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實世界裡,十四歲的張哲榮只是一個平凡的國二學生;但是在藝術吸管的領域,他則是小有名氣的「小胖」老師。張哲榮說,別人眼中不起眼的吸管,在他手中可以變出二三十種趣味創作,轉個角度看,一根吸管也將他的人生變得多彩多姿,充實又快樂。
小胖只要拿到吸管,不消五分鐘時間,就能做出活靈活現的動物,像是海馬、蝸牛、狗、小鳥或老虎。現在,他已不滿足這種簡單的創作,還開始嘗試三頭龍、彈簧龍等,或加入打包帶技巧,做出蜈蚣、風車等造形。
「做完第一件作品時,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張哲榮說,五年級時參加教師徐國祥指導的社團,發現了吸管的魅力和樂趣。從此,他投入吸管創作的世界,從模仿到拆解,還融入剪紙、中國結、打包帶等技巧,逐步邁向個人創作的層次。他說,除了多看別人的作品,也要應用各種不同的技藝。
小六畢業時,已有才藝補習班找張哲榮教藝術吸管,接著,大同國小和母校枋寮國中也邀請他在暑期課輔和工藝課程,指導比他略小或學長姐這項技藝。後來,他在屏東縣枋寮F3藝術村擺攤,用吸管剪出各種造形作品,受到民眾喜愛與購買,算是在當地街頭藝人圈闖出了一片天。現在,只要學校舉辦園遊會、運動會,甚至教室布置,他都是不可或缺的幫手。
「當了老師,體會當老師的辛苦;開始賺錢,才懂得父母養家不容易。」張哲榮若有所思的說,教學生前的備課工作,以及因應課堂發問,協助解決難題,都很費心力。尤其擺攤販賣吸管創作,有時日晒雨淋一整天,卻賣不出幾個,賺錢真不容易。
張哲榮說,第一次在國小運動會中,義賣自己的藝術吸管作品,拿著近兩千元營業額的「肯定」,興奮的想立刻衝回家。父母看到兒子找到自己的舞臺,也鼓勵他把錢用來買材料和學習,讓技巧更精進。現在,常有一次兩三百件的訂貨,張哲榮除了感恩,也對創作更有自信。
枋寮藝術村的工作人員說,可能因為較早接觸生活現實,小胖和同齡學生很不一樣,應對比較成熟。張哲榮表示,因為創作吸管,找到自己的舞臺,人生有了目標,個性也變得穩重。他說,小時候愛打架鬧事,功課都是後面算來前三名,但接觸藝術吸管後,磨鍊了耐心,也更能忍受壓力,現在功課排名也進步到中等,不再吊車尾了。
張哲榮表示,他是徐國祥教學生涯的得意事件,好像「用一根吸管,把壞學生變成好學生」。徐國祥也成了張哲榮心中的「師父」,即使國小畢業了,只要創作遇到瓶頸,還是會回學校請益。張哲榮說,老師要是自己不會,還會回家翻書或請教師母,因為師母是老師的「師父」,兩個人的功力都很高。
「沒有遇到徐國祥老師,我現在可能也很出名,不過是惡名昭彰。」張哲榮表示,很感激這位老師的教導,不但改變了他的人生,也讓他開始思索自己的未來。儘管父母不贊成他把吸管藝術當職業,但他從吸管中窺見了傳統技藝的豐富與魅力,如果有機會,他想更上一層樓。藝術村的前輩建議小胖,將來就讀藝術相關學校,他也很認真思考這件事,希望像徐國祥老師一樣,指引學生找到自己的舞臺。
徒弟的榮耀要和師父分享,謝謝徐國祥老師的教導,讓我從吸管找到自己的天空;也謝謝購買我作品的叔叔、阿姨,肯定我並給我很多寶貴的建議,讓我才藝更精進。
改變人生 教師引以為榮
「希望他用吸管改變人生的態度,去看待其他事情。」徐國祥說,聽到小胖拿到獎項,很替他高興,也以他的表現為榮。
徐國祥表示,沒想到小胖學了藝術吸管後,改變這麼大,情緒管理變好了,就像換了一個人,也會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敬師的心意。像是小胖發現,他改作業的紅筆沒水了,隔天他就會主動拿來新筆,或者放學時,他停在學校的車沒開走,小胖也會要求工友先不關閉校門。這對教學生涯來說,是很大的成就感。
馮季眉(國語日報總編輯)
不值錢的吸管,到了張哲榮手中,可以變出各種花樣,作品還能賣錢。參加學校社團學來的才藝,經過他自己鑽研,竟成為「老師級」,這樣精益求精的精神不簡單。
吳龍三(感恩基金會執行長)
環境可以影響一個人,張哲榮受到家庭狀況影響,能利用廢棄的吸管,創造許多附加價值。尤其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帶領大家拚經濟,就經濟效益來說,值得當大家的模範。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張哲榮多才多藝,能利用廢棄物做出藝術品,還有能力教別人,真的不簡單。尤其他還能跟大家分享,一般小朋友在這個年紀,自己學會就不錯了,還能主動跟別人分享,更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