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何權峰
醫師、作家,同時在大學教授腦科學。
一九九五年開始寫作,早期為報章撰寫醫學專欄。而後因接觸「心理神經免疫學」,開始撰寫心靈成長類作品。目前已出版五十多本書。
曾昭旭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華梵大學特聘教授。專?中國義理學、愛情學。著作有:《王船山哲學》、《老子的生命智慧》、《經典。孔子論語》、《我的美感體驗》、《把丟掉的心找回來》、《因為愛所以我存在》等四十餘種。
王乾任
又名「Zen大」,經營部落格「敦南新生活」。
目前為全職文字工作者,寫作領域包含出版觀察,閱讀/考試學習法,社會/時事評論,勵志小品,愛情小品,職場進修等,作品散見兩岸三地各大媒體,同時也是專業讀寫訓練講師。
王溢嘉
一九五○年生於臺中市,臺大醫學系畢業後即專事寫作與文化事業,歷任《健康世界》總編輯、野鵝出版社社長等職。著有《蟲洞書簡》、《莊子陪你走紅塵》等近五十種,多篇作品被選入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國文課本中。
周慶華
中國文化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已出版《走訪哲學後花園》、《文化治療》、《故事學》、《生態災難與靈療》等六十多種著作。
歐宗智
一九五四年生於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現任新北市清傳高商校長。創作類型包括小說、散文、詩等,出版著作十餘種。近年以論述為主,兼具論文之理與小說之趣,被譽為「校長評論家」。
郝譽翔
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著有小說、散文、電影劇本、學術論著等十餘種。曾獲金鼎獎,《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華航旅行文學獎、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等。
劉軒
作家、音樂人、電臺主持人。念過一些厲害的學校,例如茱麗亞音樂學院、哈佛大學。離開學校後,身分多變。除了出書、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他也是專業DJ,擔任過各大國際品牌的音樂總監。但所有的身分中最令他驕傲的,是當一位平凡的父親。
張友漁
專職作家。已出版近四十本書。
「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屬於故事的;每一次看見自己,都覺得自己其實也只是一個故事。」
傅佩榮
臺大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現任臺大哲學系教授。曾獲教育部頒發教學特優獎,並榮獲國家文藝獎、中正文化獎。寫作領域涵蓋哲學研究、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百餘種。尤以白話解讀論孟老莊易與學庸對中國哲學貢獻卓著。
曾漢塘
長期任教於臺大哲學系,從事思想研究與哲學課程之教學。亦曾捨臺大教職而遠赴臺東創辦私立中小學,奉獻於優質基礎教育之開創。平素喜閱讀、思考及撰述各類小品,與眾人分享自身經驗累積之生命智慧。
內容試閱
歸零思考 何權峰
常聽到許多人說:「如果人生能夠重來,我會……」也聽過很多人在追悔:「如果當初,我就……」不過,生命僅此一遭,人生並不會因我們的扼腕、感嘆而重新來過。所以,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應該重新歸零。
什麼是歸零?就是回到原點思考問題。你可以問自己: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最想做的是什麼?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我的選擇(或決定)會不同嗎?如果能夠回到一開始,我會怎麼做?
如果你正懷疑自己是否該繼續學某項才藝,你要問自己:「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我會選擇這項才藝嗎?」假如你還是會這麼做,那麼恭喜你,因為你正在做自己喜愛的事。
在交友上,你可以這樣問自己:「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朋友,我會跟誰交往?」「如果可以重新開始,我還會選擇跟他(她)在一起嗎?」這可以幫助你了解,誰才是值得你交往的對象。
在課業上,你要問自己:「如果讓我重考一次,我會怎麼用功?怎麼準備?」然後照著新的想法去做,你的成績就會不斷進步。
在你的家庭和生活問題上,問自己:「如果我早知今天會有這種結果,能夠從頭再來,我會怎麼決定?」「如果我下回遇到同樣的問題,我要怎麼做?」
就像電腦出問題時,通常先關機再重新啟動後,就恢復正常。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隨時歸零思考,再重新出發。
心好,命就好 曾昭旭
人的性向稟賦、才智基因,本質上都是中性的(無善、無不善),被善用就好、被濫用就不好(可以為善,也可以為不善)。它會成為優點還是缺點,並不由它本身決定,而是由使用者來決定。那麼使用者是誰呢?從宗教觀點來說,最好是上帝,而不是魔鬼;從自我觀點來說,最好是我們的良心,而不是私心。
俗話說:「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好環境也埋藏著危機(仁慈也容易導致軟弱,所謂「人善被人欺」),壞環境可能反而激勵人上進(所謂「歹竹出好筍」、「寒門出孝子」)。我們不是常聽到這樣的成語嗎?例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總之,你有什麼優點,就伴隨著相對應的缺點。更精準的說應該是:你的優點,同時也就是你的缺點;或者說,優點所在,即缺點所在。
舉例來說:聰明的人也容易油滑,穩重的人也容易遲鈍,思慮周密的人也容易猶豫不決,行動果決的人也容易魯莽衝動,熱忱好客的人也容易被損友利用,冷靜自立的人卻常常知音甚稀……
所以,真的不必計較自己是什麼血型或星座、屬虎還是屬兔;修養自己的心,讓它是良心而不是私心、是真我而不是假我,才更重要。如果存心端正,不管是什麼血型、星座、八字都好;如果存心不良,命再好又有什麼用呢?
做你害怕的事 何權峰
小時候住在鄉下,廁所在屋外,一到天黑,戶外伸手不見五指。如果我想要上廁所,都會找弟弟一起去,如廁後再飛奔回屋裡。白天和黑夜其實無異,但為什麼夜晚走在路上會害怕?這害怕是從哪裡生起的?是不是從我們的內心?
「恐懼」是內心的想法,是我們自己的想像,所以人真正害怕的其實是自己的想法。
每一次我一開始做沒有做過的事,都會緊張害怕。我還記得第一次騎馬、第一次幫病人手術、第一次主持會議、第一次接受記者採訪、第一次演講、第一次上電視、電臺節目……每一次我都覺得恐懼,因為我會想像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但是每一次我把事情完成,心中的恐懼便奇蹟似的消失。
恐懼不是真實的。當有人告訴一個小孩說,他床底下躲了一個惡魔,他可能會嚇得雙腳發軟。當母親開燈讓他看清根本沒有什麼惡魔時,他便不再懼怕。
所以,我非常贊同美國思想家愛默生的話,他說:「做你害怕的事,害怕必會消失。」
生命中總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恐懼,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克服這些恐懼的唯一方式,就是勇敢的面對;這是最困難的一步,卻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一次有勇氣的行動,可以產生無比的自信,此後你可以大聲說出:「我已克服恐懼,還有什麼我無法面對的挑戰?」
反之,如果你繼續猶豫、膽怯、不敢面對,就得一生一世躲著它。
比失敗更可怕的事 何權峰
許多人都害怕失敗,然而事實卻是,如果你從未犯錯,就永遠學不到東西。
我自己也失敗過很多次,曾有人問我:「你教人如何成功,可是自己卻失敗,別人會聽你的嗎?」我說:「難道你只能從成功中學習,而不能從失敗中學習?」
失敗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失敗的心態。每一次的比賽、考試、參加或學習新技能,總會出現無數失敗者;他們禁不起失敗的打擊,或是失敗後便徹底放棄,甚至一蹶不振,這才是最可怕的。
在一群滑冰者中,有個初學的小男孩一再的失足滑跤,圍觀者忍不住勸他放棄算了。「孩子,你已摔得鼻青臉腫,要是我才不會繼續待在場上。」男孩看看腳上發亮的全新冰鞋,臉頰上掛著兩行淚說:「我買這雙鞋不是讓我放棄學滑冰,而是用來學滑冰的。」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說:「人可以被擊敗,但絕不能被擊倒。」人最大的榮耀不在於從未跌倒,而是每次跌倒時都能站起來。
如果你已經失敗很多次,不要覺得沮喪,因為即使再成功的人也有一樣的經驗。一個人在進入正確的門之前,必須去敲很多次門。你會一再跌倒,但你必須一再起來,等到成功大門打開的時候,你將發現,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