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Z 疫苗知多少?
江尚恩(臺中市崇德國中七年一班)
新型冠狀病毒侵襲全球,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接種疫苗。在蒐集疫苗的各種報導時,我採用「知識一點通」、「疫情小資料」、「趣味填字」等條目,介紹各類關於疫苗的小知識。希望藉由了解疫苗、施打疫苗,一起加油打氣。

郭玉慧(國語日報社副總編輯)
作者蒐集了十四篇關於AZ 疫苗的新聞報導與學生投稿,並以四大面向整理組織,從施打對象、不良反應、血栓事件,到閱讀素養,邏輯清晰的串連分類剪報素材,是這次比賽中少數具有主題探究精神的作品,充分彰顯了讀報教育的功能——透過報紙來學習教科書中缺乏的最新社會議題。
本件作品不但內容扎實、延伸補充資料完整,也有精美的插圖與版面編排,讀者賞心悅目之餘,還可以挑戰一下作者設計的「Q& A」,與作者一起享受學習的樂趣。這一點也正好符合了「自發、互動、共好」的新課綱精神。
|
動物森友會
林昱安(高雄市明華國中一年十一班)
我很喜歡動物,所以在選擇剪報主題時,毫不猶豫的就選了以動物為主題的報導。這次的剪報是以一款廣為人知的電動「動物森友會」為主標題,並以「動物」、「森」、「友」、「會」為子題,將每一篇剪報串連在一起。在製作的過程中,我不僅獲得許多動物新知,也更加喜歡動物了。

葉興華(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系教授)
在「動物森友會」這份作品中,作者拆解了題目,分別以「動物」、「森」、「動友」、「會」為子題,各蒐集數篇剪報。雖然製作時會拆剪原單篇內容,再搭配從報紙中整理的訊息、補充資料及自繪可愛插畫等進行重組,但作者既巧妙的保留報紙原有的內容特色,也展現出自己重整後的知識脈絡。此外,作品在內容選擇、資訊整理及插畫繪製中,都展現了趣味性,讓人閱讀後充分感受到作者對於主題剪報的喜愛,以及製作過程的趣味。期待剪報能繼續成為作者生活中的樂趣,不僅從中學習知識,更藉此調劑生活;同時,有機會也能將剪報的收穫多和同儕分享。
|
科學
許甫宏(屏東縣東港高中國中部七年一班)
我會選科學當主題,主要是因為自己對科學領域感興趣,希望可以了解更多科學知識,也可藉此把自己的閱讀心得和研究呈現出來。
透過這次的剪報過程,我查找了許多相關資料,雖然辛苦,但完成後,頗有成就感,也學到了更多分類整理的技巧。

阿諾(圖文作家)
剪報的重點在於補充課本以外的知識或資訊,而對材料的選擇、整理和分析,本件作品做了很好的示範。內容雖然沒有精美的美術陪襯,但主題聚焦,資訊整理清楚,議題深入分析,插圖不僅是裝飾,更能輔助說明議題,使資料歸納整理時,更清晰有條理。 作品的主題是科學,希望剪報經驗也如同科學方法,可以運用在生活各層面,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創造更好的人生。
|

我的特別母親
鄭亞昀(基隆市輔大聖心高中附設國中部七年級)
從我小學開始,每年媽媽都帶我製作小書,記錄假期生活的點滴。一本本小書陳列在書櫃裡,包括小學一年級時探討流浪動物;三年級時講述河流的故事;畢業時記錄分離不捨的心情點滴等,字裡行間都有媽媽指導陪伴的回憶─教我一筆一畫的練字、幫我修改,稿紙一張張的累積……。
今年母親節期間,我讀了報上關於女性人權與母女之間相處的報導,決定以「母親」為剪報主題,也希望藉由這種我與媽媽最熟悉的小書形式,表達對媽媽的感謝,願翻飛的文字能承載我的心意,飛入媽媽的心扉。
|
大家都懼怕的COVID-19
呂翊瑄(基隆市輔大聖心高中附設國中部七年級)
這次的疫情對全世界影響很大,我會選擇這個主題,是因為疫情爆發後,很多事情都改變了。
例如齋戒月改為線上禱告、開齋;北韓宣布退出東奧;打疫苗也會有接種假等。我希望透過剪報,可以對這次疫情有更多的認識,包括病毒的知識、各國的防疫作法,以及帶給人們的省思。
|
超級比一比
蘇筱惠(臺北市北安國中八年級)
報紙中每一篇內容都讓我感到很有趣,因此作品名稱與內容的形式,也設定以有趣的方式呈現─「比一比」各國的兵役、讓座文化、世界捷運奇觀、改名與外國獨特飲品等。在做剪報的過程中,我畫了許多插圖,希望讓版面看起來更繽紛,不會只有文字,顯得單調。我也要感謝指導老師余美其辛苦的協助我,使我能找到適合主題的報紙內容。
|
素養?速養!
李澄昀(新竹縣東興國中二年級)
我在讀報的過程發現,自由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於是想更深入了解、研究。透過剪報,可了解不同的國家人民,觀察不同社會中,人們用什麼角度面對事件與議題。例如擬定自由與秩序的界線,推動社會的變革,使社會能更符合大家的期待。期許自己透過剪報,能更了解世界,進而用更宏觀的眼界,持續探索這個世界的繽紛多元。
|
科學ㄨㄢˋ象
王鈺晴、張庭瑀、徐雅君(臺中市豐陽國中二年級)
我們的剪報主題是有關天氣、數學、病毒、科技等生活中的小發現。這些小發現讓我們了解科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許多事物都與科學相關。例如麥克風與喇叭聲音的收放,運用了電與磁的原理;感染疾病有沒有症狀由病毒量與免疫力強弱決定;數學上有雙雙對對的趣味現象等。
科學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要人們認真學習並適當運用,就有助於解決現實生活的許多問題,從而使生活舒心愉快,社會進步。
|
法律知多少?那些年公民課沒教的事
吳佳欣、洪巧芸(彰化縣大城國中二年級)
生活處處皆法律,但我們並非都了解所有法條。在王玲玲老師的鼓勵下,我們選了五個常聽到卻不大懂的生活問題作為剪報主題,作品名稱則取自書名「那些年自然課沒教的事」,透過《中學生報》法律素養版的解說,原本感到困惑的問題,都獲得了解答。除了歸納整理報導資料,我們也延伸補充相關知識,使剪報內容更充實,希望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讀者,讀了我們的剪報,也能獲得更多的法律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