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小學堂1:古人也有煩惱嗎
-
- 作者:李炳傑
- 繪者:粉紅瑞比斯
- 出版日期:
- 圖書分類:故事館--其它書籍
- 適用對象:中年級,中年級以上,高年級,高年級以上,
- ISBN:978-957-751-958-0
- 注音:有
- 定價:280元
- 網路特價:79折
221元
書籍特色
✅短篇故事,10分鐘學一個道理!
每篇短短1000字,專為低中年級孩子設計,從故事中學到機智、誠實、面對和堅持。
✅可愛插圖,讓閱讀更有趣!
搭配活潑可愛圖象,讓歷史人物變得生動有趣,讀完還想看一遍!
✅故事+原典,輕鬆吸取《三字經》智慧!
每篇故事後附有對應的《三字經》原文和解釋,幫助孩子理解《三字經》含義!
✅分冊輕鬆讀,深入古人智慧!
第一冊:道德教養篇,收錄晏嬰、孟母、朱元璋、周處、黃香、曾參、孔子、老子、莊子、荀子等人的故事。
第二冊:帝王風雲篇,包含黃帝戰蚩尤、堯舜禪讓、武王伐紂、秦併六國、楚漢相爭、趙匡胤等歷史故事。
第三冊:才智聰穎篇,介紹刺股讀書、抓螢火蟲讀書、用雪讀書、蔡文姬善辨認琴瑟音樂、謝道韞詠詩等典故。
內容簡介
✨用故事理解《三字經》,學習歷史人物的智慧!
小聰明 vs. 大智慧,誰才是真正贏家?
遇到楚王的刁難,晏嬰如何機智反擊,化解危機?
孟母為了孩子的成長環境,為什麼要搬家三次?
周處年少輕狂,怎麼從人人討厭的「三害」變成大英雄?
朱元璋為了教育太子,甚至親自挑選老師!
孔子面對生死關頭,竟用一首歌化險為夷!
考試、比賽、拿第一?老子只想:輕鬆點,順其自然吧!
14篇精采故事,讓孩子在閱讀中,輕鬆吸取《三字經》道理,發現它不只是朗朗上口的古文,更蘊藏滿滿的做人處事智慧!
【適合對象】
‧ 對歷史人物、民間故事感興趣的孩子。
‧ 希望孩子透過故事學習品格和智慧的師長。
‧ 適合低年級親子共讀或中年級孩子獨立閱讀。
※有注音
推薦者
──名家齊推荐,讓經典滋養孩子的成長之路──
吳在媖 古典文學講師|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高詩佳 語文教育書籍暢銷作家|孫慶國 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董事長兼社長|陳麗雲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兼任講師|綠君麻麻 作家、閱讀推廣人|廖淑霞 臺北市私立再興小學研究教師(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品格教育需從小開始,透過故事讓孩子了解《三字經》的含意,建立良好的倫理道德,同時提升語言能力。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
《三字經小學堂》用生動的故事啟發智慧,讓孩子輕鬆讀經典、熱愛學習!
語文教育書籍暢銷作家 高詩佳
願每個孩子透過《三字經小學堂》,從故事中汲取力量,成為有智慧、有品格的人。
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董事長兼社長 孫慶國
愈是快速變動的數位時代,更需經典穩定人心。讀經典,學智慧,知禮儀,懂進退,成為有素養的人。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兼任講師 陳麗雲
「三字經 × 歷史故事」,讓經典變有趣!
透過故事解讀三字經,讓孩子發現它不再是難以理解及生硬的古典,而是生活中的智慧與成長指引!
作家、閱讀推廣人 綠君麻麻
數位與AI當道的時代,資訊唾手可得,那朗朗上口的幼兒啟蒙經典《三字經》,似乎已無背誦的需要。然而,在社會價值越渾沌之際,經典更顯得珍貴。作者精選十四篇短篇歷史故事,闡釋《三字經》的意涵,傳遞品格、機智、誠實、面對和堅持等處事之道。
臺北市私立再興小學研究教師 廖淑霞
作者簡介
李炳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國文研究所結業。
曾任國高中教師,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國文科輔導員,國立編譯館國中國文編審委員,北市青年編輯委員,及獲頒中國語文獎章
繪者簡介
粉紅瑞比斯
專職插畫工作者,與夥伴創立粉紅瑞比斯,喜歡創作各式各樣不同主題的插畫,期待大家用輕鬆愉悅的心情去看待每件創作,並能在心中開出溫暖又喜悅的花朵。
合作經驗:南一、國語日報、小行星、吉得堡……等教育機構與出版社。
推薦序1
文化的根,成長的力量
孫慶國(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董事長兼社長)
小時候,念著:「人之初,性本善……」當時或許不懂其義,卻對這朗朗上口的韻律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成長過程中,我慢慢了解這些簡單的句子,蘊含做人處事的道理,我發現《三字經》不只是一段文字,更是一種文化的滋養。讓我明白,讀書的意義不在於應付考試,而是讓我們洞察世界、學會做人處事,找到人生的方向。
隨著人生歷練的增加,我愈發體會到文化對人的影響何其深遠。面對挑戰時,我總會想起「玉不琢,不成器」;遇到困難時,「勤有功,戲無益」則成了最好的忠告,此刻才明白,兒時誦讀的每個字,都是古人的生活智慧,成為圓滿人生的一部分。
如今,國語日報社秉持這分理念,推出了《三字經小學堂》,讓我內心充滿感動與期待。這不僅是書,更是一座橋梁,讓現代孩子透過故事,汲取文化養分,進而理解忠孝、仁愛、勤奮、助人等影響人生的故事。
我們常說要給孩子最好的未來,未來不僅是科技進步或學業成功,內心更要有文化根基,才會有辨別是非的智慧。一本好書,能在孩子心中種下種子,讓他們在未來世界的風雨中,依然記得自己從何而來,也知道該往何處去。
我誠摯推荐《三字經小學堂》,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文化的滋養下成長,從故事中汲取力量,成為有智慧、有品格的人。
推薦序2
品格養成的關鍵──閱讀、理解、銘記
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品格教育是所有教養中最重要,卻也是最難教的一項:它重要,因為品格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品德不行,而能力強,反而會禍國殃民;最難是因為它的養成是個內隱的學習,也就是說,它的歷程是潛移默化,慢慢內化成孩子的價值觀,無法一蹴而就。因此,品格的教養需從小開始,把中華文化所重視的倫理道德,透過日常生活慢慢植入孩子心中。
很多家長很焦慮,他們知道品格重要,卻不知該如何教,尤其現在的雙薪家庭,父母忙於生計,不能像我小時候,家裡總是有大人在,隨時可以教導,這時,國語日報社出版的這本《三字經小學堂》就很有用了。《三字經》是孩子啟蒙的書,句子短又押韻,孩子朗朗上口,久了自然成為行事的準則;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若能將《三字經》裡的句子用故事來說明,孩子就更容易懂,也更容易記住了。
其實心理學一百多年來對記憶的研究就了解到意義是幫助記憶最好的方法,要記得住,孩子一定要先了解內容的意義。要成為長期記憶,新的訊息必須和大腦中舊有的訊息掛上勾,形成網,好像秋天一片落葉如何能不掉落土中不見?唯一方式便是落在蜘蛛網上,被蛛絲網住,它便掉不下去了。所以歌德說「What we do not understand, we do not possess」,這本《三字經小學堂》可以幫助孩子透過故事,了解《三字經》中每個句子的含意。
書中所引用的故事是作者精心挑選的,現在因為108課綱刪去了很多古文,所以現在很多學生的國文程度不好,在講究團隊合作的二十一世紀,語言能力好,溝通才能事半功倍,才不會貽笑大方。現在很多小編喜用「始作俑者」來稱讚其一領域的開創者,他們不知道這句話的下一句是「其無後乎?」,這是罵人的話。
書中講到「教之道,貴以專」時,作者用弈秋教人下棋作例子,我問了我的學生:知不知道誰是奕秋?他們都不知道。有一個學生當場用手機查,馬上很驚喜的說:「原來中國最早的圍棋就叫『弈』,弈是中國的,不是日本的」。是的,相傳堯的兒子丹朱不賢,堯便發明弈來教他(圍棋是古人訓練孩子思考的好方法)。
〈朱元璋請老師〉那則故事或許可以順帶教孩子學做對子。對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文字最精華的部分。我小時候外公幫我啟蒙,他是前清的舉人,很會作對子,他教我山對水,日對夜,有對無,開啟了我對文字的興趣。假如現代的孩子能透過這則故事,重新拾起對中文的興趣,倒是功德一件。
而提到荀子,大家往往直接聯想到「性惡論」,若沒深入了解荀子的思想,可能會讓孩子對他產生誤解。其實,人有動物為生存而演化出的「自私」、「欺騙」等惡基因。靠著教育,我們超越了動物的本性,但是在環境不利生存時,惡的本性會出現,因為演化的宗旨是讓自己的基因傳下去。因此飢寒會起盜心,而衣食足就知榮辱了。其實荀子的〈勸學篇〉寫的非常好,裡面的道理到現在仍然適用,且非常符合大腦學習的原則,值得好好去讀它。
千百年來,孩子啟蒙都讀《三字經》,這是一本古人留給我們的品格教導書,希望每個人都能受益。
作者序
語文啟蒙的寶藏,跨越時代的智慧
李炳傑
隨著時代的進步,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實施,小孩子從六歲起,就要接受九年的國民教育,後三年為高級中等教育。他們在學校裡可以學到許多單字和各式各樣的知識,但《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幼學瓊林》等童蒙教材對現代孩子來說,似乎用不到了。其實不然。因為那些書的教育價值並沒有隨著時代的推移而改變或消失,而且它們字句簡單,隔句協韻,具有兒歌的味道,容易朗朗上口,可說是孩童最基礎的語文課外讀物。
不過由於上述諸啟蒙教材文字稍嫌艱深,小孩子不容易領會書中意義,因此有人反對小孩讀這些書。若真如此,那就太可惜了!因為這些書中蘊含許多忠孝節義、勵志奮發的故事,可以激發孩童向上向善的心志。
為了讓孩童了解《三字經》的大概內容,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我特地選出一些有趣的故事來介紹。每則故事都能對應上《三字經》的原文和語譯,以幫助小讀者對經句的了解,希望孩子能從中學到一些基本的文史知識。
目錄
推荐序 文化的根,成長的力量 孫慶國
推荐序 品格養成的關鍵──閱讀、理解、銘記 洪蘭
作者序 語文啟蒙的寶藏,跨越時代的智慧 李炳傑
1機智的晏嬰
2戴淵改邪歸正
3弈秋教人下棋
4孟母三遷
5竇燕山教子
6朱元璋請老師
7卞和的眼淚
8周處為民除害
9體貼的黃香
10孝順的曾參
11周遊列國的孔子
12不被理解的荀子
13清靜無為的老子
14逍遙自在的莊子
索引 讀一讀,你學了哪些三字經?
內文1
一、 機智的晏嬰
(晏嬰小檔案:齊國宰相。口才好,個子矮小。)
晏嬰收到齊國國君的命令出使楚國。楚王聽說他是一個能言善辯的人,故意想了一些羞辱他的方法,想讓齊國難堪。
當晏嬰到達楚國的時候,因為他個子矮小,楚國人故意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小門來迎接他。
晏嬰不願意走小門,他對接待的人說:「我聽說,只有到狗國的人,才從狗洞進入。今天我作為使者來到楚國,不應該走這個小門吧!」負責接待的人無法反駁,只好讓他從大門進去。
楚王見到晏嬰時,用傲慢的語氣問:「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
晏嬰知道楚王是在羞辱他,不卑不亢的說:「齊國全城的人把衣袖張開來,可以遮蔽天日,流的汗都可以變成雨,市集上來來往往的人潮,擁擠得只能肩並肩,怎麼可以說我們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不屑的問:「那麼齊國為什麼是派你到楚國?」
晏嬰繼續回答:「齊國派遣使者有自己的規矩。如果那一個國家是賢能的國君,就派賢能的使者去;假如是無能的國君,就派無能的使者前往。因為我是最沒有用的人,所以被派來這裡呀!」
這一番話,說得楚王沒話可說,只好笑笑的請晏嬰入席喝酒。
大家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楚王暗中派人捆綁一個人來見他,然後問:「為什麼這個人被綁起來?他是哪國人?」
差役說:「他是齊國人,他偷了東西。」
楚王笑著對晏嬰說:「你們國家的人,難道生來就是當盜賊的嗎?」
晏嬰聽了,站起來,輕鬆的回答:「大王,我聽人說過,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甜美的橘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苦澀的枳了。它們的樣子雖然很像,但是味道不同。為什麼呢?因為環境不同的關係呀!
這個人在齊國的時候,不會偷東西,但是到了楚國卻做出違法的事,這可能是貴國的環境讓他變成這樣的吧!」
楚王聽了,只能心裡苦笑著:「面對品格高尚的人是不能隨便和他說話的,現在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晏嬰對楚王所說的「橘化為枳」,後來變成了一句成語,比喻因環境不同而產生不好的變化,或形容好事變成壞事。而他說的「揮汗成雨」也變成一句成語,形容人數眾多。
※故事中的三字經智慧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語譯:人在剛生下來的時候,本性是善良的。這善良的本性,原本每個人都很接近,由於後天的學習環境不同,就漸漸的越差越大。
內文2
二、戴淵改邪歸正
(戴淵小檔案:晉朝人。知錯能改。)
戴淵從小沒有人管,也沒有受過什麼教育,長大後總是游手好閒,喜歡跟朋友到河邊搶過往商船的財物,再轉賣這些東西來賺錢。
有一次,有個名叫陸機的人放假回洛陽,攜帶了好多行李,在船上堆得滿滿的。戴淵看到這艘船,覺得是一頭肥羊,就派出幾名年輕力壯的手下去打劫,自己則留在岸邊指揮。
沒想到,被搶劫的陸機一點都不慌張,反而氣定神閒的觀察在岸邊指揮的人。他心想:「這個人雖然在做壞事,但是神態表情卻不像一般的盜匪,他應該不是十惡不赦的人。或許是有什麼苦衷才會搶劫。如果我勸一勸他,說不定會改過向善。」
於是,陸機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大聲對岸上的戴淵說:「岸上的這位英雄!看你氣宇不凡,又這麼有領導力,將來一定可以做出一番大事業,為什麼要當強盜呢?」
戴淵聽到這番話,內心受到觸動,忽然覺得很慚愧,流下了眼淚。他拋下武器,立刻命令手下回到岸上,並親自到陸機的船上,誠懇的向他道歉,說自己願意投效陸機。
陸機看他真心懺悔,就決定跟他當朋友,並且寫了一封推荐信,將戴淵介紹給趙王司馬倫。從那之後,戴淵一心向善,力爭上游,最後成為了晉朝的征西將軍,沒有辜負陸機對他的期望
。
※故事中的三字經智慧
原文:苟不教,性乃遷。
語譯:孩子如果沒有從小好好教導,長大後,善良的本性往往會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變壞。
內文3
三、弈秋教人下棋
(弈秋小檔案:圍棋高手。)
從前有一個人,名字叫做「秋」。他是最會下棋的人,因此大家都叫他「弈秋」。(弈,是圍棋的意思。)
弈秋不僅棋藝精湛,為人也很熱心。有人向他請教下棋的方法,他總會不厭其煩的慢慢解說,一直到對方學會為止。
有一天,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學得很認真,全神貫注的聽弈秋指導,還會隨時提出問題;另外一個人很不用心,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在學,事實上他的心並不在棋盤上。他常常抬頭看向天空,心裡想著:「是不是有鴻雁要飛過來了。如果飛過來,我要拿弓箭射下牠,一定可以證明我很厲害!」
結果,專心學習的那個人得到了弈秋的真傳,成為一位有名的棋手。而分心的人,只學到一點皮毛,連剛學會下棋的小孩子都可以贏過他。
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學習環境,為什麼兩個人的結果差那麼多?是不是另外一個人的資質不好?還是弈秋偏心,多傳授一些技法給那個人?當然不是!關鍵就在於學習態度。如果不專心,怎麼能學得好呢?
下棋當然只是一項小技能,但是如果不專心,就會學不好;學習其他事物也是如此。所以無論學什麼,我們都要專心並持之以恆,這樣才能把事情學好。
※故事中的三字經智慧
原文:教之道,貴以專。
語譯:教導孩子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能讓他們「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