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AI應用 國研院啟動高效能開發平臺
全中運開幕4/19登場 4/3線上限量索票
第7屆青少年諮詢會 選出14名代表為學生發聲
公費留考簡章 六月下旬公告
北市「鮮奶週報」4/14上路 逾18萬學童受惠
衛福部表揚184名社工 林萬億獲特殊貢獻獎
北市將改善國高中學生置物櫃 預計三年六億經費
竹市托嬰中心照顧不當 勒令停業
曾犯下未成年猥褻案的美國男子,上月初入境後一度下落不明,引發各家長群組高度關注,擔憂是否會進入安親班、營隊任教;幸而經跨部會合作,已確認其行蹤,並將驅逐出境。其實類似事件並不罕見,有關單位早該建立管控機制。今年九月,花蓮就傳出有代理教師涉嫌偷拍學生,而該教師曾因性騷被裁罰。去年,新竹爆發兒童營隊負責人性侵案,嫌犯遭判刑後,在上訴期間持續開班招收兒童。以上實例僅是冰山一角,但已可看出令人心驚的漏洞。許多民間業者會請應徵兒少工作的求職者檢附良民證,但良民證是刑事紀錄,而對兒少的暴力行為未必進入刑事程序,更多是由行政機關調查與裁處,良民證無法呈現。因此,早已有民間團體與立委提
衛生福利部昨天在立法院專案報告會議,揭露國中生電子煙使用率已在二○二一年爬升到百分之三點九;高中職學生則增加到百分之八點八,相較於四年前雙雙呈現倍數成長。應邀出席的教育部長鄭英耀看到數據,直言比率確實偏高,當場表示訝異。面對立委質詢網路賣電子煙歸誰管,鄭英耀說是法務部,法務部官員則回應是衛福部,兩個部會接力傳踢皮球,最後接球的衛福部終於說:「是我們管的,但需要跨部會合作。」問題是,《菸害防制法》已於去年三月公告全面禁止電子煙,站在第一線防堵電子煙入侵校園的教育部,到現在還不清楚查處電子煙的主責部會,顯見教育部對防堵電子煙入侵校園「著墨不深」,難怪政府越禁止,國高中生使用率越高。
行政院僑委會為鼓勵僑生來臺就學,並於完成學業後留臺就業,特別成立「產學合作僑生專班」。日前立委質詢提到僑生來臺就學後,護照、居留證等文件被學校扣走等情事,引起非議。政府鼓勵僑生來臺就學,就教育影響力、促進僑生認同,甚至紓解學校生源不足等,皆有積極性的作用。過去僑生留學回到其居住地就業或創業,甚至參與政治,都有一定影響力,例如:早期馬來西亞甚多獨立中學學生來臺留學,形成龐大的留臺校友會,對當地社會貢獻,即獲得相當大肯定。如今僑生來臺就學,卻發生遭受學校扣留證照,甚至受到剝削等嫌疑,實在是對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一大傷害。僑委會務必會同教育部確實調查清楚,如發現學校確屬有違法或不當之處
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生源短缺讓許多私立大專校院陷入經營困境。近十年已有十五所私立大專校院退場、兩校核定停辦,然而這僅是開端而已,隨著出生率節節下降,退場浪潮將更形加劇。關於私校退場,雖已有《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的法律依據,但仍存有許多細節亟待改善,如退場程序資訊不夠透明,師生安置保障不夠周全,退場學校校產的處置、再利用規定模糊,學校周邊商家安置與輔導忽視,在在都需更多的關心與協助。私校退場並非臺灣獨有,如美、韓、日等國也面臨相同困難。各國政府採取措施雖不盡相同,但普遍重視早期的預警機制,透過財務分析、招生狀況等指標,及早發現學校的危機;在退場的處理上採取漸進方式,給予
國內若干航空公司近日決定,推出女性空服員的「褲裝」制服,一改女空服員僅能穿「裙裝」上機服勤的強制規定。或有人認為,女空服員在裙裝、褲裝制服爭取到的一點自由,僅是微不足道的「茶杯裡的風波」;事實上,它對臺灣推動消弭性別歧視的CEDAW運動,頗具意義。CEDAW中英文全稱《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由聯合國在一九七九年決議通過,締約國應採立法及一切適當措施,消除對婦女的歧視。我國於二○○七年自發簽署此公約,並制定施行法公布實施。
坊間的「心靈成長」課程,近日因一名女網紅開設新頻道,影片中舉止怪異,和往常大不同,而引起熱議。網友揣測,女網紅可能參加邪教,或受某些心靈成長課程影響。許多人也分享參加心靈成長課的負面經驗。所謂的心靈成長課,原本是一種透過自我探索,以提升自我認識、改善人際關係,或是找到人生目標的學習過程。坊間課程運用的方法各自不同,例如禪修、玄學、冥想、瑜伽、心理輔導等,各有愛好者。不過,許多參加心靈成長課程的人,正面臨人生困境、心理壓力、自我懷疑、心情低落、心理創傷等,心理弱點相當明顯,此時易遭人利用,衍生不少糾紛,例如高額收費、金錢詐騙、霸凌恐嚇、性騷擾,甚至限制行動。任何有助正向思
颱風康芮前天挾帶狂風暴雨肆虐全臺,各地災情頻傳。十級以上的強風造成路樹連根拔起、交通受阻、停電等,街上滿目瘡痍,但昨天多數人仍能正常上班上課,顯示臺灣社會從過往災害吸取經驗,逐步形成穩定的因應機制。每回遇到天災,我們依靠的是恪守職位的公共服務人員,冒著風險讓社會恢復正常運轉。以台電為例,截至昨天上午十點,全臺有超過八十六萬戶停電,台電出動上萬名人員在風雨中夜以繼日搶修,已有近九成用戶復電。其他各領域,包括醫療、警消、清潔環保等工作人員,全都堅守自己的崗位,災後復原才可能這麼迅速。不過,颱風當天也傳出有班機因風大而無法降落在預定機場,旅客當場發飆,落地後還要地勤人員道歉。機長降落
強烈颱風康芮挾帶強風暴雨侵襲全臺,各縣市昨天全面停班停課,勞工因天災停止上班,是否應比照公務員照常領薪問題,再度引發朝野立委關注,呼籲勞動部儘速透過法制化確保勞工權益。颱風侵臺期間停止上班,雇主是否應視同國定假日給薪,目前呈現一國兩制現象。軍公教人員比照國定假日照常領薪;若因職務必須出勤,可請領加班費或事後補假。勞工則由企業自行決定,雇主依法可不必給薪;若照常給薪就是老闆佛心。也因此近幾年每逢颱風停班,屢屢成為熱議話題。前天在立法院面對朝野立委舊話重提,勞動部再度老調重彈推託說,每到颱風侵臺都會發新聞稿提醒雇主,不宜扣減未出勤員工當日薪資;相信現在多數雇主應該都有給薪。然而臺灣
臺北市自二○○九年起編列預算補助國中小弱勢生早餐,實施迄今已達十五年之久,嘉惠不少弱勢生,成為政府一大德政。日前臺北市議員有鑑於高中的低收入戶遠超國小數倍,呼籲補助弱勢生早餐,延伸到高中,教育局允諾主動請學校進行調查和關心。學校主動關心弱勢學生早餐需求,亦屬學校職責所在,必要時應該給予積極協助,解決學生早上到校挨餓的困境;否則學生挨餓上課,精神不濟,很難專心聽課,學習效果也將大打折扣,有時候還會造成教師班級經營困難。學生早餐能吃飽,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是促進專心學習要件之一。過去政府曾提出「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口號,但學校現場卻有一群挨餓的學生背著書包上學,顯然該口號
據調查,我國插管臥床數十萬人以上,不健康餘命八年多,無效醫療支出占健保四分之一。維生系統本是為了救命,卻成為延遲死亡的工具,消耗醫療資源,影響財政及國家競爭力,是健保改革的要項之一。而加拿大和英國明定對於「無效醫療」,國家保險不予給付。依《病人自主權利法》中「預立醫療決定」,具有自主意識能力當事人能自行決定,選擇與決定是否接受維持生命的醫療措施;保障未來處於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或政府公告之重症時,得以善終的另一種選擇。讓生命能平靜、有尊嚴而安詳的走完,且對家屬情感上給予支援,不拖累親屬。這是符合全球安寧療護趨勢,已逐漸獲得國人理解和支持。今年衛福部開放「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