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ecent study fou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human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could add nearly 1 degree Celsius of warming to the Earth’s climate by 2100.Food-base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come from three major sources: meat from animals like cows, sheep and goats; dairy; and rice. Those three sources account for at least 19% each of food’s contribution to a warming planet, with meat contributing the most, at 33%........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人類生產和消費食物的方式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到2100 年左右,可能讓地球氣候升溫將近攝氏1 度。糧食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三個主要來源:牛、羊等紅肉,乳製品及稻米。根據最新的研究,這三個來源的食物對地球暖化的貢獻至少各占19%,其中紅肉的占比最大,達33%。如果持續現今的飲食模式會導致地球暖化,升溫幅度將超過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攝氏1.5度,並接近攝氏2度的極限。...
正處於人生狂飆期的中學生,身心發生變化,情緒變得敏感、衝動、叛逆;想追求獨立,邏輯思考能力成形,變 得愈來愈有主見。但他們欠缺社會經驗,很容易發生偏差行為。他們除了要面對學校課業壓力,更面臨未來學習生 涯的抉擇。在十二年國教啟動之後,新的升學機制讓許多國中生和家長感到不安,教育當局也掌握不住輿情脈動, 政策莫衷一是,讓他們更加擔心。 這時他們尤其需要一份真正了解,真正關懷,真正符合他們需求的報刊。於是,《中學生報》誕生了。伴隨無數 孩子、老師和家長一起成長的國語日報是家長和老師最放心讓孩子閱讀的一份報紙。在經營超過一甲子之後,現在 決定出版一份適合國中和高中學生閱讀的報紙《中學生報》。 《中學生報》內容含括:拓寬國際視野、規畫學習生涯、提升語文能力,以及分心情故事等四大重點,國語日報 有小朋友成長的點滴,也有家長、老師深刻的記憶。現在,再讓《中學生報》陪伴青少年一起成長,奔向美麗 燦爛 的未來人生。
創刊於民國三十七年,伴隨無數孩子、教師和家長一起成長的《國語日報》,因應時代趨勢及學生需求,並秉持為教育服務、為教育奉獻的精神,為國中生和高中職學生創辦了一份適合他們閱讀的《中學生報》。
《中學生報》每週發行一次,內容囊括:掌握時事新知、規劃學習生涯、提升語文能力和分享心情故事四大面向,期待陪伴青少年成長,共同關懷社會,提升國際視野,培養帶得走的能力。
1.封面新聞 | 當週重要國際新聞,採中英對照刊出。 |
2.全球瞭望 | 取材自美聯社的國際新聞,以新聞圖片搭配簡短新聞的方式呈現,中英對照,並補充英文單字解釋。 |
3.國內要聞 | 挑選當週國內大事,改寫為簡短、淺白、易懂的新聞,並搭配新聞圖片,吸引學生閱讀。 |
4.時代論壇 | 邀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環保等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針對時事、熱門話題,撰寫具有深度、廣度觀點的文章。 |
5.科學萬象 | 邀請天文、物理、數學、生物、醫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者專家,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解釋科學原理,推廣科普知識,啟發科學興趣。 |
6.流行話題 | 包含體育、藝文、電影、戲劇、娛樂、美妝或服飾,只要是青少年感興趣的熱門題材,就可能化為專題形式呈現。 |
7.法律/媒體素養 | 邀請學者、專家針對常見的法律問題(如網購糾紛)及媒體現象(如假新聞),提出法源依據及多元觀點,協助讀者思辨問題,提升公民素養。 |
8-9.知識漫畫 | 以漫畫呈現時事新知,深入介紹時事相關的科學、歷史、地理,甚至文學等知識。透過漫畫人物的輕鬆對話,帶出閱讀的趣味。 |
10.青春方向 | 專訪各領域職人,提供青少年職涯探索方向,以及會考、學測等升學考試準備資訊與過來的經驗分享。 |
11.繽紛校園 | 報導學校的教學特色、學生活動,以及學生文化。 |
12.寫作教室 | 引導學生從閱讀與生活體驗中,培養閱讀力、觀察力與寫作力,輕鬆學會寫作技巧。 |
13.文藝櫥窗 | 邀請不同世代的知名作家,創作散文、新詩、小說等文學作品,供青少年閱讀學習。 |
14.學生園地 | 學生發表作品的園地,刊登散文、新詩、圖畫、攝影作品。 |
15.言論廣場 | 每週的青春講堂專欄,由知名作家分享對時事及社會的觀察,提供青少年為人處世的方向;同時也刊登學生對時事及社會議題的看法。 |
16.心情故事 | 中學生較為敏感、衝動,也常有交友和感情上的困擾,本版提供青少年抒發心情及解決困惑的管道,並透過專家設計的心理測驗更了解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