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特教生性別知能(100年3月18日)
  ●性別平等教育
文/梁明華
    《性別平等教育法》(二○一○)第二條指出:「性別平等教育」係指以教育方式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的實質平等。教育單位及學校皆應設置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推動相關性別平等教育活動,以促進性別地位的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並建立性別平等的教育資源與環境。

  性別平等教育,除了一般學生需要認識及學習外,對於身心障礙學生而言更顯得格外重要,特別是心智障礙學生受限於智力的發展,對於「性別」和「性」的認識感到困難,很容易成為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的受害者。因此,幫助身心障礙學生學會保護自我,性平教育確實是重要的課題。

  一、依障礙程度設計課程:身心障礙學生性別平等教育的教學及課程設計,應根據不同障礙程度及智力而有所區分。對輕度智能障礙者,除了教導他們認識自己的身體器官外,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到心理層面的發展;而重度智能障礙者雖然受限於智力發展,無法理解抽象的層面,但是對於性教育仍應有基本的認識,才能增進保護自我的能力。

  二、認知人我界線:性平教育課程的內容,並非只有常見的認識身體結構,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同儕間兩性的正確相處之道、人我關係與身體的界線,並建立正確的性心理觀念,才能讓身心障礙學生真正體會性別平等教育的意涵。

  三、建立正確的性知識:心智障礙學生對於異性也會感到好奇,但是大都不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在生活中應教導孩子如何用正向、健康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兩性問題,及早認識兩性的差異,並建立正確的性知識,才能避免學生因為好奇、驚慌而產生錯誤的行為舉止。

  四、性平課程融入生活:性平教育隨時都可以教導,並非獨立的課程。教師如果發現學生有不當的舉止或對異性產生好奇等,都可以隨機教育,讓學生即時獲得正確的性觀念。課堂中,可以藉由角色扮演、說故事、職業角色探索、繪本故事內容探討及視聽媒體教學等活動,讓身心障礙學生在趣味化、遊戲化的自然情境中學習,清楚認識性別平等相關知能。有了基本常識,也能建立保護自我及預防性侵害危機的能力。

  此外,對於性侵害、性騷擾的認識,以及如何保護自我的教導也很重要,心智障礙學生要學會辨認,什麼是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身體接觸,經由正確、適當管道表達自己的感受,以提升自我保護的知能。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