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好Young
2015兒童少年
好Young人物
2015社會參與類
劉潔昕偏鄉陪讀
願做世上光和鹽
報導/阮筱琪 圖片提供/陳素蘭
劉潔昕小檔案
生  日:西元二○○○年十月六日
就讀學校:臺北市私立靜心中小學國中部九年級
入選事跡:
 劉潔昕自小學六年級開始,連續三年到基隆暖暖地區陪伴弱勢兒童讀書,並透過校內公益計畫,號召四十二名同學參與,每週分組輪流陪讀,她說:「希望能成為光與鹽,幫助更多的人。」

 「不用過度在意自己的功課,世上有更值得關心的事。」獲得國語日報二○一五兒童少年好Young人物「社會參與」類獎的劉潔昕說。
 就讀私立靜心中小學九年級的劉潔昕,自小學六年級開始,每週日都會到基隆市暖暖區陪弱勢兒童讀書。喜歡看書的劉潔昕說,會發起這個活動,起因於學校的一項圓夢計畫,由校友提供一筆資金,讓在校學生提出幫助人群的計畫申請贊助。
 家住基隆的劉潔昕,從小常參加教會活動,包括教會的陪伴兒童閱讀課外書活動。她覺得閱讀非常有趣,但偏鄉兒童只有在教會資源幫助下才有書念。到臺北念書後,她更清晰看到資源的落差,於是向學校提出陪伴兒童閱讀課外書的想法。
 劉潔昕的這個想法,得到學校的認可,並取得經費贊助。於是劉潔昕號召班上同學一起參與活動,每週日早上九點到十點,到基隆偏遠地區陪弱勢兒童閱讀課外書,她說:「希望能成為光與鹽,幫助更多的人。」
 劉潔昕的陪讀團隊,除了帶領看書和朗讀,她和同學還設計戲劇表演、角色扮演,或播放影片、投影片,帶領兒童了解書的內容。劉潔昕也向全校學生募書,全數捐給偏遠地區的兒童。此外,陪讀團隊的媽媽們也會準備小點心,讓閱讀活動充實心靈,也「充實」肚子。
 劉潔昕回憶,有一個參加閱讀的小朋友總是將自己武裝起來,「他可能覺得我們是外來者,不想與我們打交道,態度很冷淡。一開始我們與他互動,都得不到他的回應,覺得很受傷,不過我們轉念思考,告訴自己單純的付出即可,不要想太多。」後來這個小朋友在一次次的閱讀活動中,慢慢的卸下心防,逐漸和大家互動。
 「每週日早上都要早起到基隆陪讀,雖然有時候也會抱怨,但是看到小朋友眼神散發的光芒,就會忘記這些辛苦了。」劉潔昕說,特別謝謝同學夥伴的付出,即使參與陪讀的同伴都還只是國中生,但他們願意幫助其他的小朋友,「小手牽小手」,一起向前走。
 「我喜歡看到小朋友的改變,喜歡看到他們眼神中散發不同的光芒。」劉潔昕說,社會中仍有許多小朋友需要陪伴,因此她希望未來可以從事青少年輔導工作,陪伴更多人成長。


▲ 劉潔昕向班上同學招募願意參加陪讀活動的小天使。
▲ 在陪讀班進行角色扮演閱讀活動。
★得獎感言

 除了感恩還是感恩,其實當初我做這些事,並沒有想要得到什麼,獲得這個獎項,我很意外也很感謝。很開心做了這些事之後,可以讓大家看到我們的努力,閱讀就是力量,這是我一直相信的事!

▲top
★師長的話

陳素蘭(靜心中小學國中部教師)
 潔昕和同學一起做這麼有意義的事情,令大家都很感動,希望未來她能夠將這份努力,持之以恆,還有最重要的是,希望這顆樂於助人火熱的心不要熄滅,我也鼓勵她繼續向前,成為光和鹽。

▲top
★評審的話

徐繪珈(廣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潔昕出身於順境卻願意陪伴弱勢兒童,跳脫私立學校的孩子過分重視學科成績、而輕人我互動的框架,認知到世間有更值得關心的事,將自己的視野闊展出自己的舒適圈,還能持續三年之久,其展現的承諾和行動力,都是社會參與的典範。

李偉文(荒野協會榮譽理事長)
 潔昕從小學到國中,長達三年的時間,利用週日陪伴弱勢的小朋友讀書,這種恆心與毅力實在令人敬佩,而且她能夠從學校與社團中尋找資源一起從事公益,也很難得。

鄭淑華(國語日報總編輯)
 潔昕把閱讀體會的樂趣,傳遞分享弱勢小朋友,發揮閱讀力量,也展現了博愛與關懷,更可貴的是長期的身體力行,以堅持與實踐落實社會參與,令人感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