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生的性別平等教育(99年7月23日) | |
●性平教育 文/邵慧綺 |
|
民國九十三年〈性別平等教育法〉公布施行後,我國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有了正式的法源依據,各級學校每學年也都訂有「性別平等教育宣導月」,積極推動正確的兩性教育。 筆者近日在英文期刊上閱讀到一篇名為〈啟聰學校實施性教育的理由與建議 (A rational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exuality education in schools for students who are deaf.)〉的文章。文章中強調,廣泛而多元的性別平等教育對聽障的青少年有其必要性,而性教育的實施也應該符合他們特殊的需求。文章內容並從教師、學校行政單位、家長和社區等角度,探討性別平等教育實施的相關配套措施。 筆者將文章中相關建議簡譯及整理如下: 教師方面 1師資培育單位應提供準教師相關的課程及訓練,以充實教師在性別平等教育領域的專業知識。 2教師在教導性別平等教育的主題時,應以自在且樂意的心態指導學生。 3教學者本身應多充實有關性別平等教育及手語方面的知識。 學校行政方面 1提供教師必要的支援:例如在職進修、提供適當的教材、態度上的支持等。 2與教師、家長、社區等共同決定性別平等教育的主題和課程。 3提供家長有關性別平等教育的各項資源。 家長方面 1積極參與學校性別平等教育的實施:包括主題及課程內容的討論、提供相關支持等。 2與學校建立夥伴關係。 社區方面 1社區楷模的運用:讓已經度過青春期的惶恐和無助階段的成人聽障者擔任楷模,並分享己身的經驗。 2提供相關資源:例如安排討論會、衛生單位舉辦演講、相關資訊的宣導等。 閱讀完期刊文章後,筆者的心得如下: 一、性別平等教育的範疇相當廣泛,包括:生理層面(生理結構、生理功能、保健、疾病預防等),以及心理層面(情緒管理、人際互動、兩性交往、婚姻關係等),無怪乎期刊作者會以「comprehensive(全面性的)sexuality education」來陳述整篇文章。 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者和相關參與者的心態也應該要正向而不帶偏見,這才是成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關鍵。然而,不見得每位教師都受過性別平等職前訓練或具備足夠的性別平等相關教學專業,因此,近年來大力推廣的「協同教學」、「合作教學」,是一個資源運用的可行方式。 「孩子對性的無知並非是福,應藉由正確管道讓他們了解,而不是嘗試錯誤後才找出答案。」性別平等教育的實施是為了讓青少年對於他們的性別感到自在,並對兩性課題有更多的了解。 有關特殊學生的性別平等教育,建議教師和家長可另外參考林寶貴教授於民國八十九年撰寫的《特殊教育學生兩性教育資源手冊》(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出版)和相關的研究論文,應可從中得到更多的想法與啟發。 . |
|
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