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家長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立法幼兒園全面安裝監視器」,附議人數通過成案門檻,教育部國教署邀請家長團體、教師團體、民間團體將在本週四開會,論戰再啟。倡導幼兒園全面裝監視器者認為,加裝監視器是讓幼兒能有更優質、安全的學習環境,當兒少事件發生時,可還原現場真相,釐清問題所在,避免親師衝突,保障雙方權益。反對者認為,監視器讓教師感覺管教全程監控,動輒得咎,無法發揮專業教學,反倒形成副作用,對孩童不見得最為有利。任何事情都有一體兩面,難以兩全其美。幼兒園本就是為幼兒的福祉與學習而設置,若政策推動對此宗旨有所幫助,雖有困難仍必須設法克服,有疑慮就要澄清。裝了監視器,似乎多了家
新春伊始萬象新,但臺灣人口結構卻面臨新衝擊。據內政部甫公布去年底人口統計,連續三年負成長;新生兒數創歷史新低;一點零八的生育率則是全球排名倒數第一。總和生育率(TFR)乃檢視國家發展重要指標,解決人口危機,是總統大選極重要議題,每位候選人都應端出牛肉來。去年新生兒僅十三萬八千餘人,凸顯少子化問題日趨嚴峻,如再不正視並尋求解決辦法,目前生源、兵源、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會更嚴重。預估三十年後臺灣人口將低於兩千萬,且更趨老年化,扶老比的惡化會更衝擊整體社會。在一九六○年代,平均二十一個青壯年撫養一個六十五歲老人,二○二○年為四點四,三十年後可能降為一點五。人口危機讓青壯年承受日益沉重的壓
微軟新發表的搜尋引擎Bing,內建名為Sydney的人工智慧聊天功能。紐約時報專欄作家Roose試用後表示,這款程式不僅流露出陰暗面的欲望,甚至向他示愛,令他深感不安。他認為,人類還沒準備好面對這種等級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發展確實很快,ChatGPT已可產出看似通順合理,甚至模擬人類語氣的文章。但人工智慧的運作仍然如同機器,需要倚賴大量數據與公開資料,對資訊的判別也是基於統計規律,不具備人類的高度理解力與價值判斷力。因此,ChatGPT提供的答案看似合理卻往往錯誤百出,甚至是荒謬的偏見。正如多年前電腦軟體學者Edsger W. Dijkstra所說,關於電腦會不會思考的問題,差
開學以來,多所中小學傳出徵不到廚工,有的學校甚至要出動教師幫忙洗菜、切菜,再委由家長煮食;還有校長指出,學校近來多次缺廚工,雖然最後都能聘到人,但也反映出廚工流動率居高不下。學校廚工負責動輒數十至上百名師生的午餐,從備料、烹飪、配膳到清潔,在在要耗費大量時間、體力,尤其須具備餐飲專業,多數學校要求應徵廚工者須有丙級以上廚師證照。然而,一般學校受限於經費,只能提供廚工基本薪資,甚或只能以時薪計算酬勞,相對於其專業與辛勞,這樣的待遇當然留不住人。就有廚工對媒體表示,同樣是餐飲業,年輕人通常會選擇到餐廳工作,不僅薪資較高,環境也更友善。另一方面,許多學校會請有餐飲證照或相關工作經驗的
行政院新任院長陳建仁今天首度到立法院做施政報告並備質詢,攸關全民普發現金的《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能否在近期內獲得朝野立委支持並順利通過三讀,備受矚目。預算高達三千八百億元的《疫後特別條例》草案,除普發現金與補助勞健保和台電虧損共兩千四百億元,已獲朝野多數立委支持,行政院框列強化推動經濟、社會韌性與不時之需的一千四百億元,因未提出具體規畫,被在野黨質疑空白授權。面對外界質疑,國發會昨天在立法院朝野黨團協商會議依舊未提出預算編列說明,僅列舉各縣市民眾通勤月票和中低薪族群房貸補助;民進黨團則在朝野協商前一天,針對民怨沸騰的雞蛋漲價議題,建議用特別預
隨著疫情趨緩,世界各國已逐漸解封,學生也回到學校正常上課,教育正式從破壞邁入振興的時刻。中小學生受到疫情影響,上課斷斷續續,師生都必須適應線上教學方式,學習效果當然不如實體教學。尤其對偏鄉地區和家庭弱勢學生,更處於不利學習地位,衝擊甚鉅。根據《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r)期刊今年一月三十日出版,有關疫情期間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之專文,該研究係從十五個國家的四十二個研究資料之後設分析發現:疫情期間造成低社經背景的學生學力有顯著的下降,此實證性研究透過數據分析,是具有其證據和說服力。國內中小學生學力受疫情影響有多大,因缺乏實證性研究,較不易客觀論
《醜陋的中國人》作者柏楊,以醬缸文化形容中國文化,掀開藏在完美表象背後的醜陋面,喚醒自身的反省。而國人常以「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自滿,如能覺察另一面向,促使反省更為重要。以建築景觀來看,由於房價飛漲,寸土寸金,常見毀棄歷史建物蓋華廈以牟利;且疏於美學教育,不講究造形與顏色,醜陋建築林立。屋頂浮濫加蓋,騎樓通道任意加高及占用,阻礙通行。市容醜陋髒亂猶如難民區,呈現城市文化單薄。飲食方面,餐廳與小吃攤量能超大,媒體報導知名美食,髒亂入鏡卻是常態,廚房堆積雜物或各角落油膩;日韓旅客在網路公開批評,令人汗顏。政府應輔導改善,以美味取勝外,更應注重食安衛生。臺灣未管控汽機車數量,
根據教育部統計,一一○學年大學部退學人數約四萬三千人,較一○九學年略增,另有約三萬兩千名學生處於休學狀態,有這麼多大學生休退學,高等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值得深究。分析大學生休退學的原因,主要是入學前對科系不認識,也缺乏對自身性向志趣的了解,以致入學後發現所學非所願,只好休退學。其次是,大學所開課程無法滿足學生修課的需求,致使學生興趣缺缺。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前臺灣的大學校院供過於求,再加上少子女化衝擊,入學機會多於生源,休退學重考或轉學容易,學生不珍惜大學就讀的機會。部分年輕人追求速成,遭遇挫折即轉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大量的大學生休退學造成了高教資源的浪費,也讓年輕人蹉跎青春
開學了,全國中小學師生今起恢復校園生活。口罩令將進一步鬆綁,校園生活可望進一步正常化,但也有公衛專家擔心,學生恢復群體生活,增加群聚風險,疫情是否波動,親師生仍須注意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二月二十日起,除醫療照護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等指定場所仍強制戴口罩,其餘一般場域歸在「自主決定戴口罩」等級,口罩令實施八百零一天後,終於鬆綁。但校園和托嬰幼等場域,延至三月六日才放寬。自主戴口罩對成人問題不大,對較年幼的學生,仍須親師輔導。首先,為防範校園群聚產生疫情風險,延後鬆綁口罩令,是讓學校在開學後加強相關防疫措施。學校應在此期間建立親師生共識:師生較嚴重發燒不入校,輕微
臺灣派出的第一梯次搜救隊,因航空公司無法包機,搜救犬被安置在貨艙,引起獸醫師批評,搜救犬竟待在狹小貨艙運輸籠中長達二十多小時,無法和領犬員待在一起;外國都將搜救犬視為隊員,與領犬員共享頭等艙。另一隻搜救犬Emma在機場待命時,因嘴裡咬著「雞腿玩具」,竟遭網友批評「觀感不佳」。搜救犬隊解釋,當天Emma已經接受一整天訓練,接獲通知後又趕往機場,面對多人圍觀與拍照,領犬員必須設法幫助解除心理壓力。就連斯洛維尼亞、德國搜救隊的搜救犬,在救災現場工作時腳掌受傷,都有人提出質疑:為什麼不給狗穿鞋?也有網友解釋,穿鞋可能會造成狗的心理壓力,或是無法掌握地形安全行走,也可能因較難散熱造成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