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權祐出生不久就罹患眼球震顫及斜視;目前診斷為黃斑部病變、紅斑部積水、眼球震顫、近視、散光、雙眼視差大等。即使視力不好,他仍孝順母親,樂於助人,獲得一○九年內政部全國孝行獎。
柯權祐的父親以車床加工為業,母親有視障、糖尿病、腎疾,須洗腎維持生命。家中經濟狀況中等,母親常在公園、市場擺攤賣地瓜、水果,貼補家用。柯權祐心疼母親辛苦,從國小就會幫忙做家事、陪同擺攤,也練就「叫賣」本事。他說:「捨不得母親生病還去工作,所以幫忙擺攤,收攤回家就溫習功課,不影響課業。」母親愧疚遺傳眼疾給他,柯權祐總以擁抱、陪伴來安慰母親。
掉在地板的東西、黑板邊角,柯權祐都看不清楚,長期低頭讀書、寫字,也導致背脊挺不直。柯權祐說:「只有到新環境才用手杖,熟悉環境後就可不拿。」由於不拿手杖看起來與常人無異,他從小到大飽受同學言語霸凌、刻意排擠,認為他假裝弱視博取同情,令他相當挫折。幸好,後來參加童軍社的淨灘等服務活動,從中找回自信,也結交許多新朋友。
柯權祐曾參加視障協會開辦的課輔班,受到幫助而想回饋,於是假日搭公車到樹林、板橋等地,參與視障協會的義賣活動,用「叫賣」本事幫忙。
國二、國三班導胡妤慧說:「權祐不怨天尤人,力爭上游。上課時,表現認真,擔任小老師、打掃都很負責,盡心完成;更難得的是,犯錯能坦誠面對,真心改進。對於同學嘲笑及不諒解,展現堅強韌性,還不計前嫌的給予幫助。」
平時柯權祐常參加童軍團的校內服務,假日參與視障協會的服務,服務時數累計達兩百小時。他說,父母從小就教導不可無故接受他人好意,從別人那裡獲得什麼,也要懂得付出。
除了樂於助人,柯權祐也喜歡騎腳踏車。一開始,家人很擔心,但他不想小看自己,對於喜愛的事物總想盡力嘗試。
自從孝行獎被報導後,各界人士紛紛要捐款,但他和家人都認為不需接受捐助,如果剛好經過他們的攤子,多買些蔬果就很感謝了。
聽到獲得《國語日報》品德勇氣獎,覺得欣喜。感謝父母養育,因為在他們身上學到感恩與付出。也感謝國一班導鄭雅霙推荐參加童軍社,使我變得有自信。最後,我想鼓勵大家放大自身優點,在感興趣的事物上多做努力。
沈美華(新北市三民高中校長)
權祐不受身體缺陷限制,熱心助人,也養成自律、負責的好習慣,不但協助家裡擺攤,收攤後也返校參加夜自習。平常受教師信任,被託付小老師一職,還參與各種服務活動,品德優良。他正向面對霸凌,照顧自己,還幫助母親及他人,獲獎實至名歸。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權祐克服己身限制,自願成為媽媽認識美麗世界的「另一雙眼睛」。他猶如家人的「隱形翅膀」,利用課餘擺攤、叫賣協助家計,並加入學校童軍社,體現「施比受更有福」的真善行徑。
黃偉翔(Skills for U執行長)
權祐是半盲視障生,為了全盲、需定期洗腎的母親,利用課餘協助母親擺攤賺錢。事實上,臺灣也有不少類似家庭,盼權祐的故事可以鼓勵有同樣處境的青少年。
鄭淑華(國語日報社副社長)
權祐不受先天的視覺障礙局限,自立自強,刻苦向上,還照料母親,堅強的承擔家務與家計,成為家人重要的支柱。更可貴的是,他不畏逆境挫折,積極樂觀,還能慷慨助人,展現面對困境的勇氣及寬厚胸懷,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