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組 第一名
走出自閉世界
蒙建安‧新竹縣芎林國小五年甲班
一如往常,面露笑容的母親送我到學校上課。「好了!再見,拜拜!」我向母親揮揮手,想從今天開始挑戰自己,改變依賴習慣的第一步──從下車就自己走進教室。
學習駕馭腦中號誌燈的變換,好難!自閉症的腦神經有著奇特燈號,當顯示綠燈時往前走,討厭的肢體卻表現成向後前進啊!也因為這種不協調的內部與外在衝突,讓好多不了解我的人,加諸許多傷人的語言經常在我的外在形為上,我常常問我自己: 「嘲笑從何時才會離開?」
好多年,接觸我的人都無法了解我的心思、我的情緒、我的能力。籠罩長夜的黑霧迷惑著我,先天的口語障礙隔斷了所謂普通人的生活。我從漫漫期待白日的駕臨,歷經眾人的恥笑貶低,騾子般躲避的歲月,最終養成無意識的等待。是誰?拔除了黑夜的禁錮!許美雲老師,她向朗朗旭日引進了柔和的光,將我的闇黑世界破除,搭起了走向曙光的路。又是誰?搖醒我塵封已死的自信!羅婉君老師和芎林國小的老師們,努力更新舊思維,將燃燒的火種投下,點燃了瞭解自閉生的薪火,相傳於校園。這燃燒的火焰,燒乾我內心潮濕陰晦的自卑,浴火而生的信心為之誕生。
這種心念的轉變,帶動了我願意真誠的向正常行為去努力。「安安,請交作業。」我跟腦中意志達到平衡,把作業交出去。「安安,要打招呼啊!」「老師早安!再見!」一次又一次,我從無數次練習與修正裏,逐漸擺脫所謂先天缺陷的不能與不可能,同學也慢慢收起特異的眼光注視我或竊竊私語。 輸家,幾乎屬於只會埋怨上天不公平,而無行動力的人;讓我瞧得起自己的行為可以跟上同學,少點特殊,自然就會贏得我要的平常。
面對與眾不同的宿命,生活無時無刻都充滿了挑戰。鎖鏈一道道地佈滿每扇門,只有自己親自開鎖,破除禁錮向下個旅程前進;改變自己,用正確的行為來面對真實世界,人們自然會因而以肯定來替代輕視與憐憫,這才是我努力的自閉人生。
「好了,再見!」我跟母親揮揮手,示意她別跟著我。今天起,我要向自立更進一步,跟大家一樣,自己走進教室。
高年級組 第二名
又見幸福
蔡瑜凌.嘉義市大同國小六年七班
那是一段未曾開啟的記憶寶藏……在一個舒服而適意的秋天午後,住家附近有人割稻、有人晒穀,大家臉上都流露出豐收的喜悅。忽然,一臺失控的拼裝車衝過晒穀場,緊接著是一陣刺耳又拔尖的煞車聲,「碰!」的一聲巨響,爸爸的生命,跟著翻空的拼裝車,一併翻覆在稻田裡。
爸爸傷勢嚴重,呈現重度昏迷,醫生接二連三開出病危通知。我們不眠不休的守在醫院用「愛的呼喊」,將鬼門關前的爸爸喚醒。半年後,遵照醫療團隊建議,爸爸出院,進行居家復健。往後的日子,我們試圖將傾頹的家推回正軌,改變原有的生活模式。媽媽一肩挑起家計,同時兼了很多份的工作,我們姐妹三人停掉所有的才藝補習,騰出時間協助爸爸做肢體及語言復建等工作。
那段期間,餵食、導尿及復健,就是我家生活的三部曲。面對變調的生活,我築起一道高高的牆,將自己閉鎖在沐不著風雨的地方。那時,我心中藏著許多憂愁,一切的不順心,都以眼淚訴說。我不曉得如何改變自己,哪裡又是我的出口。有時,日復一日協助復健,我感到枯燥乏味,忍不住露出不耐煩的表情。媽媽勉勵我要忍受煎熬,換取爸爸的健康身體。爸爸的健康,就是我們家的出口。
從那一刻起,我明白:唯有改變,才能在艱難的歲月裡,雕琢出無比的勇氣;家人之間,也才能淬煉出最強烈的情感。我改變了淡漠的習性,積極投入協助復建的工作。為了幫助爸爸在復健黃金期找到復原的契機,我製作了更多的認字圖卡,練習了更多的按摩技巧。漸漸的,我看到了爸爸緩慢的進步,當爸爸往前跨出顫抖的一小步,擠出一個語音不清的字眼……這些累積的復健成果,讓原本烏雲罩頂的天空,逐漸看見希望的曙光。
轉眼又是金秋季節,我們在住家附近漫步,紅灼灼的陽光,映照著黃澄澄的稻穗,眼前呈現一片金燦燦的景象。颯爽的秋風,拂過金色的稻浪,閃爍著一種久違的幸福。
高年級組 第三名
改變自己,讓愛延續
楊詠程‧彰化縣花壇國小六年乙班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由「心」改變自己,產生希望,可以讓我們在失望的谷底看到光。
我和曾祖母感情深厚,自從她往生後,我曾經把自己封閉起來,沉浸在哀傷的情緒中。直到在課本裡讀到曹慶先生「創世基金會」的故事,才讓我恍然大悟:原來一味懷念過去,並不能改變什麼,我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過有意義的生活,讓曾祖母對我的愛傳遞下去。
記得曾祖母以前最喜歡坐在搖椅上,聽我拉二胡,她總是說這是她最大的享受。轉換心境後,假日常跟隨二胡老師到安養院義演,每次看到老人家像上課乖乖聽講的小學生,靜靜坐在位置上,眼神透露出對演出的期待,一種溫暖的感覺油然而生。
當我演奏「四季紅」、「丟丟銅仔」時,他們會拍著手,輕輕和著,甚至踏腳打節拍,找回青春年少的活潑;演奏「雨夜花」和「望春風」時,看見有些老人家悄悄拭淚。此時,他們的臉就像一朵朵等待甘霖的花,我用充滿愛的音樂來澆灌他們的心田。我的改變為他們開了一扇充滿溫情的希望之窗。
以前,我總是捨不得花自己辛苦存下來的錢,曾祖母曾經和我說:「乖孫啊,金錢雖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學會分享,你會更快樂呵!」那時我還不懂她的意思,直到有一天我請媽媽把我存下來的零用錢與紅包捐給慈善單位,第一次收到他們的感謝函時,看到上面寫著:「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是我很謝謝你。」這才了解曾祖母那段話真正的涵義。
於是我號召同學、親戚一起勸募發票、零用錢,寄給有需要的人,助人的快樂影響了越來越多朋友,看到這麼多人支持我們,也看到需要的人因為我們的付出而多了一分關懷與照顧,心中滿是感動。這不正是改變自己、幫助他人的最佳寫照?
心的嚮往,就是改變的力量,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一盞希望之燈。以前的我,不懂什麼是愛,什麼是分享,直到曾祖母去世,我才知道:愛與分享是一體兩面,分享自己的小愛,就會看到人間的大愛;我從自己的「心」改變,讓愛延續下去。
高年級組 佳作
我是快樂清道夫
洪嘉昕.高雄市楠梓區楠梓國小五年一班
平時放假,我總是睡到自然醒,但是,那天一大早媽媽就叫醒我說,要帶我去公園打掃。
剛開始,我不懂媽媽為什麼要強迫我做不想做的事,她只說這是「健身」。
我帶著惺忪的睡眼,心不甘、情不願的和媽媽來到公園掃地。走道旁小葉欖仁的葉子似乎掃也掃不完,但我仍繼續低頭不停揮動手中的竹掃把。一位早起運動的阿姨看見我,說:「小弟弟,不簡單,足感心呵!」這時我看見媽媽臉上淺淺的笑意。
還有一位同學的媽媽,騎著摩托車出門買菜,經過公園的時候也看見我,問我在幹麼?我告訴阿姨自己正在做公益,她說要回去把自己的小孩從床上「抓」起來,讓他和我一起掃地。
掃完了,流了一身汗,公園變得好乾淨。我想,如果沒有人一早起來掃地、撿垃圾,公園應該很快就會變得髒亂不堪。我和媽媽一起掃,不但能健身,還能維護良好環境,更重要的是得到不少人的肯定,為自己贏得美好的名聲,真是一舉多得。
也許,剛開始我確實是「被逼著來」,但現在卻是「自動自發」,這其中的轉變,主要是因為我了解了「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的道理。身為是社區的一份子,我希望能藉由自己小小的付出,讓大家的生活環境更美好。
果然,過沒多久,同學和他的媽媽都來了,我覺得自己好像在做拋磚引玉的工作。有了大家的參與,公園的環境慢慢改善,沒有人隨便丟垃圾,連狗大便都少了,這樣的感覺真好。想到自己從「不願」到「樂意」,最後「帶起風潮」,這樣的改變真是奇妙。
我知道,只要有心要做一件好事,別人看了就會見賢思齊,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聚沙成塔,將「不好」化為「好」。
我相信,從自己開始變好,看到、感受到的人也會跟著變好。
我是掃廁所達人
張芷綺.新北市板橋埔墘國小六年三班
記得四年級開學的第一天,老師就公布了一個「好」消息:我們班要負責掃廁所。以前我們上的廁所,都由五、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清理,現在輪到我們為別人服務了。
老師先徵求自願者,由於大家對這個骯髒、難聞的工作總是敬而遠之,自願者也就只有小貓兩三隻。在人手短缺的情況下,老師開始進行道德勸說:「掃廁所是很有意義的生活教育,以前是別人服務你們,現在該是你們回饋的時候了。清潔自己使用的環境是應該的,大家要改變一下想法,同心協力讓廁所變乾淨。」終於,開始有同學受到老師的感召認領工作,而我也決定加入他們的行列,最後總算湊齊了人數。
下午的打掃時間,老師帶著我們到廁所,先分配工作,再教我們如何掃廁所。學校因為學生多,大小便多,故障也多,令人憋住氣不敢呼吸的畫面每天上演。看到尿垢和黏在地板上的排泄物,我們更是驚恐不已。看到我們臉上緊張、僵硬的表情,老師細心的講解如何正確將髒汙清潔乾淨,還親自示範給我們看。
老師先將馬桶內外刷乾淨,再用刷子和拖把刷洗瓷磚地板,將所有垃圾集中綁好,最後在馬桶裡和周圍地板噴上活菌,就大功告成了。很快的,我就對這個工作得心應手,發現彎下腰、捲起袖子掃廁所,其實不是一件那麼骯髒、惡心的苦差事。每次有別的老師或同學稱讚我們打掃得很乾淨時,大家都非常有成就感。經過幾個星期的努力,廁所煥然一新,我負責的那兩間更得到「特優廁所」的封號,是大家上廁所時的首選呢!
經過半年的掃廁所時光,我已經成了名符其實的「掃廁所達人」。我們這一群掃廁所的夥伴更是上下一條心,存著感恩的心來服務別人,更肩負著讓大家愉快使用廁所的使命來完成清潔工作。這個經驗讓我明白:很多事都要試著改變想法,多加嘗試,才能學習到不同的東西。改變,從自己開始,發自內心的正向思維,可以進而影響他人一起解決煩惱和問題。
改變,從心開始
林可婕.臺中市大甲區順天國小六年美班
普魯斯特:「萬事萬物都沒變,變的是我自己,因為我變了,所以萬事萬物都變了。」
小學三年級那一年,我考上了美術班,普通班的同學都覺得美術班同學比他們聰明、厲害,但我們班上也有一個特殊人物。她,上學時常遲到,身上總有一股難聞的味道,每當要校外教學,或交材料費的時候,她總是最後一個交錢。班上同學之間的感情都很好,下課時同學三五成群,只有她坐在位置上靜靜看書,不知如何加入大家的話題,也沒有同學會主動邀她和大夥兒一起玩。每個人看她的眼神都帶點嫌惡,也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人願意敞開心房接納她?沒人留心注意過身邊這個「特別」的同學,每天在做些什麼?
轉眼之間,我們升上了四年級,那一年耶誕節前夕,班上進行了「小天使與小主人」活動,我竟然是她的「小天使」。這似乎是一個改變我們之間關係的契機,我苦惱著:該如何下筆寫信關心她?於是,我腦海中開始回想她在班上的模樣;讀書時,她專注的神情令人佩服;繪畫時,她的獨特創意令人讚嘆;跑步時,她汗水淋漓的樣子,其實也蠻有活力的。我每天將自己想到的記錄下來,轉換成鼓勵的話語,寫在給她的信紙上。小天使小主人揭曉的那天,她高興、神情激動的對我說:「謝謝你給予我肯定的力量!」看到她自信洋溢的笑臉,我的心田盈滿了喜悅,原來,心念轉個彎,改變自己的想法,就能帶給旁人前進的動力。改變,從自己開始,我真想將這股動力無限的延續下去!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從「心」出發,由自己做起。改變想法,扭轉命運……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會太遲。每一個人,終其一生,尋尋覓覓,都在追求生命中的大圓滿。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以自己為圓心,改變為半徑,畫出一個生命中最美的圓。
難忘的彩色圍牆
蘇子云.臺中市西屯區葳格附小五年六班
爺爺奶奶居住的老家附近,有間布滿灰塵和蜘蛛網的老屋。夜深人靜時,昏暗的燈光就在冷風裡搖晃,像極了故事中的鬼屋。雖然,我知道房子裡有人居住,但每次經過都會不寒而慄……
那兒有一大片空地,但是從未有小朋友願意到那兒遊戲。那天,午覺醒來,口乾舌燥的我聽見賣冰淇淋阿伯「叭哺!叭哺!」的叫賣聲,立刻追出去,可是,阿伯卻已走遠……「能在炎熱的夏天大口吃冰淇淋,一定很棒!」正當我進入想像畫面時,才驚覺自己就站在傳說中的「鬼屋」旁!本想逃開,卻不經意看見兩位大哥哥和大姐姐正在刷新老屋的牆面。
我好奇的問:「請問你們是誰?為什麼在這兒畫畫?」
大哥哥說:「我外公的屋子太舊了,趁暑假來幫阿公整理。發現牆壁空著很可惜,決定彩繪一下,讓屋子煥然一新!」
大姐姐說:「小妹妹,要不要一起畫呢?」
「可以嗎?」
「我們需要小幫手。整理乾淨,大家都可以來玩!」
我馬上飛奔回家徵得爸爸同意,並找來幾個玩伴一起在牆上塗鴉。我們這群興奮的「小麻雀」邊畫邊歡呼,完全忘記老屋曾是我們最不想靠近的「禁地」。
後來,越來越多小朋友加入,大哥哥大姐姐就帶著我們玩遊戲,或彈吉他接受點歌。「鬼屋」不再冷清陰森,反而充滿笑語和色彩!
畫牆活動,讓我獲得啟示:只要願意改變,所有事情都會變得不一樣;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固執的觀念、缺點,或改變對別人的看法、改變環境……就像大哥哥如果只抱怨外公的房子老舊,卻不肯動手處理,房子只會繼續破敗下去;如果我們不嘗試一起改變老屋的樣貌,永遠不會知道我們能把「鬼屋」變成「天堂」。
改變從自己開始,你將會發現它就像神奇的魔法,帶來全新的視野和感受。
網路,讓改變更容易
劉翊丞.桃園市大業國小五年八班
隨著網路的日漸普及,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特別是許多社會新聞發生後,大家追根究柢,通常都會發現事件中的主角有網路成癮的現象。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無遠弗屆,其實只要善用它,就能發揮正面力量。榮獲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巴基斯坦青少女馬拉拉在十一歲時,受到父親的啟發開始寫部落格,不斷透過網路爭取女童受教權,因而得到國際社會的矚目,成為舉世聞名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得到美國《時代》雜誌「年度二十五大最有影響力青少年」的香港「占中」學運領袖黃之鋒,當初也是利用網路結盟的方式,和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站出來反對北京政府的洗腦教育,最後,香港政府終於宣布要暫時停止施行相關課程。馬拉拉和黃之鋒不但透過網際網路勇敢的表達了個人理念,更改變了世界。
一個星期假日,我到學校旁的公園散步,看到草坪上有很多小狗的排泄物和垃圾,當時,差一點就踩到「黃金」的我,馬上拿出手機在臉書上發文,希望住附近的同學們能夠呼朋引伴的來到現場清理環境,還原公園的整潔面貌。沒想到,半小時後,出現的人潮超乎尋常,大家熱血沸騰的撿垃圾,就像平日在學校清潔打掃時一樣認真,很快的,公園就呈現一片「零垃圾落地」的潔淨樣貌了。
隔天上學時,班上同學依舊興奮的談論著前一日的「義掃」活動,樂此不疲的大家還熱絡討論:或許我們可以組成一支志工隊,透過臉書聯繫,為社區的環境付出一分心力。面對社會上批評、抱怨網路的聲浪,我很開心在我們班上,大家已經開始懂得利用網路的便利,以實際的行動,建構一個真善美的世界了。
回甘的生命好茶
官雅貞.嘉義縣仁和國小五年甲班
生在茶鄉的我,喜歡喝茶、泡茶,「茶」在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當翁老師說,學校指派我和伊婷搭檔參加全國茶藝比賽時,我很開心,也下定決心要全力以赴,爭取好成績。
為了練習泡茶,我們每天放學後必須留校訓練四隨著時間拉長,我的挫折越多、心情也越沮喪。沒想到準備比賽的過程竟然如此艱難:教室又熱、蚊子又多,因為花很多時間練習,回家後也必須熬夜才能寫完功課。練習時不斷試喝茶湯,喝到胃很痛。老師不斷叨念我的缺點:「手勢不對」、「水方擺錯邊了」、「茶湯分量要平均」等,讓我很不耐煩。有一次我故意唱反調,高高執起茶壺,「嘩啦啦」的將茶湯倒得水花四濺,結果連茶侶伊婷也和我開始冷戰。
雖然僥倖通過了初賽,但我卻沒有太多喜悅的感覺,因為之後要花更多時間練習,疲累的我,開始有了放棄的念頭。
就在此時,青慧老師找我和伊婷聊天,開導我們,我才發現自己之前是多麼「以自我為中心」。我只看到自己的辛苦和委屈,卻沒有站在老師的立場,體諒她下班後陪學生練習的辛勞,為了爭取練習時間,甚至還把我們接回家住。另外,我把怒氣發泄在伊婷身上,也是不知道伊婷默默為我承受許多壓力的自私行為。
我開始學習「轉念」,將這場比賽看做是「挑戰意志力」的試煉,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所以,我收起撲克臉,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和指導,也和伊婷互相扶持。我們幫茶具取名字,模擬機智問答,在看似無趣、單調的泡茶練習中,自己找出樂趣。隨著決賽日子一天天逼近,身體越來越疲倦,但是心卻反而充滿期待、被 磨練得更加堅毅。
比賽結果出爐,我們得到「最佳茶藝問答獎」,伊婷和我高興得眼淚幾乎奪眶而出。回首訓練過程,我才體會老師的苦心,知道成功真的不是偶然。想泡出甘醇的好茶,除了練習技巧,也要淨化自己的「心」。與其埋怨環境、指責別人,不如主動改變自己的想法,迎向挑戰,就能在苦澀的挫折之後,品嘗到生命回甘的絕妙滋味。
從戰勝自己開始
林函頤.臺北市中山區大直國小六年二班
低頭檢查鞋帶是否繫緊、上衣是否紮好……現在已是秋高氣爽的十一月,大滴的汗珠卻從我額頭鼻尖上滲出來。鎮定,吸氣、吐氣,瞪著膝蓋一秒,擺出預備姿勢,等待槍響……
一年前,我們大意失荊州,大隊接力賽名次墊底,檢討原因,體育老師發現我的跑姿不對,立即展開長達一年的集訓和棒次調整。當所有人都認真的接受糾正,只有固執的我偏偏不肯。我已經受夠了他們過度的期待,厭倦了不停的配合,只想任性做自己,難道也錯了嗎?滿腹委屈的向好友訴說,沒想到她竟火冒三丈的回應:「別再找藉口石,你應該改變心態才對!只有改變自己,才有可能改變最後的結果。」
當天晚上,反覆思考她的話,我想,如果下次的競賽,因為我的自負而再次落敗,我豈不是等於害了全班?為了團體的榮譽,大家都努力嘗試,聽從老師的指導,以新的方法取代舊的習慣,竭盡全力去融入,只有我還坐在原地,不願意改變自己,儘管機會已經擺在我的面前。
同學的話,正是我現在最需要的一帖良藥。
彷彿一切都慢下來,我清楚的看見第一棒在槍響之後,瞬間如射出的箭,向我前飛奔而來。我弓身準備助跑,左手一接到冰冷的棒子,馬上像一頭原野上的美洲豹向前直衝!當傳給第三棒時,才驚訝的發現,自己已經領先了二十公尺的距離。跑到到最後一棒,同學和對手並駕齊驅,勝敗難分,過彎之後,她超越了另一名選手,以冠軍的姿態抵達終點!
邁向成功
施貽馨.彰化縣彰化市大竹國小六年三班
我是個體育班學生,記得剛甄選上時,心情十分雀躍,幻想自己馳騁於操場上,與風競速,讓長髮飛揚,在每一次的體育競賽中,都能脫穎而出,擁抱榮耀的光景。但事實是:考上體育班,是意志力淬煉的開始。
一年級時,學校還沒成立體育班,田徑好手分散在各班,所以每次體育課,我總能一馬當先的跑在最前頭;高年級時,體育班成立,各路好手經過體適能及田徑專項測驗,過關斬將到僅留二十六位齊聚一堂。進入體育班後,除了原有的體育老師,更加入了專業的教練。剛開始的肌耐力訓練,常常令我吃不消,偌大的操場上常見我踏著疲憊的步伐,離同學越來越遠,意志力幾乎消磨殆盡。
直到那次老師與我們分享:二○一四年九月《讀者文摘》一篇〈贏家出自心碎坡〉的文章,內容講到,波士頓馬拉松的路程裡,前三十二公里是下坡路,在第三十二公里處會出現一個上坡路,叫做「心碎坡」,是用來定義「成功者」的地方。怎麼說呢?前三十二公里,總有絡繹不絕的人海,不時響起歡呼聲,但開始進入心碎坡後,人群逐漸拉開,到最後甚至會僅剩自己一人,孤獨的跑在道路上,進入完全的孤單與安靜。這時急促的呼吸和疲乏的腳力,都會達到極限的緊繃狀態,是最多人放棄的路段,所以稱心碎坡是區分成功者與失敗者的路段。
它改變了我的想法,激勵了我的意志力,讓我知道,無論情況如何險惡,都要專注自己的目標,勇敢去做。在操場進行田徑訓練的時候,我總是這樣告訴自己:「差一點就可以跟上了,再撐一下,再衝一下。」想法帶動行為,雖然我無法成為領頭羊,但漸漸的,我與其他同學距離越來越近。也許一開始的落後就如同「心碎坡」,但我堅信:改變,從自己開始,改變自己的想法,成功便在不遠處。
改變,從自己開始
石曼均.臺中市烏日區九德國小六年三班
當排倒海般的壞消息接連不斷傳來,層出不窮的災難永無止境時,我們難道只能期待他人為困境帶來轉變?
近日,搞得全臺議論紛紛的「餿水油事件」,引爆食安的連鎖效應,下游商家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陷入油品危機,連帶賣到市面上的食品都必須下架。當我得知製油業者竟為了利潤而枉顧他人健康,昧著良心做不道德的行為時,實在為無辜的店家感到憤憤不平,也為自己的健康提心吊膽。
事件爆發後,國人比以往還要注意自己所買的食品,擔心之餘,我決定要當我們家的飲食小尖兵,為家人的健康把關。最近,媽媽要到超市買食材時,我都會像個跟屁蟲似的隨行在側。由於對市售的食品半信半疑,與其猜測食品裡是否摻雜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不如購買食材自己動手調理。媽媽挑選食材時,我都會在一旁出主意,建議媽媽買有機農產品,雖然價格稍貴,但至少有品質保證。另外,有機產品的成本高,產量低,唯有用消費又挺堅持有機的農友,才能讓他們一直走下去。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看似不以為然的小錯誤,可能會造成別人很大的傷害。小善,小惡,其實就在一念之間,不要看不起生活中微小的事情,也不要忽視個人的力量,如果人人都能用具體的行動拒絕「黑心產品」。「不良業者」必將銷聲匿跡;如果人人都能不為謀利而胡作非為,世界一定也會更美好。只要我們擁有共識,只購買安全食品,推廣良好的道德觀,轉變的成功將近在眼前。
其實,自己就是自己等待的人。自己,就是大家尋求的改變。即使我只是一個小學生,依然能相信自己蘊藏的力量,秉持初衷,改變他人想法,扭轉社會的命運。不要再猶豫不決,改變,從自己開始!
改變,從自己開始
林宜臻.雲林縣立仁國小六年己班
有一位被大家稱為「笑話司機」的公車司機,對待乘客總是心平氣和,在乘客上、下車時都會貼心叮嚀乘客注意安全,如果發現乘客情緒低落或是遇上塞車,甚至會主動講笑話化解沉悶的氣氛,許多搭過車的乘客,還為此寫信給司機致謝。
社會上有許多善心人士,因為他們所做的善行義舉,而受到人們的褒獎和讚揚。當我們看到了這些令我們佩服的事蹟時,心中不免感動,燃起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改變不是件簡單的事,需要莫大的勇氣與信心,才能踏出自我侷限的空間。
那麼,我們要如何改變呢?
當我看完了「笑話司機」的故事,除了佩服司機為乘客著想的態度以及他的幽默感外,心裡也暗暗想著要和司機一樣,帶給人們快樂。只是,要怎麼做呢?後來,我想到了一個超簡單但很有用的方法——對別人微笑。過去的我,因為不習慣與人笑臉相對,嘴角總是下垂的,不過在決定帶給別人歡樂後,就下定決心要每天都要送給別人一個微笑。雖然剛開始有些靦腆不自然,但現在已養成了對別人微笑的習慣。有人說:「你的一抹微笑,可以讓人如沐春風。」或許一個微笑並不能使人獲得什麼實質上的幫助,但至少可以分享一些溫暖。
許多人將改變視為一條無法不可行的道路,因為缺乏勇氣與信心,寧願選擇原地踏步,也不願踏出步伐。但想想馬拉拉的例子,就是願意改變,才站出來爭取女性的受教權;曼德拉也是因為相信改變的力量,才為了種族隔離的反抗活動,踏出第一步。
一乘以一,再乘以一,永遠還是一。然而若每個人都能增加百分之一的付出,讓這個數字一直乘下去,得到的結果將會是天文數字。世界上有許多事等著我們去改變,只要我們都能多付出百分之一,集合眾人之力,改變世界,絕非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