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德學童交流 體驗東西方教育差異
(2025/3/27)

臺北市日新國小自然課,學生吳京翰(右二)與德國學伴威廉(右一)檢測土壤空隙。攝影/高修民
臺北市日新國小昨天接待德國姐妹校,波爾格小學副校長Bassin率領十八名師生來臺,進行為期九天的課程交流。另外,還前往陽明山觀察火山地質,踏查赤峰街傳統花窗,體驗臺灣茶文化手沖茶。
Bassin昨天在日新國小班上,使用德國小學教材進行數學公開課,示範德國教育現場的教學方法。他指出,東方教育體系偏重教師講授,學生再操作練習;德國教育以任務導向,偏重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遇到問題無法解決時,教師再提示。
學生吳京翰擔任接待大使,他分享,用英語介紹學校和臺灣特色,雖然準備過程相當辛苦,但能與來自德國的朋友相識、交流,帶他們認識臺灣,很值得。他負責接待學伴威廉,不時對他噓寒問暖,與威廉一起上自然課,動手檢測土壤空隙。
威廉表示,他的哥哥去年也曾到日新交流,威廉喜歡臺灣的米飯,不喜歡臭豆腐的味道;喜歡喝珍珠奶茶,但是不喜歡其中的粉圓。由於德國早上八點上學,下午一點四十分下課,這次來臺灣交流是新奇的體驗。
小茶師何星橙說:「為了這次招待,前一天晚上在家裡反覆練習了好多次,才能在正式場合以最優雅的姿態泡出茶香,呈現臺灣茶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