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替未來的主人翁掃除經典的文字障礙,引導他們登堂入室,享受詩歌之美,並從其中學習領悟,增強寫作能力,擁有豐富的人生。
**本書榮獲多校選用為詩詞教學讀本!
詩的美趣像一道光,貫穿了時代的差異。這本書指引兒童、少年去接觸古代的詩詞,接觸我們最美的文學遺產。
——林良/知名兒童文學作家
一本有趣又豐富、耐讀的詩歌啟蒙書
讓孩子及早接受詩歌與經典的薰陶,在潛移默化中,走上一條有情趣、有理想與願景的人生大道。
替未來的主人翁掃除經典的文字障礙,引導他們登堂入室,享受詩歌之美,並從其中學習領悟,增強寫作能力,擁有豐富的人生。
「只要背誦,不求理解」的經典教育,並不足夠。孩子有權享受快樂又有效率的學習過程。詩歌教育也一樣,必須透過「淺語的藝術」的助力,才能將詩歌的經髓,內化為兒童自身美感與知識經驗的一部份。
本書所選的八十一首詩與解說賞析,皆以孩子的經驗、發展為導向,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從身邊接觸得到的動、植物開始,接著感受四季變化,欣賞山水風景,然後體驗生活,領悟人生。音韻容易朗朗上口、長度簡短易記。力求語言淺顯易懂、內容接近成長經驗。
讓詩歌融入生活來體驗,自然而然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序
詩歌教育的新出路〈修訂二版自序〉 張水金
現代父母無不希望,子女能夠及早接受詩歌與經典的薰陶,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走上一條有情趣、有理想與願景的人生大道。本書正是為滿足此一需求而編寫,希望替未來的主人翁掃除經典的文字障礙,引導他們登堂入室,享受詩歌之美,並從其中學習領悟,增強寫作能力,擁有豐富的人生。
我個人並不認同「只要背誦,不求理解」的經典教育。我認為孩子的童年是珍貴的,他們的大腦絕非只是記憶的儲藏室而已,他們有權享受快樂而又有效率的學習過程。詩歌教育也一樣,必須透過林良所謂「淺語的藝術」的助力,才能將所欣賞的詩歌內容,內化為兒童自身美感與知識經驗的一部份。
本書原始構想,是以兒童經驗的發展為導向,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從身邊接觸得到的動、植物開始,接著感受四季變化,欣賞山水風景,然後體驗生活,領悟人生。所選的詩,力求語言淺顯易懂、內容接近兒童經驗、音韻容易朗朗上口、長度簡短易記。
此次修訂,增選詩歌九首。包括傳誦名作〈登鸛雀樓〉、〈遊子吟〉、〈金縷衣〉、〈靜夜思〉等四首,年節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清明〉、〈元日〉等三首,另加〈村居〉和〈畫眉鳥〉。此外〈短歌行〉也增選四句。由於解說力求完整深入,總篇目縮減為八十一篇。
第三版的內容,可說已經脫胎換骨──【注釋】不厭其詳,力求完整;【作者】仔細考訂生平,多介紹趣聞軼事;【欣賞】深入探討創作緣起旨趣,分析修辭、寫作技巧(如比喻、象徵、擬人、摩狀、借代、排比、層遞、細節、誇張、設問、雙關、重疊、映襯、示現、用典、含蓄、省略、倒裝、設彩、側寫、互文、藏詞、伏筆、推敲等)的奧祕所在,使本書對「作文」和「做人」都有助益。
我也隨機對各種詩體及相關文學名詞,如詞、曲、樂府、嘯、吟、題壁詩、感遇、古體詩、古風、律詩、絕句、對仗、賦得等,做簡要介紹。對部分常見官職(如縣尉、太守、給事中等)也做了較精確的描述。
我深深期望這是一本既有趣而又豐富耐讀的詩歌啟蒙書。
成功的「詩教」,要能將詩歌融入生活,成為生活中自然而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達到這個目標,父母師長一定要透過共同欣賞、吟詠與對話,持續共同參與,使孩子心領神會,樂在其中。
本書寫作過程中,得到許多貴人的關愛與協助,請恕我無法ㄧ一寫出。我要特別感謝引發此書寫作動機的成源發老師,引領我奮進不懈的林來發老師與王秀芝老師,還有本書的伯樂林良先生,協助抄寫校閱的張滿、張玉花與魏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