毒在鼻腔就被殺死,不至於感染肺部。當必須急促呼吸,或鼻子被捏住,張口呼吸算是讓人類活下來的「雨天備案」,偶爾為之無妨,但如果因為鼻腔的疾病,比如說長期過敏,導致鼻塞,使孩子時常張口呼吸,長年如此,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健康危害。長期張口面部受影響長長期張口
一場講座結束後,不少人迎向我,追問、寒暄、道謝……但我的眼角餘光可看見一名女士靜靜站在角落,從她略帶憂愁的不安神情中,我清楚讀到她想等大家離開後,問我不好在大庭廣眾下開口的事。「你好。有什麼問題想問?」等人散去,我主動打開「僵局」。「老師,有一件事情讓我掙扎好久……」她娓娓說出她的困擾。原來,她無意間打開兒子的手機,發現一些有情色意味的照片;她驚訝之餘進一步查看,又發現兒子同學在社
已經超過聿庭和弟弟該睡覺的時間,兩姐弟卻嚷著睡不著。媽媽為了讓他們早點入睡,走進他們的房間,躺在床中央隔開兩人,他們卻你來我往的發出怪聲,又嘻嘻哈哈的玩開了。媽媽每晚都這樣折騰很久,常累得睡著。想讓妻子在孩子睡著後可以休息,或夫妻有時間談天,聿庭的爸爸在妻子照料孩子時做家事;但孩子越大他越失落,感覺下班回家還要做家事,家人卻吃過晚飯就「消失」,房間裡的快樂氛圍很少能參與,怒氣逐漸累積,忍不住時就進房裡罵人,有時還故意把家事擺著,表示無聲的抗議。夫妻因無法融入及缺乏親密感爭吵好幾回,情況卻沒改善,一直消耗親密關係。孩子無法解決家庭問題夫妻兩人關係穩定平靜時,足以承載壓力;
後疫情時代,教師和學生偶爾也須遠距教學或混成教學(部分實體,部分遠距)。這過程要培養充分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要熟悉 Google meet 這類平時較少接觸的視訊溝通軟體,以同步遠距學習。有些教師也運用互動白板、互動式測驗的軟體,促進與學生的遠距互動。學習中,師生互動和同儕互動對學習動機有關鍵的影響。世界各國觀察疫情下的教學,發現如果缺乏適切的互動,遠距教學可能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動機;而適
知名記者作家大衛‧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曾在他的暢銷書《跨能致勝》(Range),提出顛覆傳統的理論。現代教育的宗旨是磨鍊出「專家」,最好讓孩子從國高中開始鑽研某種熱門技能或語言,上大學也選有競爭力的科系就讀。這樣沒錯,因為不少人大學還沒畢業,就獲得大公司的工作,研究調查也顯示,這些「學有專精」的年輕人,就業後的薪水比一般畢業生高;相較之下,算不上學有專精或選校不選系的人,
這篇文章刊出時,暑假已過近四分之一。是否覺得時光飛逝?但孩子好像整天晃晃悠悠,暑假作業也沒寫多少。想提醒孩子積極點,但總覺得他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想讓孩子主動學習是艱難任務,因為學習通常帶點辛苦,想確實學好一件事,總須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孩子放暑假,難免想放鬆玩樂,我相信父母也不想阻止他玩樂,只是希望他學會先完成暑假作業這項任務,再做些娛樂活動。如何達到這種雙贏成果呢?或許可召開家庭會議,
疫情嚴峻,使人更深刻體會「健康是人生最珍貴的資產」。苗栗縣烏眉國小許多學生的體重不大理想,令師長擔憂,於是學校推出「聰明吃、快樂動、量體重」活動,來促進他們的健康,並提升體適能。第一招:聰明吃如何「聰明吃」?護理師教導「我的餐盤」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再請學生拍攝自己的餐盤內容,上傳雲端,協助檢視飲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