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玩轉報紙 掌握策略提升讀寫力

  •                     
  • 作者:陳欣希
  • 繪者:林師宇
  • 出版日期:2023/11/8
  • 圖書分類:讀報教育叢書--讀報教育叢書
  • 適用對象:高年級,成人
  • ISBN:978-957-751-939-9
  • 注音:無
  • 定價:300元
  • 網路特價:79237

內容簡介


一本書,一份報紙,創造無限可能;
養成孩子自主學習與多元思維能力

由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陳欣希撰寫,透過遊戲、討論和創意活動,引導師長使用教學策略陪伴孩子讀報,與孩子一同探索報紙的世界,進而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閱讀理解力及批判思考能力。
書中運用國際版、生活版、漫畫版、科學版、故事版、兒童版等多個版面,提供可直接實際操作的方法,幫助老師和家長順利引導孩子閱讀報紙,培養他們了解時事與閱讀的習慣。

讀報就是一場精采的冒險旅程

在這個訊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身處在無盡的資訊海洋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聞、故事和知識等著我們去發現,而閱讀報紙,就如同踏上一場精采的冒險旅程,讓我們可以遠足在資訊的山川河流之中,開拓視野。
每日報紙包含各種不同主題的報導與文章,搭配本書策略讀報,就能輕鬆帶領孩子探索不同主題、文化、世界觀,提升他們的知識涵養,奠定良好學習態度。

本書特色




▍實際以《國語日報》版面為例,提供各種孩子感興趣的讀報策略,讓師長以輕鬆簡單的方式,引導孩子抓住報導重點,理解文章內涵。
▍運用報紙九種版面,一步驟一步驟詳細說明讀報策略。
▍多文本主題式閱讀練習法,教導孩子自主建構完整知識面。
▍透過互動策略,讓孩子學習在連續文本(說明文、故事)和非連續文本(圖、表)中轉換自如。


作者簡介


陳欣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
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
現任教育部國前署「課程與教學輔導組: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組」常務委員


繪者簡介


林師宇
英國劍橋藝術學院童書繪本插畫碩士。從小喜愛自然的迷人景色,成長的過程中也發現對於插畫及繪本充滿了興趣及熱情,著迷在裡頭探索各種不同的可能性。來到劍橋後,深深的被英國美麗的鄉間風景吸引,於是選擇留下。作品善於捕捉光影及形體變化,喜歡從生活周遭的速寫來延伸發展自己的作品。
Instagram:@Shihyu_illustration


目次


作者序
從紙本到網路 培養孩子全方位閱讀素養 4

讀報養成方案
導引篇 製作目次 和報紙當好朋友 8
入門篇 主題閱讀 助思考多元有彈性 12
延伸篇 多管道蒐集文本 豐富知識量 16

進階讀報策略
國際版 運用遊戲認識版面 共讀發現驚喜 20
國際版 地圖結合新聞事件 漫遊全世界 24
國際版 運用圖示與符號 練習理關聯 28
生活版 閱讀多種類文章 分享知識給家人 34
生活版 由職業介紹認識社會 拓展未來想像 38
生活版 提問找答案 探索自我成為理想大人 42
生活版 藉美食閱讀 來一趟文化之旅 46

漫畫版 練習組織圖像訊息 觸動想像力 50
漫畫版 角色扮演大聲朗讀 開啟閱讀樂趣 54
科學版 放聲思考 用科學解決生活問題 58
科學版 看圖表理解知識 學習科學家思路 62
故事版 邊讀邊筆記 邀請夥伴一起討論 66
兒童版 記錄體驗過程 比對刊登稿不同處 70
星期天書房版 精選好書 給孩子最適合的閱讀素材 74
家庭版 閱讀他人經驗 親子一起成長 78
家庭版 師長與孩子共讀 互相理解開啟對話 82
人物版 從進行式故事 尋找共鳴自主行動 86

讀報補充包
版面× 策略 小小專家養成術 92

作者序


從紙本到網路資訊
培養孩子全方位閱讀素養


 身邊有小孩的大人們一定要認識這兩個語詞 —— 「閱讀素養」(Reading literacy)和「數位閱讀素養」(Digital reading literacy),因為它們不僅是學習課業的關鍵,更是有助生活的必要條件。
 怎麼說?
 請先閱讀以下說明,試著理解兩個語詞的內涵,並比較兩者的異同。

閱讀素養Reading literacy
 來源: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PIRLS)
 1.能理解並運用書寫語言。(Reading literacy i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ose written language forms required by society and/or valued by the individual.)
 2.能從各種文本建構出意義。(Readers can construct meaning from texts in a variety of forms.)
 3.能透過閱讀學習、會參與閱讀社群、且獲得閱讀樂趣。(They read to learn,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ies of readers in school and everyday life, and for enjoyment.)

數位閱讀素養Digital reading literacy
 來源:Leu, D. J. & Reinking, D. (2005). Developing Internet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Among Adolescent Students At Risk to Become Dropouts.
 1.確認重要問題。(Identifying important questions)
 2.找到自己所需。(Locating information)
 3.評估訊息可信。(Critically evaluating information)
 4.整合多方訊息。(Synthesizing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resources)
 5.多元形式溝通。(Communicating ideas to other in a variety of formats)

 簡言之,相較於數位閱讀素養,閱讀素養強調紙本閱讀,強調感受文學經驗及獲得重要知識這兩種目的,因此閱讀素材包含了故事體(文學)與說明文(科普)。數位閱讀素養, 則是強調為了解決問題或深入探究,而在網路世界中找尋適切資料;因此,閱讀素材以「說明文(科普)」為主。

 不過,數位閱讀素養除了強調理解能力,更強調要透過不同管道、不同形式與他人分享、溝通。
 至此,身為小孩身邊的重要他人,一定明白了閱讀素養與數位閱讀素養的重要性。現在的學習不再像過往 —— 大人準備好素材,讓小孩熟讀即可;現在的學習須轉為 —— 大人教小孩方法策略,好讓小孩日後遇到任何素材都有自行閱讀思考的能力!
 那⋯⋯怎麼做?
 欣希建議:找好文本→些微引導→多方互動。
 只要有好文本,教與學都會輕鬆許多。好文本,能讓我們大人有靈感(設計與小孩共學的任務),也能當我們的助手(代替我們「說教」⋯⋯),更棒的是能讓小孩想親近它、理解它、並運用它。
 至於好文本,首推一定是俗擱大碗的《國語日報》咯!
 謝謝國語日報社給欣希這個任務 —— 以《國語日報》這個素材為主,與讀者分享「引領小孩學習閱讀策略的小訣竅」。讓原本就喜歡《國語日報》的我,在閱讀→研究→書寫的歷程中,驚喜發現各版面的規畫特色。所以,原本只讀國際、科學、生活與人物這幾版,現在也會看看其他版面的文章。而且,是為我自己閱讀,不是為了小孩呵。
 除了紙本,國語日報社也推行「數位平臺」 —— 「國語日報知識庫」、「雲閱讀」、「加分吧」,這些都是喜歡閱讀探究者的好幫手。而對於正在學習如何在數位世界中蒐尋適切資訊的小孩來說,這些平臺是個安全的環境。就像我們大人騎車、開車一樣,也是先在安全環境中學習,考過證照後才上路。同樣的,想培養小孩數位閱讀素養,最好先在好的平臺上練習。
 找到好文本,再搭配這本手冊,一定會讓自己與小孩對報紙、對讀報、對共學有新的感受。為何敢說有新的感受?例如,如何讓小孩拿到報紙時先概覽整份報紙,而不是只讀自己喜歡的內容?因為,有時小孩只是沒發現,原來其他版也很有意思。如何引導?就可運用報紙「沒有」的特色來設計學習任務,像是為報紙做目次。諸如此類的引導都在這本書中,共集結了20 篇文章。
 怎麼用這本書?
 目次一定要細讀。可由大人或小孩選擇感興趣的「版名」,像是國際版、漫畫版等或感興趣的「能力」,像是朗讀、問問題、寫作等,看看欣希的建議。但,欣希更希望大家能選擇「不感興趣」的篇章,或許閱讀後會改變態度。
 最後最後,請將右方這張圖的意象放在心裡。
 提醒自己,要與他人分享、找學伴聊聊、寫信給筆友、投稿國語日報,或是請大人協助分享於臉書⋯⋯,邀約他人共學共好。在這過程中,個人的成長也會更快更穩。
 一起加油!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