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

愛的味道
文/蔡榮庭(臺北市大直高中國中部九年級)

 如果愛可以進入輪迴,我願將這個味道送入我每一次的轉世之中。
 黑色書皮上曾經燙金的痕跡,在歲月的年輪下日漸斑駁,令人看不清它真正的樣貌。每翻閱一次,那股淡淡檀香, 是最令人懷念、也最令人不捨的一股愛的味道——那是外公的筆墨酣香。
 不論是北風狂嘯的冬季,或是蛙鳴回響的夏日,對我而言,最期待的事情莫過於在寒暑期間,返回鄉下老家探望外公。沉靜寡言的外公,總是在假期前買好幾本適合我閱讀的書冊,並在扉頁上題上了他滿滿的祝福。
 每一本書,都有外公給我的特別意義。有一次,他希望我在每一個成長階段,都能繼續擁有赤子之心,面對未知的世界,因此送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給我。又或是,他送我《哈利波特》, 是為了祝福我在生命的旅途中,能以勇氣克服所有的困難;送我《笑傲江湖》,則是希望我在生活中時時提防身邊的偽君子,並能看淡一切纏縛,對諸多拂逆一笑置之……
 「乖孫ㄟ!我不能陪你一輩子,但這些書卻可伴你到永恆。」我曾刻意遺忘這段文字,因為我不想面對題字的深沉暗喻,我只願每一次寒暑,都有機會再次感受到滿滿的幸福,即使它只是簡簡單單的幾本書冊。
 然而,事情終究沒那麼順心如意。那年在老家等待我的,並不是精裝的新書,而是外公徂謝的夢魘。奔喪時,我不僅得逼著自己抹淡離別愁緒,也試圖說服自己妥善收藏這些珍貴的記憶。在因緣際會下,我意外發現了一本黑皮書橫臥在飯桌上,我顫抖的翻開那本書,上面寫著:「乖孫ㄟ!我沒有辦法再為你往後的人生給予任何的幫助,這本書要給你的答案必須你自己去尋找。外公只想告訴你,外公愛你。」那一刻,我潰堤的眼淚如豆大水珠,渲染了扉頁間的墨跡。暈開的墨水找不到停泊的歸宿, 在扉頁上蔓延,我急忙護住「外公愛你」四個字,希望那四個字不會因此找不到我,找不到外公生前想要贈與這份幸福的那個人。
 如果愛可以進入輪迴,擁有它的我,希望每一世都能押著同樣幸福的韻腳。


優選
五百元的奠儀
文/張大仁(臺北市五常國中八年級)

 阿媽過世時,我隨爸爸回老家辦理後事。喪禮期間,阿水嬸婆拿了五百元來當奠儀,不署名、不上香,也不拿回禮的毛巾,就安安靜靜的離開了。
 後來聽阿爸說,阿媽以前在賣菜的時候,常拿菜給阿水嬸婆。她不是村子裡的人,獨自一人住在一個半廢的房子,家人只剩一群野貓, 精神及經濟狀況也不好。我疑惑: 「喪禮時拿來的五百元,夠讓她生活一段時間了吧!阿水嬸婆為何堅持要給奠儀?」阿爸說:「那是她表達對阿媽感謝的方式,我們就收下吧!」
 阿媽的一生還有好多故事。阿爸說,在他小時候,村裡有一個乞丐,大家都叫他阿明。阿明每次來乞討,左鄰右舍都沒有給他飯吃,只有阿媽會盛一大碗飯,加些青菜、魚肉,拌一些湯汁,叫阿爸端去給他。吃完後,阿明會把碗放在走廊旁邊的地上,低聲說謝謝,然後默默離開。農忙時,阿明會幫忙家裡晒稻穀或做一些勞役的事。
 某天中午,鄰居家在晒稻穀時, 突然烏雲密布,有人大喊一聲:「落雨咯!」附近的大人小孩都放下碗筷衝出去幫忙,匆忙間,阿爸瞥見阿明雙手交叉在胸前,站在龍眼樹下,掛著一抹不屑的微笑。阿爸當時並不明白,阿明為什麼只幫我們,不幫其他人家。
 後來阿媽住到中壢阿伯的家,我們有空就去探望她。在那裡,有一位住在三十號的林阿婆,我們叫她「三十號阿婆」。她年紀較阿媽大十歲,不因為阿媽耳聾且說話不清楚,而拒絕與她來往,反而和阿媽情同姐妹。在我升國中一年級的暑假,每次去看中風的阿媽,都會看到三十號阿婆和阿媽坐在中庭長椅上聊天。後來阿媽病情加劇,做了氣切、無法說話,彼此只能用眼神交流。有一次,三十號阿婆來探望,阿媽的眼睛睜好大,嘴角泛起微笑,虛弱的手還微微顫動。我看到這一幕,不禁熱淚盈眶。
 愛,在阿媽的生命中無處不在, 對於需要協助的人,她不僅熱情付出愛,在自己需要幫忙時,也大方接受了別人的愛。愛,可以充滿在人生的每一階段,只要願意熱情付出,大方接受。


優選
那場愛的奇遇
文/李敷嬋(臺北市達人女中國中部八年級)

 那天早晨,我踏著疲憊的步伐, 緩慢的走出家門,秋天的寒風在我的臉上無情的刷過,厚重的外套讓時間按下了放慢鍵,我乾癟的嘴脣吐出縷縷白煙。「原來是下雨了! 」一陣冰冷打在臉上,那天恰好忘記帶傘,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心情極煩躁的我,跑進了捷運站,慌張的取出悠遊卡支付車錢,準備迎接乏味的一天。
 當時,我匆忙的坐入坐位後,便瞇著雙眼休息片刻。當下,有一隻手冷不防的輕觸我的背。我抬起頭凝視眼前那個祥和的老奶奶,她一手緊抓扶桿,很吃力的用另一隻手從包包中拿出一張小卡片。她的雙眼流露出柔和眼神,緩緩的對我說:「我是某個慈善機構的服務人員,我們希望能在耶誕節前,湊足七十張貼心小卡,並放在孤兒院的耶誕樹上,讓孩子們過個溫馨耶誕,請問您是否願意幫忙?」
 從她的言語中,我聽得出有些哽咽、有些心酸,她的雙手不停顫抖。我趕緊起身讓位並接下卡片,隨即拿出自己的鉛筆盒開始書寫。我寫了這麼一段話:「或許,我與你們不相識,但我非常欽佩你們,就算遇到再多的不幸,也要相信自己,祝你們有個快樂的,耶誕節。」我寫完立即拿給老奶奶,她綻放出溫暖的笑容,並頻頻道謝,隨後緩緩的走出車廂。
 我目送她直到黑暗吞噬車廂,我心中不斷升起溫熱的感覺。這是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自己沉浸在幸福之中。或許,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給我許多人生的體悟。幫助別人並不困難,只是需要一些勇氣。只要有了這份力量,想必周遭的人也會被傳染。我想,這樣真摯的情感是用金錢買不到的,因為創造日常生活裡的小小幸福,只需要「愛和勇氣」。
 讓愛一點一滴的滋潤大地,每個人都是破曉的幼苗。每天迎接的第一道光束都是充滿希望的,活在當下,這社會需要的是你的勇氣和愛。當你幫助別人時,福報有一天也會回饋給你,你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前所未有的快樂。我在此誠懇的邀請你張開雙手,把愛傳向世界的盡頭。


優選
沒有翅膀的天使
文/陳佳鈺(彰化縣陽明國中三年級)

 作家張曼娟說:「因為想愛,我們謙虛;因為被愛,我們感恩;因為習得了愛,我們變成更好的人。」而我常想起那個沒有翅膀的天使。
為了課程、為了考試、為了前晚尚未完成的功課,我總是在薄霧漸退的早晨,匆匆經過校門旁那道不起眼的鐵欄杆,快速奔往教室。我曾注意到, 有個臉上一直掛著嬌憨笑容的女孩, 會站在鐵欄杆旁,背著沉重的書包, 對每個人揮手。我從來沒留步多看一眼,就當她是個門神。
 我看過學長姐戲弄她,有時會覺得心裡很不捨。後來,聽說她是資源班的學生,心智年齡不如同齡孩子。她習慣早到,又不願一個人進到空蕩蕩的教室,所以老是站在門口,對每個經過的人揮手傻笑。或許那是她的熱情吧?但在學長姐眼中,她就是惹人厭的人,是個活該被欺負的弱者。
那天,我比較晚到學校,腳步比平常更急,正要匆忙進校時,我的手被拉住了。抬頭一看,是她。女孩臉上純真的笑容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驚恐的神情,依她溼了整身的情況來看, 顯然她遭受了嚴重的欺凌。但是我在趕路,急著把那些未完成的功課填滿,急著把早自修該考的試卷寫完,急著不要讓我的名字被記到遲到的欄位上。所以我無視於女孩的無助,硬生生的把手抽回來,趕往教室。
 我回頭過,看見她嬌小的背影還在鐵欄杆旁,沒有人停下步伐幫助她。然後內心的罪惡感如螞蟻般爬上心頭,我問自己該不該回去幫她?內心不斷掙扎、糾結,但是自欺欺人的惡魔在我心裡說話:「你泥菩薩過江,少管閒事了吧!」
 隔天早晨,當我滿懷著愧疚經過鐵欄杆旁,她已經不在那兒。我特意繞往資源班教室,看見那個女孩靜靜的坐在裡面,雖然她沒有眉頭深鎖,但是也沒有以往的微笑。
 好一陣子後,我在比賽中失足,不願讓任何人看見我的淚水,而躲在校園最僻靜的角落嚎啕。我以為這是最慘的時候了,沒料到,這個女孩就這樣出現在我身旁。她愣愣的看我哭, 傻氣率直的伸手抱住我。
 若是別人這樣,我肯定會羞得想一頭撞死,可是那一刻,我的心竟得到十足的撫慰。
 然後,我終於明白,原來天使是沒有翅膀的。
 然後,我深深慚愧,自己從沒有真正關懷別人。
 然後,我了解愛,無處不在。


優選 
春暉慈母情
文/尹雅妏(高雄市道明中學國中部一年級)

 小時候半夜起床上廁所,常會聽到客廳裡傳來哭泣的聲音,寂靜的深夜,只有鐘擺聲伴著它,我不敢打擾,只能在心裡默默呼喊著:「媽,別難過了,大哥不會再回來了!」
 我的大哥在念幼稚園的時候,因為酒駕意外,離開了愛他的家人。在他出事的那段時間裡,全家陷入愁雲慘霧之中。母親相當悲傷,她不捨的送走大哥後,終日鬱鬱寡歡。大哥的笑容及可愛的樣貌,不時浮現在她的腦海中,令她魂牽夢縈,無法忘懷。
 一直到我和弟弟出世,才稍稍慰藉她悲愴的心靈。但是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總是眉頭糾結。特別是當她看到幼稚園小男孩天真可愛的模樣時,她不像其他母親的眼裡總是含著笑意,而是有一股淡淡的哀愁。我知道,那是母親想在這些小朋友身上找到熟悉的身影,但又遍尋不著的無奈與惆悵。
 記得我在國小一年級時,曾告訴母親: 「媽,大哥走了,可是你還有我們,我們會很愛很愛你的。」我的童言童語,似乎喚醒了母親沉睡的靈魂,那一次,她把我摟得好緊,哭了好久。
 從那一次以後,母親真的改變了,不再讓陰霾占據內心,她開始用忙碌的工作麻醉憂傷。下班回來後,也不會忘記檢查我們的功課,有時候還會對我們嘮叨兩三句。後來,爸爸擔任學校的家長會長,她更是勞心勞力,發揮會長太太賢內助的功能,知道學校裡有些弱勢的小朋友,更是二話不說,解囊相助。不僅如此,她還經常到郵局捐錢給慈善機構。
 「爸、媽,你們一直捐錢給別人,我們家都快沒錢了。」有一次,念小學四年級的弟弟向爸爸提出抗議。
 「讓她做她喜歡做的事吧!」爸爸娓娓道出當年的事:「那個撞死大哥的年輕人,媽媽體諒他是家裡的經濟支柱,生活困難,並未向他索賠。」這時候,我才知道媽媽的愛是如此偉大。
 我堅強的母親,有副慈悲的心腸,她把對大哥的思念轉化為行動,用無私的愛填滿空虛的心靈。受到母親支助的小朋友不曉得有多少?雖然他們不知道母親的名字,但是我知道,她已經擁有了很多很多人的感謝。
 在母親的身上,我看到愛,而這份愛並沒有因為大哥的離世而遠離;愛,正從慈母的關懷與疼惜中,不斷蔓延到許多看不到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