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陣子沒檢查牙齒,想趁有空檔的時候找牙醫看看。不過,隨便一家牙醫診所都門庭若市,即使打電話預約,也得等上十天半個月。不僅如此,賣場裡琳琅滿目的牙膏與口腔清潔用品,還有各種廠牌和款式的電動牙刷,在在顯示現代人對口腔衛生的重視。牙齒作為消化道的「天下第一關」,可說是當之無愧。大家那麼重視口腔與牙齒衛生,推究原因,可能是擔心年老的時候,視茫茫,齒牙動搖,沒辦法盡情享受美食吧!其實,除了牙齒以外
臺灣人口老化的速度,在全世界算極為快速,在亞洲國家中僅次於日本。國家發展委員會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超高齡社會」的定義: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百分之二十以上,推估臺灣將在二○二五年達到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超過六十五歲。超高齡社會即將成形,可見幾乎每個人都有年老的家人必須關照。因此,身負重任的你,在了解「老化並非刻意,而是自然而然」後,必定能理解並幫助家中長輩。
我的孩子剛升上三年級,有一天,我看他心情不大好,問了他才知道他因為班上老師不發榮譽章,所以悶悶不樂。雖然榮譽章沒有帶給孩子什麼實際上的好處,但他經過兩年的洗禮,養成對榮譽章的期待;雪上加霜的,是他發現別班老師給榮譽章的標準非常寬鬆,心裡更不平衡了。其實,不光是學校老師,我相信不少父母在家中也用「集點」方式獎賞孩子,就是希望他有好表現。如果給孩子的獎賞是合理的,而且有很嚴謹的運作機制
子菱的媽媽發現女兒最近經常從學校帶小零嘴回家,鉛筆盒裡有時也出現沒看過的筆和貼紙之類的文具用品,幾次詢問子菱,她的答案有時是「老師送的」,有時是「同學給的」,然而,她收到小禮物的頻率似乎比以前高出許多。學校舉辦的家長日那天,有子菱同班同學的媽媽私訊子菱的媽媽,內容是這樣的:「子菱媽媽您好,冒昧打擾。請問您是否注意到您女兒在學校和男同學相處的情況?其實她有個交往對象,就是我兒子。有一
「不要怕!動作大一點,手不要停下來,頭、肩膀也可運用。去感覺音樂怎麼影響身體,走在節奏上,跑在節奏裡……」講師不疾不徐說著,只見一群學員手舞足蹈,忽而表現憂愁,忽而開懷大笑,肢體語言豐富。「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探究性課程「我是小小藝術家」,聘請「演摩莎劇團」藝術總監洪珮菁擔任講師,藉由編演激發學員想像,以身體合作表達情感。手腦並用激發想像力提起課程的構想,洪
讀前動動腦四大張的《國語日報》有十六個版面,各刊登不同內容;「人物版」是我偏愛的版。和大家交流「引領小孩閱讀人物版文章的意義與策略」前,請大家先動動腦。想一想:現在的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是自己喜歡的那種人嗎?再想想:之所以成為現在的自己,受過哪些「人」的影響?大家腦中浮現的「人」一定有家中長輩、學校師長、平輩友伴、街坊鄰居……這類「實際相處過的人」,也有偶像明星、藝術創作者、卡通人物……這類較不可能親身接觸,但仍相當熟悉的人。是的,對你影響深遠的「人」,可能真實存在,也可能是虛構想像,而接觸這些「人」的管道非常多,比如:生活場域、報章雜誌、影音節目、社交
或許是受到全球暖化影響,總覺得夏天的勢力範圍越來越大,每年總要過了中秋,才慢慢有天氣轉涼的感覺。漫長的夏天就像沉重的負擔,讓人喘不過氣,因此,氣溫一開始下降,全身上下就懶洋洋了起來。辛苦一整天後,人們常覺得全身無力;不過,如果好好休息,第二天大多能恢復元氣。有些人喜歡用一頓大餐犒賞勞動後的自己,希望藉營養修復身體的損傷,但不恰當的飲食反而會讓肌肉代謝失調,甚至產生肌肉疾病。因此,我們最好了
「我吃不下。」「我不想吃。」請回想一下,家中長者是不是曾說出這樣的話,甚至默默坐在餐桌前卻不動筷子。如果家人長時間忽略這樣的情形,直到某一天發現長者體重下降許多,或者開始說身體不舒服,也許直到體檢報告出現紅字(未達標準值或超過標準值),才驚覺長輩必須就醫,家人就必須給出更高度的關心和照顧,長輩才能重獲健康了。我的岳母今年七十九歲,年輕時牙齒好,胃口也好,加上每天走動和勤做家務,因此
坐火車的機會不多,所以我很珍惜,因為總能在車廂中「嗅」到許多家的味道。這回嗅到兩段祖孫情,而且都和數位科技有關,容我引你細細品味。味道1阿媽的糊塗讓愛更清楚「乖乖坐好呵!快到時我會過來找你們。」媽媽說完話,留下阿媽和小女孩,往另一節車廂走去。小女孩擠過阿媽的坐位,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但還沒坐定就急著打開背包,拿出飲料和麵包。「你手擦一下再吃。」
宸芯的媽媽去學校接宸芯放學回家時,總會遇到幾個經常分享教養資訊的同班學生的媽媽。新學年,宸芯重新編班,宸芯的媽媽聽說新任班導師既嚴格又嚴肅,有些擔心動作慢又愛哭的宸芯惹導師生氣,或讓導師不耐煩。已經是開學第二週,媽媽想了解宸芯在學校的情況,趁睡前比較放鬆的時候問宸芯:「你喜歡你的導師嗎?他凶不凶?」宸芯回答:「老師有時候很凶,講話很大聲,有一次我在走廊上,還要經過兩間教室才到我們班,就聽到老師講話的聲音。忘記是哪一次,老師跟我說我很容易就會哭。」宸芯的媽媽心想,老師果然如同傳聞,只希望大家平安度過這兩年。搜集事實資訊理性回應與人相處時,通常不喜歡遇到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