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增強健康意識 規律運動人口比率33.9%創新高

為了解全民運動推展各項政策的執行情形,教育部體育署委託世新大學進行「運動現況調查」,昨天公布一一○年運動現況調查成果,發現新冠肺炎疫情讓民眾更關注身體健康,規律運動人口比率創新高,提升至百分之三十三點九;受疫情影響,民眾改變運動模式,在家運動的比率從去年的百分之九增至百分之十五點三。
該調查從今年八月到十月,以全國二十二個縣市為範圍,對象是年滿十三歲以上的國民,市話調查共回收兩萬五千多份有效樣本,網路調查共回收一千多份有效樣本。
體育署表示,在規律運動定義方面,採取「七三三三定義」,即每週運動三次,每次運動三十分鐘,心跳達一百三十下或會流汗也會喘。今年國內參與運動人口比率達百分之八十點二,規律運動人口比率較去年增加百分之零點九。
女性規律運動人口比率達百分之三十二點四,較去年增加百分之二,帶動整體規律運動人口的提升,且與男性的百分之三十五點四,僅差百分之三,兩性差距縮小。
疫情改變民眾運動模式,調查指出,受疫情影響,許多學校運動場地進行管制,民眾運動地點以公園最多,占百分之三十五點四,其次是人行道/道路,占百分之二十六點二,在家運動比率則大幅增加。
臺師大教授程瑞福說,受疫情影響,民眾健康意識提升,認為運動是最好的防疫;疫情期間健身房等場所關閉,民眾改在家運動,也興起線上訓練熱潮,推測此運動模式在後疫情時代下,會延續一陣子。
臺北市立大學教授許瓊云說,近十年,女性規律運動人口比率從百分之二十四點八,增加到今年百分之三十二點四,成長了百分之七點六,且與男性的差距也逐漸縮小,顯現推廣女性運動的政策有效。
臺體大教授林房儹指出,今年規律運動人口比率增加,除了女性增加外,上班族比率也增加,推測是受疫情影響,上班族減少應酬、購物,更有時間運動,以及體育署推動運動企業認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