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110年師鐸獎得主
邱士芬、柯幸宜 翻轉弱勢挖掘亮點

報導/詹伯望、李榮茂 圖片提供/臺南市教育局、新豐國小 (2021/9/12)

 教育部日前公布今年師鐸獎名單,臺南市東區復興國小教師邱士芬,用無比愛心照顧特教生,獲得殊榮。新竹縣新豐國小校長柯幸宜,長期在山地特偏學校服務,為扭轉特偏弱勢,爭取社會資源,建立學校特色,用愛心培育學生,創造學生自身亮點,獲得肯定。

臺南市復興國小教師邱士芬,耐心帶領特教生,榮獲今年師鐸獎。圖片提供/臺南市教育局

邱士芬擅用鼓勵
伴特教生成長

 邱士芬認為,她這一輩子的天命就是當教師。她說:「教學不是一份工作,要融入生命,才會產生力量保有熱情。能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師,就是把教師當成志業的人。」

 邱士芬的舅舅罹患腦性麻痺,但他常說:「最大障礙與限制是你的心,不是身體。」因此邱士芬從小就特別關懷特教生。有一年,面對一名其他教師都不敢接的重度腦麻生小甜,邱士芬卻主動表示:「我可以,我接!」

 起初小甜對教保員頤指氣使,一不如意就生氣遷怒,邱士芬不但利用科任課與陪伴她做作業,也在小甜身體復健時,陪她設定目標。每當小甜想要放棄時,邱士芬都會再三鼓勵她,「我相信你可以完成,我會等你。」最後小甜不但越來越上手,也願意嘗試做更多困難的復健動作。邱士芬曾在不經意中看到小甜寫下:「我也可以有夢想。」讓她當下感動欲淚。

 小甜在六年級運動會上,表達想與同學一起跑步,全班都很驚喜,從起跑點陪伴拿輔助器前進的小甜,讓小甜感到開心又有成就感。

 邱士芬自願擔任身心障礙學生的普通班教師長達八年,她經營班級時非常重視學生的獨特性,希望每名學生都受到尊重,運用學習共同體的精神,營造互學的課堂風景。因此,在一○八年度榮獲SUPER教師全國首獎。

 邱士芬的觀察力敏銳,能看見學生的需求,更在國語日報社的支持下,開始推行讀報教育。她說:「很高興有更好的教材融入班級經營與領域教學,學生不僅養成讀報習慣,更提升了對閱讀的渴望。持續學習是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新竹縣新豐國小校長柯幸宜(左一)帶領學童參與幼童軍大會,與學童相處融洽。圖片提供/新豐國小

柯幸宜服務偏鄉
發展特色教學

 新竹縣新豐國小校長柯幸宜,在臺南師專畢業分發到新竹縣後,自動請纓到「最高學府」尖石鄉新光國小服務。他發現山上特偏資源匱乏,便致力引入資源,扭轉特偏弱勢,鼓勵學生不向惡劣環境低頭,發揮無限潛能。柯幸宜從基層教師、主任到校長,都全力以赴,推動多元發展,也適時關懷學生,翻轉學生的人生,期盼他們在未來能發光發亮。

 柯幸宜先後擔任石磊、碧潭、中興、新湖與新豐國小校長近二十年,他認為教育者是撒種與耕耘的人,要以身作則,營造愛與關懷的環境。所以他在每一校都會以當地特色發展各項教學,建立學校特色。

 民國八十八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很多學校老舊教室毀損,開啟「臺灣新校園運動」。柯幸宜服務的石磊、碧潭、中興國小都因校舍老舊危險而拆除重建,他便將新建教學大樓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在校史發展中留下珍貴紀錄。他在新豐國小與幼兒園團隊以「Eye新豐」之旅,帶領學生由自己出發,探索學校,跨入社區,一步一腳印朝目標努力,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銀質獎。柯幸宜也大力推展童軍及排球等體育運動,成效卓越,獲得教育部體育績優學校。

 柯幸宜因為熱愛體育,兼任縣排委會總幹事、縣中小學體育促進會理事長。他接任排委會初期,新竹縣被揶揄稱「排球沙漠」,沒有隊伍敢挑戰全國賽事,經過他大力推動,新豐國小與多所國小都成立排球隊,近年對外比賽屢締佳績,更稱霸全國。

 柯幸宜強調,校園是學生的第二個家,一路走來期許自己「一切為教育、一切為學生。」他期盼看見學生需求,整合教育資源,營造出優質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安全快樂的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