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資訊專家統計分析,四技二專統測報考人數去年創歷史新低之後,今年學測報考人數又較去年增加兩千人,統測今年報考人數勢必持續下降,聯合登記分發缺額恐怕會再增加兩千名,對技職體系招生雪上加霜。學測每年超過百分之六考生來自高職,是否因此導致科大招生問題惡化,學界仁智互見。曾有頂尖大學抱怨,普通高中學生可用學測成績申請四技,科大也有一成來自普通高中。與其說雙方互相挖角造成兩敗俱傷,少子化才是主因。我國高中生過去十二年減少七萬人,受到重學術、輕技術的價值觀衝擊,高職生更銳減超過十八萬人。教育部雖透過各種技藝競賽遴選技職金手,屢屢稱霸各項國際技能競賽,還送金手獎學生到海外觀摩學習,提升技職
日前屏東縣中小學聯運羽球賽,第一天賽程從上午八點打到凌晨一點半左右才結束,選手們紛紛大喊吃不消,引起家長們非議。一般而言,主辦單位讓賽程進行超過十二小時,顯然規畫及管控失當,未能顧及賽中有諸多不可抗力的變數。即使發現有突發狀況,也一定要讓比賽進行完畢,此種功能固著毫無彈性的思維,不僅缺乏隨機應變能力,也不符多變時代的需求。任何一種運動競賽,選手才是主角,主辦單位最重要的責任,就是確保選手健康和環境安全無虞下,在公平遊戲規則中比賽,讓選手充分發揮其球技,才能達到辦理競賽的目的。中小學生尚在發育階段,身心發展可塑性相當高,倘若在比賽中受傷,對其爾後健康將會產生不良影響;嚴重
第三代AI生成式ChatGPT聊天機器人問世,因不斷演進打破制式與規格式對話,達到擬人化的境界。舉凡論文、小說、新聞、圖表、寫程式都能信手拈來。AI自學精進,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是不可逆的趨勢。學生利用AI寫論文或作業,很難辨識到底出自人手或AI代筆,成為學習偷懶的依賴;有礙評定學習成就,虛假學位氾濫而失去學術公信。香港大學表明,所有課堂、作業禁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並視為抄襲行為不應容許。但臺灣清華和臺灣大學則認為這是趨勢,未來使用ChatGPT寫論文、作業或考試將會普及,校方應訂準則,引導學生善用。臺灣大學資管系助理教授楊立偉,接受國語日報訪問時表示,文章
最近有一所私立大學啟動查堂計算上課人數的制度,若出席率未達五成,將請教師說明原因,若累計達兩次,要求教師和系所主管共同開會檢討。大學是服務業嗎?學生到課出席率可比照商店的「來客率」嗎?學生蹺課卻檢討老師,合理嗎?少子化的衝擊,私校招生不易,也影響招生素質。學生上課態度不佳,但教師因有教學評鑑的壓力,對學生不敢有嚴格的要求,以致學生上課睡覺、滑手機、吃東西,蹺課已成常態,如今學校盯緊出席率,當然引來教師的反彈。現今大學上課形態已有相當大的轉變,實體、線上的課程都成學生學習的管道,再加上「事事可學習、處處可學習、時時可學習」的自我學習世代來臨,課堂的實體學習固然重要,但學生的自主學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數據,臺灣新冠確診病例於二十五日突破千萬例,至昨日累計共一千零兩萬五千三百六十六例,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但據指揮官王必勝日前推估,國內染疫人數(含未申報者)「在六成以上」,則總數為一千四百萬人以上。這是史上重創臺灣最嚴峻的疫情,儘管目前似在轉緩,仍值得省思。防疫三年,臺灣初期被視為全球防疫「模範生」,曾創下兩百五十三天本土零確診的世界紀錄,但在二○二○年底後歷經數波疫情衝擊,痛定思痛,政府應檢視如何建立更完善的防疫公衛系統;醫療界也宜對新冠進行更系統化、深入性的研究。譬如,有些確診者疫後出現長期咳嗽或體力不濟等所謂「長新冠」後遺症。中山醫大附
學生有情緒困擾的人數日漸增加,是教學現場許多教師的共同經驗。兒福聯盟日前公布青少年憂鬱報告,近兩成三的高中生很憂鬱,卻缺乏情緒紓解管道,而且有情緒困擾時,專業輔導資源反而缺席。根據兒盟調查,青少年有情緒困擾時,多數尋求同儕商談,近八成不願意去輔導室。原因除了沒時間、距離遠,也有部分學生認為,輔導室隱私保護不足,怕去輔導室會被同學發現、被認為有問題等。青少年學生為何不信任輔導室教師?輔導人力與專業度都是問題,很多學校僅有修畢輔導學分的教師兼任。以臺北市來說,高中職平均輔導師生比約為一比兩百八十五,不少高中輔導人數更達數百人。學生人數如此多,晤談後,光是整理個案資料,時間都
行政院院會在二月二十三日通過特別預算,確定今年將發送十八歲民眾文化成年禮金一千兩百元,而考慮到此前三年受疫情衝擊,也擴大發放給十九歲至二十一歲的青年。使用範圍包含觀看電影、藝文展覽、娛樂表演,購買書籍、文創商品等,希望藉此拓展藝文欣賞人口,提振文化消費,帶動相關產業復甦。文化消費鮮少被視為民生必需品,相關產業疫後復甦確實較為緩慢。政府在疫情期間也曾發送功能類似的藝FUN券,此回將範圍鎖定青年族群,其中不少人還在高中階段,對於禮金的適用範圍、領取方式等,應在校園廣為宣傳,讓青年族群可按其喜好有效使用,也能達到挹注文化產業的功效。另一方面,文化成年禮金未來可望成為常態措施,這是師法
行政院院會昨天通過三千八百億元疫後特別條例預算案,交通部因應國境開放,為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特別編列五十三億元鼓勵國外旅客到臺灣自由行,並獎助旅行社組團到臺灣旅遊。為達到今年六百萬國際觀光客目標,交通部研議以疫後特別預算發放消費金五千元給自由行旅客;組團旅行社每團最高可獲兩萬元獎助金;同時提供每人每月五千元獎助旅宿業者增聘房務與清潔人員,穩定並精進服務量能。隨著帛琉觀光局宣布臺灣旅客入境就直接領取一百美元;香港與澳門先後推出免費贈送機票與住宿資助,爭取海外觀光客青睞;交通部在疫後特別預算加持下,跟進發放國外自由行旅客消費金,頗有互別苗頭意味,更凸顯各國透過觀光產業,活絡內需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中小學亦已進入第二週,學生睡眠時間可能比寒假要少了。睡眠時間足夠與否,是否會影響到學生學習成就呢?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本月發表一項針對六百多名大學新生睡眠習慣的為期兩年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每晚睡得越少,他們的學科成績平均點數(GPA)越少,亦即學業成就越低,足以說明睡眠足夠與否對學習效果的重要性。雖然該項研究是以大學生為對象,在研究方法上是尚難類推到中小學生;但就國內教育現場而言,中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多少,仍受到睡眠時間的影響。尤其目前國中生普遍具有頗大的學習壓力,每天面對各種大小考,都需要花費時間去準備,甚至到補習班補習,已壓縮或剝奪他們的睡眠時間。有些
實施週休三日,是當前工時改革的目標。冰島自二○一五年大規模實驗週休三日,歷經四年,勞工壓力減輕,生活和工作得到平衡,生產力不降反升。冰島實驗成功,英、美、加、紐、澳、愛爾蘭、比利時、西班牙等,相繼展開實驗。新冠疫情肆虐,改變了全球上班文化,在家上班或彈性調整,企業和客戶皆能適應。加上年輕人反賣命工作,發起「躺平抗議」,政府和企業不得不加快縮減工時腳步。Google臺灣副總宣稱,善用AI技術的提升,兩三年內就可實現週休三日。九成的資料可透過智能機器人,轉化成行動依據的資訊。具學習力的智能機器人,能快速學會人類行為,幫助人類輕易設計自動化流程,執行危險或困難工作,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