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週末,沿著烏山景色優美的健康步道爬向山頂,約莫四十分鐘就可以登頂。這裡有一座石桌椅能夠眺望遠山小河,是遊客休息泡茶的好地方,也是臺南市崇學國小學生蔡靖純表演二胡,為家扶中心募款的地方。
回想起去年十二月第一次來到烏山,靖純還記得當天天氣寒冷,她和家人剛爬完陡坡,氣喘如牛,坐在石椅上休息,看著來來往往的登山客。當時靖純的爸爸突然說:「如果靖純可以在這裡拉二胡給我們聽,一定很愜意!」媽媽也說:「當街頭藝人,或許有人會捐錢給你呵!」受到鼓勵的靖純立刻許下心願,如果有人因為她的表演而捐錢,她會全數捐給家扶中心。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她回家後馬上製作海報,隔週就上山展開「山頂小藝人」的週日活動。她將海報貼在琴盒上,就在山頂上的石桌旁演奏二胡。由於山路走起來不輕鬆,剛開始時,靖純都忍不住邊走邊喊:「好累呵!我不要走了,走不動了!」但在父母打氣下,這一年來,除了颳風下雨的日子外,每個週末都能在烏山頂聽到悠揚的二胡樂聲。
從小學三年級就加入學校國樂班的靖純,其實不覺得自己的二胡拉得非常出色,但她說:「我是要蒐集大家的愛心,不是要大家評分。」有的登山客匆匆走過,有的駐足欣賞,不管捐款是幾十元或上百元,靖純都會帶著笑容邊演奏邊說謝謝。靖純從不看別人捐多少錢,對她來說,全都是一份愛心和鼓勵。若是當天募款不到一千元,爸爸也會幫她補足,並載著她親自到家扶中心捐款。
即使一心為善,募款的過程也非全然順利。某個週末,全家又來到烏山頂時,發現周圍的樹幹上被貼上了許多海報,寫著「請別再拉二胡了,留給遊客一個安靜的假日。」靖純的家人氣得撕下這些海報,靖純也感到生氣又傷心:「我不是為了賺自己的零用錢,才每週來烏山演奏的,而且這樣亂貼海報破壞環境,真是太過分了!」
不過,面對這樣的打擊,靖純並沒有退縮。到了暑假,班上同學也開始加入演奏行列,截至目前為止,靖純已經到烏山頂演奏了三十一次,累積捐款四萬三百六十元。募款的行為被媒體報導後,她也收到了不少民眾的鼓勵,不僅募款金額創新高,還有人寫信給她,或送來樂譜夾,讓她義賣。未來,靖純還將繼續當「山頂小藝人」,她笑著說:「若是我有事,無法到山頂拉二胡,心裡就會怪怪的,很不舒服!」
能夠獲得國語日報好Young人物獎的肯定,我很高興,但這個榮耀不該由我獨享,感謝曾經跟我一起上山表演的同學禹均、琇棻、嫻芳、筠函、庭宜和家人。
做事獨立 盡力而為
「大家都會認為學音樂的孩子比較嬌,但靖純完全不會,再小的事情她都熱心幫忙。」導師蔡惠娟說,雖然靖純的成績不是頂尖,音樂上的表現也不是最突出的學生,但她總是盡力而為,活潑、熱心的態度是她最大的特質。即使同學排斥倒垃圾、掃地工作,她也會毫不介意的接手。到烏山演奏募款的舉動,靖純也非常低調,一直到國樂組長偶然間得知,大家才知道這項義舉。
經常要求靖純學習獨立的爸媽,也從沒主動幫她招攬遊客捐款,只是默默的在旁陪伴。有一次,遇到全臺登山大會師,數千人登上烏山,當天收入有三千多元,靖純的媽媽故意試問:「今天收入這麼多,我們拿一百元去買東西吃好不好?」沒想到靖純馬上回答:「不行!這些錢全部都要捐出去。」讓靖純媽媽感到非常安慰,她知道靖純長大了,因為一個肯付出的人,就不會貪心。
馮季眉(國語日報總編輯)
很多孩子都懂得捐款做善事,但蔡靖純靠自己拉二胡募款,幫助貧童,意義大不同。她拉二胡給登山客聽,換來善款捐給家扶中心,正是走入人群、參與社會的最佳寫照。
吳龍三(感恩基金會執行長)
蔡靖純的優點是跳脫傳統、跳脫環境、跳脫一般人的想法與思路。她能有勇氣告訴自己,用創意,利用現有的資源幫助人,為別人募款,而且她不怕麻煩、心安理得,這種想法值得鼓勵。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蔡靖純能持續三十一次利用假日到公眾場所表演,很不容易。在青春期,很多小朋友都很好面子,如果她是小學一二年級,可能不會不好意思,不過,她已經是五六年級學生,不但不會害羞而且勇敢為慈善站出來,向路過的人募款,並且持續在做,很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