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油條報紙‧文字夢》
李潼仗著膽大和不忍違背祖父的期待,在門前榕樹下的石椅展開報紙,大聲的報告新聞。為祖父讀報,是音譯、直譯和義譯同時進行。起先聽讀報的,只有祖父一人,名聲傳出去後,陸續來了一批流動聽眾,聽眾群的總歲數,總在350歲以上……這個「每週一報」的語文經驗,居然成為李潼走上寫作之路的重要訓練之一。
四十二篇李潼俠情少年至中年的隨筆魅力散文!不可錯過!
《第一顆青春痘》
李潼自述向來是個幸運的人,生活中常有「爆米香型」人物來去進出,大大豐富了我的生命涵容,乃至在性格形塑的過程,受到或深或久的影響。這些出現在作者人生各階段的精采人物,讀者從文字描述中認識他們,往往也能聞到爆米的香味,嘗到那種非凡的生命態度激發出的濃郁氣息。
在李潼精準又溫暖、細膩又深刻的筆觸,醞釀出22篇散文,每一枚記憶,每一個人物,每一次交會,每一則故事,都像爆米香現場炸開的那朵蕈狀雲──迸射得有聲有色、盎然豐富。
《番薯勳章》
★本書中〈少年魁儡師〉曾選入國中國文選修本
電火溪堤防下,突然想吃烤番薯的阿龍和死黨小彬狠狠挖了四個大番薯。才剛動手烤,就被活像關公舉大刀的老農夫逮個正著。被罰整理番薯田的兩人贖完罪後,卻得到老農夫用番薯刻成的兩枚勳章……
成長過程中的每個事件,都是青春紀事裡的一枚枚勳章;好的、壞的、對的、錯的──終究是經歷了!明白了!
《見晴山》
壯濶的中央山脈裡,有一個地方,兩岸山壁間懸吊著一道銀線般的鐵索,這是通往見晴農場的捷徑;斜坡上栽種著一棵又一棵的蘋果樹。幫錢老闆照顧蘋果樹的炳文一家,爸爸為了讓一家人過好日子,離開了見晴農場到都市去賺錢,最後卻音訊全無。
炳文與家人一心期待著爸爸在中秋節回家團圓。卻無意間聽到爸爸失蹤的祕密……為了揭開真相,炳文獨自搭著客運,繞著層層山巒,來到繁榮的山城—埔里找爸爸。 炳文能喚回爸爸嗎?環顧群山,季節變換,在親情、友情的拉扯中,炳文一家人的悲歡離合該如何落幕?
《龍園的故事》
★李潼第一本少年小說
金坑溪是濁水溪的支流,來自於中央山脈,不急不徐地匯入濁水溪,宛如濁世中的一股清流。金坑溪畔有戶吳姓人家,先祖選定溪畔山內「龍穴」的龍首之處建設家園。周圍空地還遍植五百多棵龍眼樹,使這座名為「龍園」的莊園,名副其實。
「龍園」幾代的男人都早逝,如今留下這幢大宅,從縷花的窗櫺去探望它曲折的迴廊,由靜寂的庭園去想像它昔日的輝煌,這個家園究竟有多少故事?
作者簡介
李潼(1953~2004)
少年小說家。原名賴西安。出生花蓮,定居宜蘭縣羅東鎮。年輕時在校園民歌時代勤於歌詞創作,以〈廟會〉、〈月琴〉、〈散場電影〉最為膾炙人口。同時開始從事兒童文學創作,以《天鷹翱翔》、《順風耳的新香爐》、《再見天人菊》三部作品,連續獲得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少年小說首獎。1990年以《博士、布都與我》獲得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
李潼致力少年小說創作,重要作品有《龍園的故事》、《見晴山》、《番薯勳章》、《少年噶瑪蘭》、《夏日鷺鷥林》、《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鞦韆上的鸚鵡》等。李潼也嘗試各種文體的寫作,如散文集《瑞穗的靜夜》,圖畫故事書《獨臂猴王》、《神射手和琵琶鴨》等。散文〈老榕樹下讀報紙〉、〈油條報紙.文字夢〉選入國小國文課本,小說〈少年魁儡師〉曾選入國中國文選修本。另有作品翻譯成英、德、日、韓等多國語文,並改編為電視連續劇、舞臺劇與動畫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