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恩在國小一年級被發現罹患小腦惡性腫瘤,開刀後,在住院治療期間開始學繪畫,五年級舉辦「愛.無限可能」畫展,鼓勵更多人。他去年獲得總統教育獎,現在積極學素描,想用獎金購買繪畫素材,為與癌症搏鬥的病童畫肖像。
李沐恩表示,一年級時發生嘔吐,原本以為吃壞肚子,經過兩個月的診斷檢查,發現罹患惡性的髓母細胞瘤,壓迫到小腦,造成腦積水,才會一直嘔吐與身體不平衡,走路雙腳呈現外八字。經過手術後,陸續做了三十次放療及兩次幹細胞移植,造成身材比較矮小,前後住院治療長達一年。高強度的治療也帶來後遺症,包括:身材矮小、長高緩慢,後腦勺頭髮長不出來,以及大腦的反應速度緩慢,記憶困難。這些與他人的差異,使他沒自信、不知道如何與同學互動等。畫畫是他自我療癒的方式,在三年級時,通過臺北市資賦優異學生「藝術才能美術類」鑑定;前年獲得臺北市教育關懷獎,對他是很大的肯定與鼓勵。
李沐恩的父親說,他以愛與陪伴,照顧住院的沐恩,原本都是讀孩子熟悉的兒童繪本,後來改成念笑話。李沐恩生病初期,心理不平衡,認為為什麼生病的不是弟弟,弟弟則羨慕哥哥有好多禮物。他每天利用睡前,讓兄弟倆互相說優點,調和兄弟的感情。李沐恩的母親表示,腦瘤開刀後的小朋友,普遍都會有右手、身體右半邊比較容易無力,不能做精細的動作,後來發現樂高積木是很好的復健器材。
李沐恩原為右撇子,開刀後右手無力,便學習用左手繪畫。在臺北榮總住院治療期間,病房來了一位插畫家幫每一個病童畫人像,插畫家應李沐恩的要求,為他畫頭戴皮卡丘帽,手拿心愛的布偶,弟弟在一旁陪伴他,讓他很感動。出院後,因為常要治療,二年級在家自學,三年級返回學校上課,但後遺症造成學習落後,三年級又重複讀一年。
李沐恩感謝家人及資源班教師黃波心協助他開畫展,並挑選作品和布置展覽,使他變得有自信,還擔任校園小記者訪問教師。他未來想當一名畫家,也能到病房幫小朋友畫人像,傳遞愛的能量,鼓勵大家。
手術後,感覺自己和以前不一樣了!除了傷口的疼痛,全身沒力氣,話也講不大出來。起初心情非常不好,每次打針也很害怕。但治療期間,醫生、護理師、床邊老師、小丑醫生都很照顧我,還有家人的陪伴,給我重新站起來的力量,體會生命的美好。
謝謝東新國小,老師黃波心鼓勵我分享自己的優點,還策畫我的畫展,使我擁有很大的信心。原來我的畫不僅療癒自己,還可鼓勵處在低潮的人,讓人看到希望。
黃波心(東新國小教師)
我想用彩虹來形容沐恩最貼切了!雨過天青後,會有漂亮的彩虹,經歷長期辛苦的治療與復健,對戰勝病魔的沐恩來說,這道彩虹是他用每一滴眼淚、每一次堅持和勇氣編織而成,綻放生命堅韌的光芒。
回學校才是挑戰的開始,因為生病,讓他在學習速度、體力、協調,都比別人需要更多的努力。儘管感到挫折,但我從沒聽過沐恩喊過累。沐恩很喜歡畫畫,他不但用畫畫療癒自己,也透過繪畫傳遞愛。他在最喜歡的領域中揮灑生命色彩,他的創作如彩虹般,注入愛與夢想,帶來美好。
周麗華(技嘉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
小一就罹患腦瘤的沐恩,因手術後右手無力,開始改用左手學畫畫。他無畏病痛不斷練習、精進,於五年級舉辦個人美展,希望透過作品和他的故事鼓勵罹癌病患,充分展現生命勇氣。
鄭淑華(國語日報總編輯)
沐恩年幼時便受到病痛考驗,治療期間用繪畫來自我療癒,當右手無法作畫,他毫不氣餒的改用左手,展現了積極向上的堅韌鬥志。沐恩的畫作鼓舞自己,也鼓舞了其他病患,讓病痛中昇華的創作,成為照亮他人生命的光與熱。
黃聰俊(國語日報副總編輯)
沐恩從小罹患重病,雖然歷經極為辛苦的治療過程,但他絲毫沒有放棄各種努力。他在住院期間,用繪畫療癒心情,右手無力拿筆,就改用左手作畫,希望用畫作和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人。他的奮鬥精神,展現積極樂觀的人生價值,堪為所有人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