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生音樂賽 新北新莊國中抱回六特優
國中會考准考證寄發 五月十七日、十八日考試
新生兒篩檢非健檢 國健署籲保險員勿誤導
響應四二三世界閱讀日 宜縣表揚閱讀推手、達人
每十五人有一人遭偷拍 婦團籲民眾正視
黃麗音北美館個展 組裝現成物呈現日常消費
新北四校勇闖FRC機器人世界大賽 市長加碼補助
監院調查臺灣AI發展 指政府資料治理有違失
為減輕遊客大增對海洋生態造成衝擊,屏東縣琉球鄉杉福、漁埕尾與肚仔坪潮間帶自然生態景觀區,從七月起向每名遊客收取六十元保育費,專款專用於維護並復育海洋生態資源,成為全臺離島鄉鎮實施觀光保育收費首例。海洋保育費開徵以後,上述潮間帶亦同步實施遊客總量管制,各潮間帶同時間遊客數最高以三百人為限,降低觀光發展對環境生態造成負面衝擊,希望重現珊瑚島瑰麗景象。各界對收取保育費復育生態系樂觀其成,但曾在當地長期研究調查的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方力行,日前舊地重遊,對海底僅有幾叢零星的珊瑚群聚,處處可見繁盛的海藻和四處遊蕩覓食的海龜,獨排眾議提出警語。海龜原是四海遨遊的物種,卻在琉球鄉安家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近公布的二○二二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創造思考能力評量結果,新加坡在六十四個國家和地區的十五歲學生排名第一,而臺灣學生的成績則在十名之外。整體而言,臺灣學生成績位處OECD的平均數水準,此項資料顯示,臺灣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仍有努力空間。該項創造思考能力的評量主要透過開放性任務進行,這些任務沒有單一正確答案,旨在評估學生在不同情境下生成、評估和改進創造的能力,與一般的數學或科學能力評量不同,著重於學生的問題解決和邏輯思考能力。這次評量結果,臺灣學生成績表現不夠突出,政府很難藉由媒體發布新聞,因而未引起社會的重視。但是臺灣學生的創
一九七六年,我國在公車上即設置博愛座,初始沒有不讓座的;但近幾年,捷運卻發生多起因不讓座而引發的紛爭。依據臺北市公運處調查,百分之九十五的民眾會主動讓座,而不讓座發生語言或肢體暴力,盡失博愛座美意。民眾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廢除博愛座」,逾八千人連署,引起正反意見爭論。衛福部雖有意擴大博愛座乘坐對象,但增列「有其他實際需要者」過於抽象、難明確認定,至今未能修法。博愛座的設置規範在《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原是自律的美德,而非情緒勒索或道德綁架。如果能約定俗成,日久成為良善文化,社會祥和,是當初設置的初衷。日本並沒有絕對的讓座文化,即使是優先座,大家都可以坐。
人工智慧大師黃仁勳此次訪臺活動中,多次斷言AI生成式人形機器人正在興起,設計終極目標是無縫接軌運作於人類的工作和生活中,實現機器人和人類的互相交流。有科技專家甚至預測這種夢想十年內成真,年輕一代終將迎接機器人時代的到來,因此應多認識機器人;而如何打造其正向功能,也成人文社會關心的重要課題。機器人認知功能迅速發展眾所皆知,但其情緒的發展,以往僅出現在類似二十五年前好萊塢電影《變人》,影星羅賓‧威廉斯飾演的機器人安德魯「身上」,只是科幻想像,現在科學家已不敢如此斷定,而認為未來人形機器人能承受骯髒Dirty、無聊Dull、危險Dangerous、困難Difficult的「四D」工作,似已有
臺鐵新自強號日前在花蓮清水隧道,遭落石撞擊和土石流影響,造成部分車廂出軌,司機員和多名乘客受傷。所幸當時司機員緊急剎車,減低了事故的災害。隨後列車暫停在隧道內,乘客下車後,都踩著泥漿撤離。一名剛從東華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也搭乘這列火車,在網路上貼出文章向親友報平安。照片中,他的雙腳、鞋子滿是泥濘,但他表示,看到司機員躺在擔架上被抬出隧道,乘客都紛紛上前,感謝司機處理得當。從四○三花蓮大地震後,東部幹線就經常受餘震、落石和土石流影響,列車除了減速行駛,也數度靠著告警系統警示而逃過一劫。雖然列車受損,但乘客均安。可見近年來設置的監測與告警系統,確實發揮作用。然而這次發生落石、
近期有報導稱,一名家長發現高中的孩子不知「大禹治水」,十分訝異,認為是現行課綱未將其納入。消息一出,引起各方爭論,有人指出大禹事蹟並非信史,不應納入課綱;也有人主張大禹具文化意義,應該教導。其實依規定,即使課綱未明文寫出的內容,只要教學者認為有學習價值,便可推動相關課程;這除了是將教學自由還給現場教師,更有教育深意。現代教育學對兒童「如何學習」的研究,多半證實兒童是從身邊具體的事物開始學習,逐步往外探索,並將探索得來的新資訊,與過去習得的舊資訊融合,發展對世界的認知。也就是由近而遠,從具體到抽象;從近且具體的切身經驗開始,若學得扎實,更有利於未來學習遠而抽象的事物。早期學者如皮
引發醫療院所恐慌的輸注液藥品缺貨危機,經衛福部緊急啟動專案進口,國外輸注液近日陸續運抵國內,開刀房等醫療設施停擺危機暫時解除。生理食鹽水和葡萄糖等輸注液缺貨危機,緣起於國內市占率達七成的永豐化工公司,被食藥署查獲產品檢驗數據造假,在五月製造許可到期後遭勒令關廠停產。藥師公會從四月起接獲醫療院所反映,部分輸注液藥品已開始缺貨,若再持續可能導致開刀房停擺,連住院和洗腎患者都會受影響。消息經媒體披露後,衛福部官員不但否認,甚至嚴詞指責醫療人員製造恐慌。五月底紙包不住火,被迫坦承六月短缺逾百萬袋輸注液;七月缺貨更增加到一百五十萬袋。健保署為解決燃眉之急,決定挹注三億元緊急啟動國外專案進
時值六月中下旬,教育部及各縣市持續辦理中小學校長遴選,希望遴選出合適校長接掌校務。國內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較為複雜,有意願擔任出缺學校之校長,部分縣市必須先至學校向教師及家長進行報告,隨後舉行校內同意權投票,結果再向遴選委員會報告,這些校長們心中五味雜陳,格外辛苦。美日先進國家則由學區教育委員會負責遴選,相較之下,較為單純。校長遴選,最重要是為學校找「好校長」,不是為校長找「好職位」。然而國內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是否能找「好校長」呢?其實未必盡然,尤其一些艱困的學校,如果不是優質校長接任,這所學校常常年復一年,毫無起色,受害的還是學生。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在家庭社經背景或學生
日前教育部就技職發展,提出了「三加二新五專」模式,希望藉由高職與科大採類似「雙聯學制」的合作方式,讓學生前三年在高職就讀,後兩年升學科大,畢業後取得副學士學位,以減輕高職生的升學壓力,並有助高職的招生。新五專構思是想促使高職與科大合作,共享資源,創造了另一條升學管道,同時提升教育品質,培養產業所需的人才;然而,這種架構與原有的高職畢業生升學二專並無差異,但卻失去了原五專的精髓。原五專的課程五年整體規畫,學生五年之中在相同校區無縫銜接,學習專業技能。新五專分兩學習階段,恐無法有一貫學習的成效。而在五年之中,要適應高職與科大兩種不同的學習環境,恐增加學生適應的困難,再加上高職原本以
衛福部疾管署示警,國內COVID-19確診病例(併發症),六月四日至十日較前一週上升百分之二十五,新冠疫情進入第六波Omicron流行期,免疫逃脫能力較強的KP.2、KP.3變異株在國內占比增加。疾管署預估這波疫情八、九月後才會下降。新冠疫情升溫警訊又起,民眾仍需注意防疫。自二○二○年初新冠疫情襲臺,幾波疫情給全臺造成莫大震撼,第五波疫情是今年春節期間,為期較短,民眾感受衝擊可能較小,心理上也可能認為疫情已離去。事實上,醫師和公衛專家指出,疫情還與我們同在,且症狀特色有所變化,譬如第六波新冠疫情初期低燒數日,有輕微流鼻涕,此時快篩常呈現陰性,過了幾天再快篩,才顯示陽性,民眾因而誤了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