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聽力障礙,是在幼兒園時被老師發現,那時老師帶動唱,音樂一放,我總是慢半拍才有動作,經檢查才發現我有聽力障礙。那時候媽媽瘋狂帶我去早療,每天和我練習講話及拼音,要我去參加唱跳比賽,強化我的口語發音。」復興商工美術科學生杜明蓁,一字一句清楚的陳述自己的故事,完全聽不出來她的口說能力與常人有什麼不同。
杜明蓁是聽力障礙者,靠著助聽器維持與世界聲音的接軌,小小年紀就接受早療,背後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就是媽媽。杜明蓁表示,媽媽花很多時間帶她接受早療,當時從她口中講出來的話,幾乎沒有一個音是正確的,像是常常會把阿公講成阿東,所以媽媽安排她參加唱跳比賽,就是為了訓練口語發音,每天要花好幾個小時學講話。
杜明蓁在被發現聽力障礙後,就接受發音矯正,如今口語表達與正常人無異,如果沒有特別注意她耳朵上的助聽器,確實難以察覺她與大家的不同之處,不過她在求學階段,也曾遇到學習及人際上的問題。
杜明蓁舉例,像是班上同學上課太歡樂,她就聽不到老師說話的聲音,有時老師在交代課業注意事項也會漏聽,上課很吃力。人際相處方面,國小時,同學不懂助聽器是什麼,以為是一種傳染病,對她有排擠行為或肢體攻擊,還曾遇過教師特別針對她,甚至遭到不公平的對待。
即使經歷這些不愉快的事件,杜明蓁仍開朗樂觀,但她坦言,偶爾還是會陷入情緒漩渦,還好身邊有很多支持她的朋友,給予正能量,她也會透過自我對話調解情緒。
杜明蓁因出生時發現腦中有血塊,醫生建議要多開發右腦,所以媽媽積極為她安排美感訓練,學鋼琴及繪畫。杜明蓁現在就讀美術科,她自信的說:「我的水彩作品是班排第一,書法也是班排第一。」杜明蓁曾以《聽見幸福》繪本作品獲得文薈獎圖畫書類第一名,她將助聽器擬人化,描述聽障的生活點滴,希望能透過繪本故事鼓舞更多和她一樣的小朋友,勇敢面對挑戰。未來杜明蓁想開一間畫室,除收一般學生外,也希望能教聽損兒畫畫,讓他們能在世界發光發熱。
非常榮幸入選國語日報兒少好Young人物,希望大家都不要放棄自己,為自己的夢想前進。人生沒辦法順著自己的想像走下去,所以老天爺才會給每個人有一項才能,而這個才能必須自己去尋找,找到了就是你的,沒找到就繼續努力,希望我的故事可以打動更多人。謝謝媽媽、爸爸的鼓勵,讓我在繪畫上得到許多想法。
李佩蓉(復興商工教師)
明蓁是個細心且認真負責的好女孩,與班上同學相處融洽。本學期擔任衛生股長,負責檢查班級衛生環境,且對於打掃工作的人力分配會與組長進行協調,每天放學後都會向導師回報打掃狀況。此外,也擔任教務處公差,協助教務處大小事宜,獲得主任及組長的認同。她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受到素描教師的喜愛,指定她擔任素描小老師,負責租借術科教室及任課教師交代的事項。以導師的角度來看,她所具備的特質是可以讓教師認同的好學生。
周麗華(技嘉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
明蓁出生時腦中有血塊,一歲時左腳底發現腫瘤,幼兒園時發現聽覺障礙,但仍努力學習不懈怠,不向坎坷命運低頭,還創作三本以聽障為主題的繪本,是撼動人心的勇者。
鄭淑華(國語日報總編輯)
明蓁雖患有殘疾,卻不自憐自艾,而是樂觀迎向挑戰,在挫折中努力學習,發展天分,更揮灑畫筆,抒發遭遇與心境,讓大眾深入理解聽障者的世界,也鼓勵了其他處境不佳的人,展現了仁愛的胸懷,以及堅強面對生命困境的勇氣。
黃聰俊(國語日報副總編輯)
明蓁是聽覺障礙者,小小年紀就接受早療,一路跌跌撞撞長大。但是她仍然樂觀開朗,展現克服逆境的勇氣,還以自己的經歷與感受,創作出三本繪本,其中《聽見幸福》獲得文化部文薈獎圖畫書類第一名。她的勇氣,值得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