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中年級組 國小高年級組 國中組
國小中年級組
今年「我是剪報高手」中年級組共有290件作品參賽。學生都能把自身經驗與讀報連結在一起,像是從喜歡的主題找尋剪報題材,或讀報後找到感興趣的題材。評審從中年級作品感受到學生與報紙的親密互動,例如讀報、剪報後會進行實作、動手做美食或科學實驗,「做中學」比例高。



幸福哪裡找?

張翊昀/新竹縣上智小學三年B班
 什麼可以讓人在疫情下過得更好?那就是幸福的力量。我希望透過剪報告訴大家什麼是幸福,怎樣找到幸福,如何幫助自己更幸福。而我認為的幸福是: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剪報比賽,雖然不是所有好文章都放進剪報簿裡,但希望大家透過閱讀作品,感受滿滿的幸福,也看見我的努力。


林玫伶/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客座助理教授
 過去不乏以幸福為主題的剪報作品,但多為蒐集相關報導,加以整理編排;這次翊昀的「幸福之作」把層次推向新高度,展現令人驚豔的組織與思考能力。
 作品先藉由「幸福是什麼」的哲學思辨,反思個人對幸福的看法;繼而提出取得幸福的三途徑:行動、感官體會及累積快樂經驗;接著,引用不同版面的文章報導來支持論點。最後還補充延伸及心得,連評審也被說服了。
 值得一提的是,翊昀在剪報裡常使用標註、畫記、眉批、反向思考等,有如烙下思考脈絡,讓人閱讀作品時也跟著一起學習。


我愛牛虻 牛虻愛推理
楊硯允/彰化縣中山國小四年六班
 看到今年的「剪報高手」開始徵稿,我決定把這兩三年收藏的數學文章做成剪報作品;主題分成「我愛牛虻」和「牛虻愛推理」,都與我喜愛的數學有關。
 〈蘇格拉底的牛虻〉放在「我愛牛虻」的第一篇,是因為蘇格拉底形容自己就像一隻牛虻,找出大家習以為常卻存在問題的社會弊端,且試圖改正,讓我很佩服。
 史蒂文、尤努斯等人也像牛虻,找出社會上的問題,並提出可行的改善方法。我知道,當人們善用數字和數字的運思方法,可以改善社會、幫助很多人。
 在「牛虻愛推理」裡,化身為牛虻的我,在數字裡發現問題,在數學理論中尋找推理脈絡,讓大家看見我的運思能力。


鄭淑華/國語日報社副社長兼國語日報總編輯
 這是件洋溢知識、熱情的作品,在主題架構及裝幀設計上,都有數理哲學的「理趣」。不管讀者是否深愛數學,都會受吸引。
 所謂「牛虻」,是指能提出「社會上習以為常卻被忽視的問題」,並試圖探討、解決的人。作品分兩主軸,一是蒐羅身邊習而不察的問題,以數學邏輯來探討;一是集結社會的牛虻典範,加以解析。
 這份剪報的裝幀頗富巧思,以「經摺」的雙翻、連續閱讀,表現雙線主題,是從內容到形式設計都到位的作品。
 硯允熱愛數學,以「牛虻」自許,期望永遠不忘牛虻精神。



走進故宮
鄭羽蓁/屏東縣鹽埔國小四年甲班
 你知道嗎?位在臺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世界四大名博物館」之一呵!這裡的每件文物都有說不完的故事,讓我在剪報過程中,經歷一場又一場的文化饗宴。
 打開〈清明上河圖〉畫作,就像走進古人生活的世界。喜愛文物的乾隆皇帝,可說是第一代博物館館長,不但為珍藏文物設計精緻的多寶格,還蓋印章、編目錄。
 讀報時,我體會到:能親眼看見館藏的文物,要感謝許多默默修繕國寶的人,以及一場場精采展覽的策展者,讓人可以親近國寶,領略文物故事,想像國寶陪伴古人共築的歷史時光。


沈政男/國語日報「方向」專欄作家
 很多人去過國立故宮博物院,但很少人像羽蓁一樣蒐集相關剪報,從歷史到館藏內容,一一整理,編排成冊,並以精準的文字與有趣的漫畫呈現自己的看法。
 這一件剪報作品不只介紹了古物,也用當代眼光審視文物的生活用途與經濟意義,等於是主動閱覽館藏,而非被動參觀,可說是展現了優異的人文素養。
 羽蓁的文筆很好,尤其開卷那首長詩,把故宮展場寫成熱鬧的嘉年華,意象與構句都綻放亮眼才情,令人驚豔又期待。




生物大學問
林瀚呈/臺中市永隆國小三年十班
 這次的剪報作品,從找主題、讀報紙,到一篇篇整理,花了許多時間,收穫很多。我認識更多動物,了解牠們的習性、居住環境及面臨的困難,也知道動物園裡,不同動物的圍欄設計不一樣,是為了讓牠們更像在大自然生活,也方便人們更清楚觀察。
 動物和人類都面臨環境汙染、氣候改變的問題,所以我們要愛護環境,從生活中做起,讓地球環境越來越好。

健康小學堂
王立綺/屏東縣歸來國小三年甲班
 在剪報過程中,我了解到健康的重要;一個人如果身體不健康,一切都是泡影,更談不上活出精采人生。
 這是一份增強保健意識的剪報,我想透過它分享的觀念是: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減少生病、就醫。保持健康其實不難,人人都可做到。

國手的天敵
杜敬堯/屏東縣鹽埔國小四年甲班
 運動令人快樂,但為什麼會受傷?要怎麼保護自己,才能享受運動的快樂?打籃球時,膝蓋在喊痛,是因為「髕骨肌腱發炎或病變」;打網球時手發麻,是因為「肘隧道症候群」。
 從讀報、剪報中,我學會許多運動時保護自己的絕招。希望每個在運動場上的人都懂得保護自己,降低傷害,獲得運動的快樂。

我的穆斯林好朋友
楊孟澐/屏東縣鹽埔國小四年甲班
 你知道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嗎?讀報幫助我認識這個信徒眾多的信仰,知道齋戒月對穆斯林的重要,了解宰牲節是在教導「忠誠」和「孝順」的觀念,以及各地穆斯林的精采文化,如印尼蠟染。
 許多人覺得伊斯蘭教有神祕面紗,因不了解而有誤解。這個信仰的文化其實很精采,期待大家能多了解,與穆斯林交朋友。

科學知識王
蕭筠潔/屏東縣勝利國小四年一班
 科學無所不在,和生活密不可分。讀報大大滿足了我的好奇心,使我發現科學獨特的吸引力。
 製作這份剪報,不但讓我吸收了有趣的科學知識,透過畫心智圖、整理資料的重點,也增進了我掌握主旨的能力,擁有進一步探索科學的好方法。


閱讀好食光‧食在有健康
潘丞裕/屏東縣中正國小四年五班
 我喜歡讀報,因為可以知道全世界的新聞,並了解許多科學知識。所以每天一到學校,我總是帶著期待的心情,享受閱讀時光。
 這次以「食」為主題製作剪報,當我看見別人的經驗,就會想親身體會,而更了解其中想傳達的回憶是多麼美好。每篇剪報的內容,都讓我有所學習,也豐富了我的生活。

 

 

國小高年級組

今年「我是剪報高手」高年級組共有299件作品參賽。高年級剪報作品主題多元,令人讚嘆,例如探討國界線、SDGs、鬼滅之刃、種族議題、時事觀察等,評審一致認為,高年級學生選材的眼光及老師或家長的指導功力都很優質;議題的鋪陳也很有水準。



兒童上網法律課,8個重點一次Get!
賴雨葳/臺北市北投國小六年三班
 隨著科技發達,加上手機和網際網路的大眾普及化,我們的生活與網路息息相關,前所未有的事件也層出不窮。對兒少而言,因缺乏對法律的認識,相對容易不小心觸法,也容易輕忽保護自己的態度。
 我嘗試收集報紙上各類有助益的文章,也與數位對法律有研究或法學界的長輩進一步討論,並規畫法律小學堂,說明隱私外洩的隱憂,以及網路上可能觸法的行為。希望透過剪報,能給同學小小的提醒。


沈政男/國語日報「方向」專欄作家
 上網已成兒童重要日常活動,但許多人不清楚相關行為準則,也不懂得保護自己,因此違法與危險舉動時有所聞。這本參賽作品,將《國語日報》法律專欄裡關於兒童上網的文章蒐集起來,以圖表、漫畫與文字整理成清楚好讀的短文,並說明相關法律條文,等於是一本網路法律小手冊。
 參賽學生的法律觀念清楚,思路縝密,描述精確,儼然是一個小小法律人。若能擴充相關題材,納入更多兒童上網相關法律問題,並分析背後行為動機,甚至可以成書出版。


Wow!遊具大揭密
王湘瑾/彰化縣洛津國小六年乙班
 到外縣市出遊時,我發現遊具跟住家附近的很不一樣,吸引我一探究竟,所以用「遊具」為主題做剪報。我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圖畫及人物對話來呈現,也學到了很多遊具知識,例如:共融式遊具和塑膠遊具的差異、遊具的安全標準等,更發現使用遊具發生的意外,大都是沒有定期安檢造成的。
 最後,我希望政府確實做好遊具的定期安檢,廣設共融式遊具,讓使用者無後顧之憂的享受遊樂。


林玫伶/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客座助理教授
 這本剪報作品,有如文、圖、表並茂的遊具手冊,內容分成五個子題呈現,包括共融式遊具、跑道材質、大象滑梯、遊具問題及安全標準等,十分豐富。每一個子題都以漫畫角色對話拋出問題,再透過剪報內容探討,並補充表格對照、實境照片,簡直是「懶人包」,讓人獲取條理分明的訊息。
 湘瑾不僅擅長整理資訊,還在消化後提出自己的見解,非常棒。最後,也能利用所學實地檢查住家附近的遊具,完全展現新課綱強調的素養。


機不可失
郭永晴/臺中市永隆國小五年九班
 3C產品能幫助生活,新冠肺炎肆虐,人們居家上班更頻繁的使用3C產品。不過當大家都依賴它們時,危機也隨之而來。
 家長忙著滑手機,讓小孩發生意外的事件層出不窮;睡前滑手機,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但長時間下來往往影響睡眠,造成眼睛、頸椎的嚴重傷害。
 從剪報中,我知道不當使用3C下場糟糕,也明暸不可沉迷,以免傷害身心;我們要善用3C產品帶來的便利與好處,就像製作剪報時,我用手機查找網路資料來豐富作品內容,增廣見聞。


鄭淑華/國語日報社副社長兼國語日報總編輯
 永晴的作品充滿解決問題的意識,這正是自主學習的具體展現。
 因為疫情,人們更普遍使用3C,永晴將一○八年至今所蒐集的各版面相關剪報加以統整解析,展現了長期追蹤議題的毅力,以及跨領域看問題的寬闊視角。
 剪報主題的探討面向寬廣,包括網路發展背景、3C崛起對家長教養、兒少學習的影響,探討3C引發的身心症狀;還隨著主題推進,對旁生的知識補充註解,卻都能扣緊主題不偏離,有相當的駕馭力,十分可喜。




「友」沒「友」關係
謝沁/臺北市明德國小五年二班
 透過這份剪報,我想讓大家知道朋友的重要,了解人際關係在心理層面的影響。除了分享如何交友、擇友,以及和朋友相處的方法,也希望大家能檢視自己在朋友圈中扮演的角色,是正向小天使,還是霸凌別人的大惡魔。
 我的結論是,要用同理心、尊重、互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如果遇到紛爭,要以豁達開闊的心胸面對。

菌小力量大
詹苡辰/桃園市龍星國小六年五班
 製作剪報前,我對「菌」的印象是:菌都是大壞蛋;長輩也總說:「快去洗手,東摸西摸會有細菌。」透過讀報及整理資料,我才了解也有好菌。
 這次剪報著重在「菌的力量」,除了剪輯報紙的內容,我還閱讀相關書籍。我發現:菌雖微小,卻能產生巨大影響。所以,我相信只要人類發揮力量,也可以為世界創造美好。

女權大進擊
葉家茜/苗栗縣建功國小五年二班
 「女權平等」是可以大大發揮的題材,畢竟世上有很多女性遭受不平等對待,連職業也受到很大限制,所以需要有人為她們發聲。製作剪報的過程雖然辛苦,完成後卻給我很大的成就感。
 為了讓世界更好,人人互相尊重,我建議大家可多閱讀性別平等相關的書籍、電影,改變重男輕女或歧視女性的觀念。


自由呼吸
熊偉琳/屏東縣鹽埔國小六年乙班
 二○二○年,黑人遭白人警察壓頸致死事件,在美國各地掀起種族歧視的抗議。看到這些新聞,我深感歧視嚴重,於是決定好好研究。
 細讀許多報導後,我發現「猶太人」和「黑人」的處境值得同情,幸好大家逐漸了解歧視對社會的傷害,並採取行動,比如嬌生公司停售美白產品,避免有人種歧視之虞。
 透過這份剪報 我期待大家理解、尊重不同性別、種族、文化的人,讓世界更美好。


透視穆斯林
鄭羽涵/屏東縣鹽埔國小六年乙班
 你對伊斯蘭教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從讀報中,我發現伊斯蘭教是一個充滿內涵的宗教。穆斯林在齋戒月,透過飢餓表現對宗教的信仰;在宰牲節,由宰牲習俗表現對「忠孝」的意涵。我也發現伊斯蘭教的美麗與哀愁,例如富裕的汶萊和貧窮的葉門。
 透視穆斯林,了解伊斯蘭教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精采,也期待大家學會尊重與理解他們的文化。


寄生上流
黃霈恩/屏東縣鹽埔國小五年甲班
 韓國電影《寄生上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內容反應貧富差距的問題。我讀到報導時,也注意到全球貧富差距幾乎失控,尤其出現在女性、幼童及弱勢階層的問題。如果沒採取行動,很多人將世襲貧窮,即使努力也難以翻身。
 在剪報時,我一直想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尤努斯說:「貧窮應該屬於博物館。」漸漸的,我欣喜發現,仍有人採取各種行動設法改善貧富差距。雖然方案各有優缺點,但我相信只要人們有心行動,或許某天貧窮會消失。


國中組

「讀報」可以掌握時事、擴展視野,「剪報」則是進一步將閱讀內容整理、編輯成個人作品,透過主題式剪報,學生可培養統整、分析、思辨的能力。本社自二○一○年起舉辦「我是剪報高手」徵選活動,今年國中組參賽作品共有116 件, 經過兩階段評選,選出特優3 名、優選6 名、佳作21 名,以及入圍7 名。



AZ 疫苗知多少?
江尚恩(臺中市崇德國中七年一班)
 新型冠狀病毒侵襲全球,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接種疫苗。在蒐集疫苗的各種報導時,我採用「知識一點通」、「疫情小資料」、「趣味填字」等條目,介紹各類關於疫苗的小知識。希望藉由了解疫苗、施打疫苗,一起加油打氣。


郭玉慧(國語日報社副總編輯)
 作者蒐集了十四篇關於AZ 疫苗的新聞報導與學生投稿,並以四大面向整理組織,從施打對象、不良反應、血栓事件,到閱讀素養,邏輯清晰的串連分類剪報素材,是這次比賽中少數具有主題探究精神的作品,充分彰顯了讀報教育的功能——透過報紙來學習教科書中缺乏的最新社會議題。
 本件作品不但內容扎實、延伸補充資料完整,也有精美的插圖與版面編排,讀者賞心悅目之餘,還可以挑戰一下作者設計的「Q& A」,與作者一起享受學習的樂趣。這一點也正好符合了「自發、互動、共好」的新課綱精神。


動物森友會
林昱安(高雄市明華國中一年十一班)
 我很喜歡動物,所以在選擇剪報主題時,毫不猶豫的就選了以動物為主題的報導。這次的剪報是以一款廣為人知的電動「動物森友會」為主標題,並以「動物」、「森」、「友」、「會」為子題,將每一篇剪報串連在一起。在製作的過程中,我不僅獲得許多動物新知,也更加喜歡動物了。


葉興華(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系教授)
 在「動物森友會」這份作品中,作者拆解了題目,分別以「動物」、「森」、「動友」、「會」為子題,各蒐集數篇剪報。雖然製作時會拆剪原單篇內容,再搭配從報紙中整理的訊息、補充資料及自繪可愛插畫等進行重組,但作者既巧妙的保留報紙原有的內容特色,也展現出自己重整後的知識脈絡。此外,作品在內容選擇、資訊整理及插畫繪製中,都展現了趣味性,讓人閱讀後充分感受到作者對於主題剪報的喜愛,以及製作過程的趣味。期待剪報能繼續成為作者生活中的樂趣,不僅從中學習知識,更藉此調劑生活;同時,有機會也能將剪報的收穫多和同儕分享。

科學
許甫宏(屏東縣東港高中國中部七年一班)
 我會選科學當主題,主要是因為自己對科學領域感興趣,希望可以了解更多科學知識,也可藉此把自己的閱讀心得和研究呈現出來。
 透過這次的剪報過程,我查找了許多相關資料,雖然辛苦,但完成後,頗有成就感,也學到了更多分類整理的技巧。


阿諾(圖文作家)
 剪報的重點在於補充課本以外的知識或資訊,而對材料的選擇、整理和分析,本件作品做了很好的示範。內容雖然沒有精美的美術陪襯,但主題聚焦,資訊整理清楚,議題深入分析,插圖不僅是裝飾,更能輔助說明議題,使資料歸納整理時,更清晰有條理。 作品的主題是科學,希望剪報經驗也如同科學方法,可以運用在生活各層面,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創造更好的人生。




我的特別母親
鄭亞昀(基隆市輔大聖心高中附設國中部七年級)
 從我小學開始,每年媽媽都帶我製作小書,記錄假期生活的點滴。一本本小書陳列在書櫃裡,包括小學一年級時探討流浪動物;三年級時講述河流的故事;畢業時記錄分離不捨的心情點滴等,字裡行間都有媽媽指導陪伴的回憶─教我一筆一畫的練字、幫我修改,稿紙一張張的累積……。
 今年母親節期間,我讀了報上關於女性人權與母女之間相處的報導,決定以「母親」為剪報主題,也希望藉由這種我與媽媽最熟悉的小書形式,表達對媽媽的感謝,願翻飛的文字能承載我的心意,飛入媽媽的心扉。


大家都懼怕的COVID-19
呂翊瑄(基隆市輔大聖心高中附設國中部七年級)
 這次的疫情對全世界影響很大,我會選擇這個主題,是因為疫情爆發後,很多事情都改變了。
 例如齋戒月改為線上禱告、開齋;北韓宣布退出東奧;打疫苗也會有接種假等。我希望透過剪報,可以對這次疫情有更多的認識,包括病毒的知識、各國的防疫作法,以及帶給人們的省思。

超級比一比
蘇筱惠(臺北市北安國中八年級)
 報紙中每一篇內容都讓我感到很有趣,因此作品名稱與內容的形式,也設定以有趣的方式呈現─「比一比」各國的兵役、讓座文化、世界捷運奇觀、改名與外國獨特飲品等。在做剪報的過程中,我畫了許多插圖,希望讓版面看起來更繽紛,不會只有文字,顯得單調。我也要感謝指導老師余美其辛苦的協助我,使我能找到適合主題的報紙內容。


素養?速養!
李澄昀(新竹縣東興國中二年級)
 我在讀報的過程發現,自由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於是想更深入了解、研究。透過剪報,可了解不同的國家人民,觀察不同社會中,人們用什麼角度面對事件與議題。例如擬定自由與秩序的界線,推動社會的變革,使社會能更符合大家的期待。期許自己透過剪報,能更了解世界,進而用更宏觀的眼界,持續探索這個世界的繽紛多元。

科學ㄨㄢˋ象
王鈺晴、張庭瑀、徐雅君(臺中市豐陽國中二年級)
 我們的剪報主題是有關天氣、數學、病毒、科技等生活中的小發現。這些小發現讓我們了解科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許多事物都與科學相關。例如麥克風與喇叭聲音的收放,運用了電與磁的原理;感染疾病有沒有症狀由病毒量與免疫力強弱決定;數學上有雙雙對對的趣味現象等。
 科學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要人們認真學習並適當運用,就有助於解決現實生活的許多問題,從而使生活舒心愉快,社會進步。

法律知多少?那些年公民課沒教的事
吳佳欣、洪巧芸(彰化縣大城國中二年級)
 生活處處皆法律,但我們並非都了解所有法條。在王玲玲老師的鼓勵下,我們選了五個常聽到卻不大懂的生活問題作為剪報主題,作品名稱則取自書名「那些年自然課沒教的事」,透過《中學生報》法律素養版的解說,原本感到困惑的問題,都獲得了解答。除了歸納整理報導資料,我們也延伸補充相關知識,使剪報內容更充實,希望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讀者,讀了我們的剪報,也能獲得更多的法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