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爺爺第一本飲食散文集──透過24篇橫跨80年歲月的「食記」,傳達有滋有味的生活智慧和人生體悟。「童年的美味」隨著「童年的結束」一去不復返,但記憶中的滋味,總是伴隨著生命的體驗,餘韻繚繞。林良爺爺幼時旅居神戶,歷經戰亂顛沛,返回故鄉廈門,接著,又流離於鼓浪嶼、香港、漳州等地,最後落腳臺北。不管是無憂少爺的花俏點心,或是貧窮青年的「下定決心餓一頓」,都有各自的趣味與品味。經歷生命的不同階段,在各處留下或甘美或辛酸的飲食小故事,都成為值得分享的溫柔記憶。
用一種高興的心情來敘述,所謂「天天都一樣」是不存在的。你會發現生活有一種趣味,等著你去發掘……文學家的動物園位在成長故事路、光陰荏苒巷的回憶之島:人生的有趣在時間的變幻…… 從八歲到八十多歲,是一段很長的歲月。我沒再看到「蝸牛」的日子,也有那麼長。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想念牠 ……主人寫字需要研墨,只要輕敲筆筒三下,牠就會跑出來幫主人研墨。晚上寫作,能有一隻安靜的「墨猴」陪伴,只能算是我的夢想。「蟑螂」的腳很輕巧,奔跑起來快得像枝箭,瞬間看不見蹤影。這一點留意的人不多,因此,「快得像一隻奔跑的蟑螂」這樣的句子還不流行……不同的語言用不同的聲音形容「公雞」的啼叫。國語文,形容公雞的啼聲是「喔喔喔」。廈門話形容公雞的啼聲是「咕咕咕」。我少年時代的英國老師形容英國公雞的叫聲是「叩卡嘟多杒」!我相信寫散文可以從生活中找材料,只要我們夠熱誠,夠純真。敏銳的聯想力,就像一個隨時可以打開的百寶箱,裡面盡是自己的珍藏。──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