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日常用品進化論2:原來發明肥皂,不是為了洗澡!

  •                     
  • 作者:吳宜蓉
  • 繪者:yunin tsai
  • 出版日期:2024/12/2
  • 圖書分類:知識館--知識館
  • 適用對象:高年級,高年級以上,國中,國中以上,青少年,
  • ISBN:978-957-751-948-1
  • 注音:無
  • 定價:350元
  • 網路特價:79277

書籍特色


1. 貼近「生活」,富含「歷史」知識點:收錄古今中外的日用品趣聞,探索這些物品在人類歷史上的變身與進化。
2. 重新認識「日用品」,讓小物煥然一新:看似正常的生活用品,背後卻有一些荒唐的歷史事跡,讓讀者對小物充滿驚奇感,也間接對歷史產生好奇心。
3. 透過古今演化,看文物在東西方的變化,開啟國際視野:結集東西方文化,將艱深無趣的知識,用有趣的觀點來敘述。



內容簡介


《OSSO~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開箱臺灣史》作者吳宜蓉,
第一套專為中小學生介紹「日常用品」的趣味圖文史普書!
放下課本中那些統治謀略的歷史故事,一起來認識那些在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中,持續上演的日常用品故事吧!──吳宜蓉

日常用品的前世今生,絕對超出你的想像!
經歷多次大變身的它們,「前世」讓人大開眼界!

滅火器:古羅馬人滅火不只用水,還用石頭砸毀建築物!
馬桶:古羅馬人並肩上廁所,聊八卦交朋友,好快樂!
鏡子:古馬雅人把鏡子當陪葬物,說它能通往神祕世界!
餐盒:宋代文青不只遊山玩水,還帶著美食野餐呢!
床:歐洲貴族分房睡,為了展現身分和地位!

跟著「歷史小巨星」吳宜蓉老師,一起穿越千年,探索身邊的日常用品如何神奇變身,帶你看見不一樣的歷史趣事!


推薦者


──親師界口碑盛讚,攜手聯合推荐!──

Lijune?綠君麻麻 閱讀推廣KOL|丁淑萍 新竹市建華國中歷史科教師、111教育部閱讀推手|王文華 金鼎獎作家|宋怡慧 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林怡辰 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作家|神奇海獅 歷史作家|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傅佳君 高雄市立深水國小校長‧杏壇芬芳獎得主|黃淑卿 花蓮縣花崗國中圖推教師|廖淑霞 臺北市私立再興小學研究教師|趙雪如 臺中市立安和國中圖書教師|蔡淇華 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謝孟俶 新北市立桃子腳國中小歷史科教師、112教育部閱讀磐石推手|簡月娥 高雄市正義國小教師(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令人意猶未?的「日常用品進化論」有續集了!這回歷史小巨星不但帶領大家認識起居用品與學用品演變史,還能進一步獲得部分歷史名人生活中的冷知識。想知道路易十四一生洗過幾次澡?伊莉莎白為什麼不想用沖水馬桶?趕快翻開這本書追一波!
新竹市建華國中歷史科教師‧111教育部閱讀推手 丁淑萍

小巨星大作再次降臨,內容豐富且帶著感情。韋編三絕依然不能停,這次肯定又大受好評。不手刀搶一本怎麼行?
高雄市立深水國小校長‧杏壇芬芳獎得主 傅佳君

打開這本書,你才知道:原來我們如今的日常小物,它的來頭竟如此的不尋常。原來枕頭的出現是為了防止蟲子爬進耳朵、鼻子和嘴巴;至於,古羅馬公廁裡的神祕小棍子用途是什麼呢?就等你來閱讀解答!
花蓮縣花崗國中圖推教師 黃淑卿

閱讀本書不僅能長知識,還能在生活中DIY,體驗日常用品的趣味與奧妙,達到身心療癒的目的。宜蓉老師以詼諧、趣味的口吻介紹日常用品,這系列是「非看不可」的好書。我最愛「枕頭」、「筆」和「肥皂」等小物之介紹,想知道為什麼嗎?你看了就知道!
臺中市立安和國中圖書教師 趙雪如

日常用品的古今變化,透過小巨星的觀點,將自然與人類社會的關係,以史家的關懷,化成書中的小叮嚀,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新北市立桃子腳國中小歷史科教師、112教育部閱讀磐石推手 謝孟俶

《日常用品進化論1》深受學生喜愛,早已引頸翹望第二集的誕生。小巨星在本書為讀者揭祕更多日常用品的由來,激發讀者對生活中「看似平凡,實則非凡」的探索欲望。原來,七萬七千年前古老床墊的智慧是從蘆葦等植物而來。跟著本書「從小細節領略生活大智慧」,帶著好奇的鑰匙,啟動探索的大門,一探日常用品進化的奧祕吧!
高雄市正義國小教師 簡月娥



作者簡介


吳宜蓉
國中歷史教師。

當一個誠實面對自己的大人,
即使受了點傷,依然要記得謙卑勇敢;
即使多了些歷練,依然保持善良純真;
即使年紀越來越大,
永遠都要當對世界樂於探索的好奇寶寶。

學經歷: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故事Story Studio和《國語日報週刊》專欄作家、Special教師獎得主、入圍2024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和第48屆金鼎獎。

著有:《日常用品進化論1:原來發明筷子,不是為了吃飯!》、《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共三冊):OSSO~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這樣的歷史課我可以+世界是怎麼長成現在的樣子》、《開箱臺灣史:一本制霸中小學108課綱臺灣史學習內容!》。


繪者簡介


yunin tsai
插畫工作者,作品散見於書籍、雜誌、課本和商業合作。喜愛嘗試不同筆觸與複合材質的創作,將生活故事透過畫筆傳遞溫度。渴望大自然和滿滿植物圍繞,喜歡腳下這片土地。曾與國語日報合作《萬物盡頭之島:隔離 樂園》和《許雅寧一年的雙語生活提案》二書插畫。



作者序


歷史不是只有統治者的故事:
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小事
吳宜蓉


身為一名歷史老師,我們的課程內容大多是沉重嚴肅的主題。例如:統治者運用了什麼方法來維繫政權?近代國際關係的發展與變遷?在國家暴力的影響下,如何尋求歷史真相與族群和解?你說說看,這些主題是不是顯得有夠高尚?它們當然是重要的,同時也是難以親近的。所以,我能夠體諒學生們為什麼在接觸到學校裡的歷史課後,往往感到壓力山大。就連我自己備課找資料時,也總覺得肩膀似乎重重的,不是因為卡到陰,而是教學的使命實在太神聖了。
不過,寫起日常用品的歷史時,我就放鬆多了,也覺得自己可愛多了。原來伊莉莎白一世會擔心沖馬桶的聲音太大聲,被別人發現自己剛剛在大便啊!女王跟我們一樣都有這種平凡人的擔憂呢!而宋代的文青們,不只滿懷壯志關心國家大事,其實還跟我一樣喜歡在出遊時,帶一大堆點心出門,一邊遊山玩水,一邊吃吃喝喝。一千年以前你不認識我,一千年以後我知道原來我們都是吃貨。還有,小時候,看了一些怪談後,總覺得鏡子很可怕,似乎是連結另一個世界的通道。沒想到古代馬雅人居然也是這麼認為,小小的馬雅人可能跟我曾經做過一樣的惡夢呵!
躺在床上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古代人跟我們一樣有床可以睡嗎?如果有的話,他們的床長得跟現代一樣嗎?打開冰箱翻東西出來吃的時候,你有想過古時候的人如何保存食物?如果沒有冰箱該怎麼辦?以前的學生上學要背書包嗎?他們沒有原子筆可以用,那會拿什麼東西來寫字?寫在紙上面嗎?如果紙還沒有發明,那麼該把筆記寫在哪裡呢?以上這些問題,你有想過嗎?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正是日常生活中的「歷史思考」應用。
歷史不僅紀錄英雄事蹟、偉大事件,歷史就是人類生活的點點滴滴。當我們越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歷史思考」,生活處處便能充滿好奇的樂趣。這些好奇,可以避免我們對生活無感,點燃探究的動力。多一些觀察,就能帶來多一些思考。多一些體會,就能激發更多的感受。不是每一個人都要當歷史學家,也不需要每一個人歷史考卷都要得到滿分。我更渴望的是,我們都能一起從歷史中學到關於我們自己的故事,關於我們如何與過去的人們連結在一起的事。即使是最瑣碎的小事,也是屬於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先放下統治謀略或戰爭攻略吧,一起來認識那些在年年日日分分秒秒中,持續守護著我們的日常用品故事吧!


目錄


作者序 歷史不是只有統治者的故事: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小事 吳宜蓉

CH1 家裡的物品
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枕頭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馬桶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椅子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冰箱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門環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CH2 學校的物品
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報紙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書包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餐盒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肥皂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鏡子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時鐘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CH3 戶外的物品
傘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扇子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暖暖包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滅火器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飛機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內文1


床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人的一生中,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會待在床上,因為我們都需要在舒適的環境下好好休息。
曾經,人類的祖先是睡在樹上或是樹葉堆裡,隨著時代變遷,人們開始定居生活後,便渴望可以在每一個夜晚,都享有一個固定又舒適的睡眠空間。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人類在不同時期,如何打造可以讓自己睡得更安穩的好「床」。

西元前750世紀
南非洞穴 最古老的植物床墊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床墊在南非被發現,這塊床墊要追溯到七萬七千年前呢!
這個古老的床墊十分的寬敞,上面可以躺上好幾個人,材質是蘆葦和燈心草,並混合許多香草植物編織而成。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躺在洞穴那冰冷又堅硬的石頭上,是不是很不舒服,如果把這塊編織床墊鋪在上面,肯定是一家人最溫暖舒適的小天地。
當時的人們很聰明,懂得選用會散發出氣味的香草植物,這些氣味具有天然的驅蟲效果,能讓大家好好睡一覺,一夜好眠,不被蚊蟲打擾。

11世紀
歐洲貴族 床鋪裝飾華麗
在中世紀的歐洲,床不僅是家裡最重要的家具之一,還是彰顯身分地位的重要工具。越是富有的家庭,床就越精緻華麗,甚至還帶有浮誇的裝飾。
從十一世紀開始,貴族和富商的床都配有精心製作的床罩,以及豪華的厚重布簾,不僅可以防止蚊蟲入侵,還能保暖。
不過,當時的歐洲人覺得睡寬床太舒適,是墮落的象徵,又因為宗教主張夫妻要分床睡,因此習慣睡在比枕頭寬一點的窄床上。如果足夠富有,夫妻還會分房睡,來證明房子很大,財力雄厚。
社會地位較低的農民,家裡沒有所謂的臥房,床墊是由稻草或羊毛填充而成,鋪在哪裡就睡在哪裡,很多家庭就直接睡在大廳。
最窮苦的下層階級家庭,連床墊都沒有,只要有稻草能簡單的鋪一鋪,就很滿足了。

17世紀
法國太陽王 床上處理天下事
對上流社會的人來說,床可能不僅僅是床。例如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床上度過,床不僅用來睡覺,也是他接待臣民、處理國家大事的地方。
由於他太喜歡把臥室當作社交聚會的地點,因此在他任內建造的凡爾賽宮,總共設置了四百一十三張床。許多臣民也開始模仿國王,有著在床上接待客人、談天聚會的習慣。

國王OS:我的床不僅用來睡覺,還可以用來辦公。

18世紀
生活水準提高 家家都有臥房
工業革命為歐洲社會帶來重大的改變,人們利用機器取代人力,提高了生產量,商品變得比較便宜。貴族也漸漸不在臥室接待訪客。
平民階級的家庭消費力增強,可以購買更多的家用品。這時候幾乎每戶家庭都有隱密的私人臥房,連孩子也多半能擁有自己的房間,和一張專屬自己的床。

19世紀
新技術誕生 床墊選擇多元化
隨著新的製造技術和合成材料出現後,床的材質選擇更多元。
一八七六年,美國人席夢思發明世界第一張彈簧床墊;一九三一年,出現第一批柔軟有彈性的乳膠床墊,並大量生產;一九九二年,研發出支撐力更好
的記憶床墊。
現在,我們有各種選擇,甚至可以將多種材料結合在一起,製作成一張最理想的床。

日常小物小叮嚀
生活品質會影響到睡眠品質,睡眠品質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從七萬七千年前一塊由一堆植物製成的「床」開始,床陪伴人類走過漫長歲月,並發展出不同樣貌,例如中國東北人會睡在土炕上,日本人在榻榻米上鋪布團睡覺。
直到今天,人們對床的需求始終沒有改變,因此選擇一張舒適、安全、溫暖的床,才能讓我們好好睡覺、回復能量。



內文2


馬桶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馬桶,大多數的人每天都會使用。在某些緊急時刻,甚至想要一扇任意門,打開門就找到它。它承擔了我們的生理需求,是與我們身體最親密接觸的日常物品。
不過,你知道嗎,在過去,馬桶的功能可不只解決生理需求,還是可以結交到好朋友的日常物品呢!

西元前1世紀
古羅馬人 公廁談天交朋友
古羅馬時代,共有一百四十四個公用馬桶。羅馬人喜歡在一字排開的馬桶上,肩並肩坐著,一邊上廁所,一邊聊天。
在廁所裡,他們可以認識新朋友,互相交換訊息與意見,並共同使用一根插著小海綿的棍子,輪流擦屁股。

5~15世紀
中古歐洲 塔樓修建簡便廁所
中世紀的歐洲,人們會用便盆來裝排泄物。在家裡解決完後,就直接從窗戶傾倒到街上或是附近的河裡。
可以想像,當時的城鎮到處屎尿縱橫,臭氣熏天。排泄物造成的水汙染,也成為許多疾病孳生的溫床。
貴族雖然會在城堡延伸出的塔樓修建廁所,但樣式非常簡陋。往往只在邊間石板挖個小洞,排泄物就從洞口掉到下方的護城河或地面上。

糞便救了官員小命
一六一八年,捷克的民眾曾經衝進布拉格城堡,以侵害宗教自由的罪行,將三名官員從十五公尺高的地方拋出窗外,這是引爆三十年宗教戰爭的開端。
由於這三名官員摔進了窗戶下方的糞便堆裡,有效降低高處落下的衝擊力,因此毫髮無傷。這麼一看,糞便也不見得那麼討人厭,不是嗎?

19世紀
世界博覽會 付費體驗沖水馬桶
一八五一年,全球第一場世界博覽會在英國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辦,吸引大量民眾參觀。透過上萬件的展覽品,英國展現出獨冠世界的工業成果。
其中,由工程師詹寧斯設計的發明,廣受遊客歡迎。只要付一分錢,就能使用乾淨的沖水馬桶,還附上毛巾、梳子和擦鞋服務。
紀錄顯示,展覽期間這項設施共獲得六十七萬五千便士,相當於現在近千萬的臺幣。

20世紀
日本獨特文化 免治馬桶再進化
現代國家中,日本最重視如廁享受了。他們設計出能以溫水沖洗下身的洗淨便座,可以強化血液循環,使排便順暢。有些高科技的馬桶,還能播放音樂,甚至測量血壓、體脂肪,並透過糞便偵測使用者的健康狀態。

女王沖水聲響徹王宮
讓人類遠離臭臭大便的功臣,不得不提英國的哈靈頓爵士,他為了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發明了最早的「沖水馬桶」。
不過,當時沖水的聲音實在太大了,只要女王一沖水,整個王宮都會知道女王剛剛上廁所了。這真是有點尷尬,可以想見,這項超時代的發明很快就被擱置不用。

日常小物小叮嚀
儘管科技進步了,但是地球上仍有好幾億的人口無法使用馬桶,露天便溺所造成的汙染和衍生的疾病,是貧窮國家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因此,請不要小看馬桶,它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珍惜使用的日常「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