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心願奇蹟:平凡孩子的不平凡力量

  •                     
  • 作者:嘉斯.桑頓(Garth Sundem)
  • 譯者:吳宜潔
  •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10日
  • 圖書分類:散文館--夢想ing
  • 適用對象:中年級,高年級,
  • ISBN:978-957-751-625-1
  • 注音:無
  • 定價:280元
  • 網路特價:79221

名人推荐


本書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教材!
人一生總要為別人做一件事,請付諸行動,讓這個世界不一樣!
──洪蘭 專文推荐

(按姓氏筆劃排序)
洪  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李偉文/作家.環保志工
沈芯菱/少女公益慈善家
梁吳蓓琳喜願協會理事長
許芯瑋/臺灣區DFC發起人
許傑輝全國兒童守護天使.藝人
游乾桂/作家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盧蘇偉作家
簡世明/教師‧作家
共同熱情推薦

看這本書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教材。人一生總要為別人做一件事,請付諸行動,讓這個世界不一樣!──洪蘭

好好享受這三十篇不可思議、充滿人情的故事。書裡的孩子都面臨了不凡的考驗,成就了近乎奇蹟的勝利。──《跳石雜誌》

太棒了!這本書振奮、鼓舞人心,最棒的是,百分百真實!──《英雄足跡》作者T.A.貝隆

一本獨一無二的書,運用真實人生的例子,告訴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他們能夠做出正向改變!──《中西部書評》

這些孩子大大影響了自己的社區和國家,他們的真實故事也將讓你的孩子深信:憑一個人小小的力量也可以有所改變。──《圖書館期刊》

這本書收錄了真實孩子的感人故事,撼動人心。──《華盛頓郵報》

內容簡介


心願擁有最強的力量,即使平凡也能創造奇蹟!
六歲的雷恩,每天努力做家事換取零用錢,只想為貧困的烏干達孩子掘一口井;
八歲的奧馬,走了一千二百八十八公里路,只為親自阻擋破壞墨西哥雨林的挖土機;
十三歲的貝瑟妮,帶著被虎鯊咬斷的左臂,毅然重新站上衝浪板征戰世界海域……
打開本書,跟著令人大開眼界的孩子遊歷世界。細讀他們的真實故事,你將發現──
心願是奇蹟的種子;種下它,每日澆灌,你也能創造奇蹟!
記得自己曾經許下的心願嗎?灌溉它!

來自三十個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平凡孩子,有的只是一顆單純、赤誠的心;堅持著最初的小小心願,成就出一個個不平凡的奇蹟!


作者簡介


嘉斯‧桑頓
    多才多藝的美國作家及演說者。擅長以趣味引導的方式,撰寫科普、數學及電腦科技等叢書。出版過二十多本書,定期為《君子雜誌》、《連線雜誌》、《出版家周刊》等撰寫專欄。
嘉斯的父親是華盛頓大學教授,母親是心理學分析博士。從小經常跟隨父母到各國工作,使他擁有開闊的視野與多元的生活經驗。目前和太太、兩個小孩及一隻拉布拉多犬,定居在加州奧海鎮。

作者網站 http://garthsundem.com

 


譯者簡介


吳宜潔
  臺大外文系畢業,英國瑞汀大學兒童文學碩士。曾任美國紐伯瑞金獎作家Linda Sue Park訪臺隨行口譯、臺北國際書展兒童館策展助理、基隆市文化局英語繪本講師。喜歡閱讀周圍的人,覺得平凡的事物裡裹著最深的奇幻。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偽倫敦》、《生存遊戲》、《失控的邏輯課》、《星期三戰爭》、《好心的大爺!幫幫忙!》、《玫瑰的繽紛日記》、《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合譯)、「保母包萍」系列等。

目次


推荐序 一生總要為別人做一件事
前 言 無懼挑戰的平凡孩子 第一章:小孩不怕難
■左臂的勇氣(美國)
和許多夏威夷居民一樣,貝瑟妮.漢莫頓熱愛衝浪──不過不愛鯊魚就是了。失去左手臂以後,她還能找回衝浪的勇氣嗎?
■呼吸「自由」的空氣(羅馬尼亞)
伊勢多從羅馬尼亞的孤兒院被領養出來後,開始為還留在裡面的孩子發聲。
■火柴女工大翻身(孟加拉)
法蒂瑪用幾隻雞、一臺縫紉機、一個教育機會,讓自己走出孟加拉的火柴工廠,重獲自由。
■把檸檬變檸檬汁 (美國)
亞歷珊卓檸檬汁小站,為兒童癌症募款——一杯五十分。亞歷珊卓立了這個招牌,不只是為癌症研究募款──也為自己的生命而戰。
■不反擊,才是勇者(衣索匹亞)
馬威和他的家人穿越沙漠,逃離衣索匹亞的戰爭。他們能在新土地覓得好生活嗎?
■沒有腳,跑得更快(美國)
魯迪是個精力充沛的鐵人運動員──沒有腿,卻有一顆強壯的心。

第二章:小孩救地球
■牛奶盒立大功(日本)
丸之遙發明了無害環境的紙鏟,使日本免於被堆積如山的狗糞淹沒。
■千里救雨林(墨西哥)
奧馬得知墨西哥雨林正面臨毀滅,於是踏上漫長的健行之路──親自出門去拯救。
■烏龜也有生存權 (美國)
伊利諾伊建案危及烏龜的棲息地,亨利.席利決定為烏龜採取強硬手段。
■提袋減重(印度)
哈雪特和印度的環保組織合作,推動袋子減量──無論是紙袋或塑膠袋。
■治水小學生(澳洲)
在澳洲,需要艾美幫忙的不只是無尾熊和袋鼠,還有水量逐年下降的莫瑞河。
■把寒假作業變暢銷漫畫(日本)
是鳥!是飛機!是平田愛佳的漫畫書!這本以環保為主題的漫畫,成了日本的焦點話題──更揚名國際!

第三章:小孩挺身而出
■女生不能登山?(印度)
如果大家都告訴你女生不能登山,你會怎麼做?如果你是桑托絲,你會用行動證明他們是錯的。
■為和平投票 (哥倫比亞)
法麗茲擔任學生會會長,但是她阻擋得了內戰嗎?在哥倫比亞兒童和平組織的協助下,她要找出答案。
■敵人變朋友(科索沃)
依凡和派崔特來自不同的種族,他們的種族彼此敵對,然而,這對好友卻決定為和平而團結。
■後段班的資優生(美國)
如果你因種族問題,無法進入前段班,你會怎麼做?面對這種不公平,瑪莉卡無法坐視不管。
■高爾夫球場與癌症(加拿大)
尚.多明尼克在看《辛普森家庭》時,發現脖子上長了一顆腫瘤。抗癌同時,他查出致癌的原因,並全力對抗化學物的使用。
■華麗地毯背後的真相(巴基斯坦)
伊巴從巴基斯坦一間地毯工廠逃了出來,大膽為受奴役的童工發聲──即使他知道這會帶來危險。

第四章:小孩愛人
■聽得見的手語(美國)
來聽聽超酷的科展計畫!瑞恩發明了一臺手語翻譯機。這對他的約會有幫助嗎?
■一畫泯恩仇(日本)
小野純一是個藝術小神童,他用繪畫來療癒這個世界。
■救命的地理課(英國)
海嘯侵襲泰國海岸,海灘頓時由壞天氣陷入大災難。還好有堤莉在,讓許多人災難中平安歸來。
■工運女孩(臺灣)
陳秋綿站出來,為臺灣勞工的權利而奮鬥。
■種樹扭轉全國命運(迦納)
在迦納,孩子們花了大半時間來撿木柴──直到亞吉瑞夫決定發起種樹活動!
■為非洲人鑿井(美國)
對一個六歲小孩來說,七十美元是一筆大數目。但是為了幫烏干達掘一口井,雷恩必須募得這麼多錢──而且,這還只是開始而已。

第五章:小孩創意大
■環保女魔術師(印度)
克魯緹可以吞火、在滾燙的煤塊上行走。但是她的拿手絕活是──點垃圾成金!
■十八歲的暢銷作家(美國)
十八歲的克里斯多夫‧鮑里尼有什麼特殊之處?嗯,首先,他是暢銷奇幻小說《龍騎士:飛龍聖戰》的作者。
■小小棋靈王(越南)
阮玉長山是來自越南的西洋棋冠軍,準備為歷史寫下新頁。
■心曲詩人(美國)
馬諦.史戴普奈克的詩文集不僅成為暢銷書,更改變人們的生命。
■三歲水墨畫大師(中國)
王亞妮是個揮灑畫筆的大師。看看她如何帶著她的猴子畫,環遊全世界。
■解開鍋牛殼之謎的小小科學家(美國)
費莎莉運發揮小小科學家精神,將蝸牛趕出家中的庭院。她也因此有了一個大發現。

作者的話 平凡孩子也能當英雄



推荐序


【推荐序】
一生總要為別人做一件事 
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看完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自己很渺小,人家小小年紀做了這麼多事,自己馬齒徒增,一事無成;第二個感覺是很慚愧,人家為衣食奔走呼號,尚衣不敝體,自己錦衣玉食,坐在冷氣房裡抱怨。這本書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教材,讓學生看一下,世界上有這麼多的孩子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去創造更好的未來,為什麼我們坐著等別人來替我們解決問題?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一書中說,每屆衛生署長上任時,醫界大老們都去找署長哭窮要錢,署長也例行公式的帶他們去找行政院長,大家發發牢騷,然後沒有下文。他問,為什麼不先看一看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現況?其實每個人身邊都有很多可以做的事,這次花蓮全縣營養午餐免費,經費是來自各部門的節省:不要加那麼多班、不要出那麼多差、不要印那麼多公文……,積少成多,事就成了。賣菜的陳樹菊每天省一點錢,也捐出了幾百萬出來。最主要是看這件事值不值得做,如果該做,就去做,路是人走出來的。誰會想到賣檸檬水可以賣到幾百萬的癌症研究基金呢?古人說「反求諸己」是很對的態度,先看自己可以做什麼,真的做不到,再請別人幫忙。
其實這也是做學問的態度,一個數學難題,自己先試各種方法,真的解不開,再去問老師。自己已先想過了,大腦留下了痕跡,老師再講,會馬上豁然貫通,這樣的學習效果最好,不知道怎麼錯的,就不知怎麼才是對的。
書中的每一個小英雄都是自己先想辦法,沒有等別人來幫忙,當別人看到這孩子這麼用心時,就會伸出援手,所謂「自助、人助、天助」。賣檸檬水賣到排隊來買,我想不是那些大人都口渴,而是大家被孩子的心所感動,願意排隊來助他一臂之力。
書裡我最感動的是衣索比亞的馬威,他們全家逃到美國這個「天堂」後,發現天堂也有人心胸不大,同學笑他穿的破、家裡窮,欺負他。他父親跟他說「不反擊,反而需要更多勇氣」,能忍天下之忍,才能成為人上人,一反擊就落入別人的圈套中,別人會馬上說他暴力、他先動手,他……。但是不反擊,不會給學校退學的藉口。教育是脫離貧窮唯一的機會,馬威一定要上學接受教育,他才有機會真正反擊欺負他的人。馬威後來果然拿到哈佛的全額獎學金,進了欺負他的人進不了的大學。這個「忍」成就了他的大業。
另一個令人感動的是羅馬尼亞的孤兒伊勢多,他被好心的美國人收養,脫離了苦海後,沒有忘記原來孤兒院中的慘狀,他自十五歲起,在美國巡迴演講,告訴他們,有十六萬個孤兒每天只能接受到二至五分鐘的照顧時間,經常被毒打、受凍挨餓。喚起世界對羅馬尼亞孤兒的關心。現在已有好幾百個世界組織在幫助羅馬尼亞的孩子。他甚至在2005年搬回羅馬尼亞去住。一個逃離地獄後,還願意再回去,真是了不起。他說,沒有人應該被遺忘,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關心他的人。
想想我們在報上看到有人餓死,有人寂寞而死,三週才被發現,真覺慚愧。英文有句諺語“沒有人可以做所有的事,但是每個人可以做一點事”(No one can do everything, but everyone can do something.),我們個人的力量雖然不大,但是當眾志成城時,力量就出來了。看到這些勇敢的小英雄,請不要再說「我不能」,捲起袖子來,人一生總要為別人做一件事,請付諸行動,讓這個世界不一樣!

【前言】
無懼挑戰的平凡孩子  
貝瑟妮‧漢莫頓/全美最勇敢的女孩‧獨臂衝浪選手
把自己想成英雄,對我來說還是有點不可思議。2003年的萬聖節早晨,一隻虎鯊奪走了我的左手臂。在那之後,我試著提起勇氣,盡力讓生活回歸正常。要重回水裡當然很困難,但我別無選擇——總不能永遠不再衝浪吧!
當我讀到這本書,我發現有30個小英雄也在做著同樣的事。他們不是來自外星人之類的漫畫人物,而是和你我一樣,只是平凡的孩子。眼前出現挑戰,他們毅然決定接受,做些讓大家都能目睹,並以他們為榮的事。
在這本書裡,有些小孩主動尋找挑戰,有些是挑戰自動送上門(我的可是一隻虎鯊!)你也會發現,並非所有英雄都是195公分高、一身奇裝異服的肌肉男。各種身高、體重、膚色的小英雄都有,遍居世界的各個角落。我想,你的身分、甚至你的考驗是什麼都不要緊——真正重要的是你究竟做了什麼。你是否讓挑戰阻撓了你?還是你運用了勇氣、創意、決心、熱心,從困境破繭而出?

  我稱得上英雄嗎?這本書裡有任何年輕人是英雄嗎?這就留給讀者決定。不過,我認為所有人都是英雄——我、你將認識的其他孩子、甚至你自己——只是,你可能還不知道而已!

作者的話


  希望這本記錄了世界各地平凡英雄的書,能為你帶來一些閱讀樂趣。一開始想寫《心願奇蹟:平凡孩子的不平凡力量》,是因為參觀了太太帶的六年級班級。他們和許多學生一樣,在課堂上研讀了許多英雄事蹟。大家一古腦兒的挑選令人景仰、欽佩的人物做研究,孩子們卻很少能找到與自己較為接近的英雄。所有人都比自己老得多,大部分的資訊都貧乏無味,而且那些英雄的英勇作為看來簡直不可能。
  在和克魯緹、雷恩、瑞恩、法麗茲、亨利、艾美、費莎莉、馬威與其他人聊天、通信的過程中,得知他們的成就令人驚豔;發現他們都只是平凡孩子時,更令我訝異。我寫這本書的期許是:一、這些故事讓你們看得開心;二、閱讀過程會忽然覺得──哇,那個人跟我好像事實上,這本書裡的孩子就和你一樣。只是因緣際會,他們做了這些英雄之舉,但書頁上印的,其實也可能是你的名字。
  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人們了解,英雄不分國界,到處都有。小時候,我住在挪威的卑爾根和法國的楓丹白露,遊歷了世界許多地方。不論我們住在哪裡、說著什麼語言,所努力的其實都是一樣的目標,面對的也是相同的考驗。甚至有些考驗,是平凡人化身英雄的淬鍊。 最後,如果你身邊有孩子的英雄故事──無論是你本人,或是你認識的人──很希望有榮幸能知道!



內容摘錄


左臂的勇氣(美國)
貝瑟妮.漢莫頓
  聽過這句話嗎?「要是一匹馬把你甩下去,馬上爬回馬鞍繼續騎。」你有過這種經驗嗎?
  貝瑟妮.漢莫頓就有這種經驗。但她騎的不是馬,而是一塊衝浪板。她也不是被一匹馬從馬背上摔下來,而是被一隻四百多公分的虎鯊咬斷手臂。
  貝瑟妮在夏威夷可愛島的北海岸出生,還沒學會走路,就已經開始玩衝浪了。四歲那年,她贏得第一場衝浪競賽。七歲時,她在捷銀衝浪比賽,贏得七到九歲組短程和長程的雙料冠軍。二OO一年的弗爾康河豚魚競賽,她也在十四歲以下和十七歲以下的女子項目中雙雙奪冠。貝瑟妮接受雷普克衝浪板公司的資助,立志成為專業的衝浪選手。她是天生的衝浪女孩,爸爸媽媽都是衝浪好手,家住衝浪天堂。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
  二OO三年萬聖節早晨,貝瑟妮和她最要好的朋友亞雷那,還有亞雷那的爸爸、哥哥,一起到住家附近的麥考瓦海灘玩衝浪。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事實上,貝瑟妮幾乎每天早上都這麼過。通常,貝瑟妮的爸媽也會陪她一起衝浪,但是那天,貝瑟妮的爸爸剛好安排了膝蓋手術,進了醫院。
  天空如海水般清澈,海浪也相當溫和。貝瑟妮衝了半小時,追了十幾道浪。麥考瓦海灘上的遊客彼此都認識,貝瑟妮、亞雷那和其他八名衝浪好手,乘著平緩的浪頭,一邊談天說笑,一邊等待著下一群浪進來。
  貝瑟妮將左手垂放在水裡。從海面下往上看,貝瑟妮和她的衝浪板看起來一定像極了海龜——那是鯊魚們最愛的早餐。
  虎鯊忽然從海底深處躍起,一口咬住貝瑟妮的板子。
「在這之前,我們完全沒看到牠,也沒發現任何動靜,」貝瑟妮回憶說,「鯊魚用力搖晃著我的身體,持續約三秒。我的眼前一陣灰濛濛,等牠放開我後,海水染成了一片紅。」
  同行的人趕緊扶貝瑟妮上岸,亞雷那的爸爸將衝浪板的繩子繫在她的左臂上,幫助止血。亞雷那發現,貝瑟妮「十分冷靜」。當貝瑟妮裹著毛巾躺在沙灘上,心裡只想著:救護車快點來
  離最近的醫院要開上四十八公里。等救護車進到醫院時,本來正在手術室準備為貝瑟妮爸爸動刀的醫師,見狀趕緊先幫貝瑟妮處理傷口。
  貝瑟妮流失了約七成的血,肩膀以下的左臂必須切除。貝瑟妮的外科醫師說,要不是她平常有運動習慣,恐怕凶多吉少。
  兩星期後,貝瑟妮和爸爸的傷口都能拆線了。醫師表示,失去一隻手臂,身體遲早會適應;不過,要走出鯊魚攻擊的心理恐懼恐怕很難——甚至不可能。雖然貝瑟妮的傷口一個月後就痊癒了,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很擔心,貝瑟妮恐怕無法重新站上衝浪板。
    然而,不到一個月,貝瑟妮就站在衝浪板上,等著衝第一道浪。你能想像她此時的心情嗎?如果是你,會不會害怕?其他人想在一旁攙扶她,貝瑟妮卻說:「我想靠自己追第一道浪,再讓他們幫忙。」
  終於,一道好浪迎面來而,貝瑟妮奮力向前划。當她感覺到浪花開始推動腳下的衝浪板,她躍起身,張開雙腳站穩。「當我在第一道浪上站起來,」貝瑟妮說,「滿臉都是──開心的眼淚──好驚訝自己又回來了!」
  貝瑟妮不因此而滿足,仍持續練習的衝浪。那一年,她贏得了全國衝浪冠軍賽第五名,競爭對手可都是經驗豐富的專業好手——而且雙手健全!她還贏得ESPN最佳復出運動員獎,並在二OOO四年青年優選賽中,獲頒特殊勇氣獎。
對貝瑟妮來說,最重要的是她在美國衝浪代表隊保住一席。自從受傷並奇蹟復原後,貝瑟妮接受過無數家報紙與雜誌專訪,上過「20/20」、「早安,美國」、「歐普拉脫口秀」等談話性節目。貝瑟妮也有自己的網站。
  受到這麼多注目,是否為貝瑟妮的生活帶來改變?
  「最大的改變就是,許多不認識的人都會主動親近我。我想,他們把我當成勇氣和鼓舞的象徵吧!不過,有一件事沒有改變——就是衝浪時的感覺。就好像──我在這裡,一直在這裡,我和我的衝浪板,也永遠在這裡。」


美國小檔案

人口:三億七百萬
首都:華盛頓特區

小情報

大多數的鯊魚攻擊人類事件,都是因誤認而引起,鯊魚的目標通常是海底生物。

行動特區
www.bethanyhamilton.com,點選「貝瑟妮在哪兒?」,看看她現在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參加衝浪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