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好Young
2005兒童少年
好Young人物
2005社會參與類
反髮禁運動 要青少年做自己
帶頭護髮李建緯挑戰制度
報導/劉偉瑩 圖片提供/反髮禁自治協會、陳壁銘

勇於提出反髮禁訴求,爭取中學生人權
 「髮禁生於西元一九四五年,死於二○○五年,享年六十有餘。生前無惡不作……假服儀檢查名義,借美觀整潔口號,看不慣青春年少,最聽眾聲哀嚎。」
 去年七月二十四日,上百名中學生在教育部舉行「髮禁告別式」,學生代表大聲宣讀祭文,要髮禁「一路好走」。帶領學生宣讀髮禁祭文的,是「中華民國學生反髮禁自治協會」第二任會長,就讀臺北市成功高中三年級的李建緯。
 「反髮禁自治協會」原本只是去年四月在網路上成立的一個家族,提供中學生討論髮禁的平臺,沒想到竟然累積十一萬名會員。協會四月份成立以後,除了在校園內發起連署活動外,並且在街頭宣傳學生反髮禁的理念。七月二十四日在教育部舉辦了一場「髮禁你好走」的告別儀式。
 這一次的行動,促使教育部加快落實廢除髮禁政策。「七二四」當天,教育部長杜正勝不僅親自接受學生陳情,簽署「反髮禁護髮團」連署,並同意發函給教育部主管的國立高中職,取消有關髮禁的校規。
 八月份召開的全國教育局局長會議,教育部再次重申政策,九月起,公立國高中不准再有不合理的髮式規定,實施了數十年的髮禁正式解除,「中正頭」和「西瓜皮」從此走入歷史。
李建緯:頭頂的事 自己負責
社會須廣納多元文化

 國中開始參加演辯社的李建緯,對社會時事和道德價值議題都有深入的觀察和思考。學生反髮禁有了具體結果,大家都覺得該歸功李建緯,個性內斂的李建緯淡淡的說:「對於不公平、不公道的事情,大家都應該關心。」
 去年五月,李建緯參加學生反髮禁家族聚會,接著就在校內針對髮禁問題主動和教官、主任溝通。當選反髮禁自治協會的第二任會長後,便全心投入「七二四反髮禁」行動。李建緯認為,髮型屬於人身自由的一部分,應該由自己來掌控;學校卻以影響課業、花費時間為理由,限制學生的自由,很不合理,「對於不合理的事情,就應該要求它合理」。經過李建緯積極爭取,成功高中很快的解除髮型規定。
 很多人擔心,解除髮禁,學生就會作怪、變壞。李建緯倒認為,這反而象徵這是一個能夠包容,接納各種不同文化的社會,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頭髮解禁了,李建緯覺得像是送走了一個「老朋友」。卸下會長職務,李建緯讓心情回歸平靜的學習生活,專心準備大考。他想讀法律系,未來繼續伸張社會公平正義。


▲ 李建緯(中)認為對於不公的事,應該關心並且反映。

▲ 髮禁,拜拜!青少年學生從此不再為頭髮長短而煩惱。這群青少年勇敢表了自己的想法。
★師長的話

師生肯定:關心公共事務 勇敢表達想法
 成功高中主任教官徐建宇表示,學生關心公共事務是一件好事情,而且是一種成長過程。他指出李建緯能夠受到社會的肯定,學校與有榮焉,在髮型上給予學生適當的自主管理,他也樂觀其成。
 徐建宇強調,學生人權應該受到尊重,然而讀書是學生的本務,應該先把書念好,如果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議題有興趣,可以選擇一項來參與。他也期許李建緯不要忘了課業本務,等到將來年紀稍長,可以選擇自己想念的科系以及人生應該走的路。
 成功高中學生小剛覺得,勇敢「跳出來」向學校爭取學生的權益,為廣大學生說出心中不敢說的話,需要很大的勇氣,而李建緯辦到了!小剛說,大人或許認為年輕學生想法不夠周全,做事不成熟,成就不了大事,經過解除髮禁這一件事情,大人們應該改變對年輕人的看法了。

▲top
★評審的話

王育敏(兒福聯盟執行長)
 李建緯擔任「中華民國反髮禁自治協會」會長期間,勇於提出反髮禁訴求,主動和學校溝通。對於與自身權益相關問題勇於發聲,並透過有計畫的行動倡導,影響制度的改變,達成社會參與的目的。

全國成(臺灣世展會社工處處長)
 勇敢說出自己的需要,並為同年齡學童共同的心聲提出倡導行動;並以理性訴求尋求社會輿論的支持。李建緯在解除「髮禁」的歷史上會留下名字。臺灣還有很多不合時宜的生活規範或禁令,我們推崇李建緯的理性倡導行為,是希望鼓勵現在的學生為自己的快樂生活爭取發言權,讓大人社會平等看待。

陳美君(家扶社工資源處主任)
 在這個社會中,許多行為和思維仍然是被壓抑的,年輕人能夠獨立思考,挑戰他們覺得不適宜的社會價值,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李建緯獲選好Young人物的意義,不是鼓勵孩子在頭髮上做文章,而是希望藉由反髮禁的行為,彰顯年輕人的勇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