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正確使用網路 協助建立人我界線(99年6月18日)
  ●特殊生性別平等教育
文/林桂如
    小欣就讀高職綜合職能科,患有輕度的智能障礙,喜歡上網聊天。媽媽說,前一陣子為了阻止她和男性網友見面而實施門禁,沒想到情急的小欣竟然從二樓窗戶跳下,跌傷了腳踝……。

  從小欣沉迷網路交友的案例中,凸顯出智能障礙者儘管在心智功能及適應行為上,有所限制,卻沒有妨礙他們在性方面的發展。事實上,智能障礙者的性發展過程大致與一般人相同,也會對異性感到好奇,期望與異性建立親密關係。

  兩性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環,也是特殊教育主體之一。智能障礙者因本身能力的限制,如:判斷力及克制力較薄弱、易依賴及順從他人、口語能力不足、無法與他人有效溝通、缺乏適當社交技巧與自我保護的知識,當身處在網路中,危險性不容小覷。

  根據國外一項研究顯示,身心障礙者成為性侵害受害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四到十倍,其中以智能障礙者為高危險群;在所有遭受性侵害的受害者中,七成受害者有智能上的限制。因此,協助身心障礙孩子學習正確網路使用的知能,建立心理上、身體上、情感上的人我界線,愈發顯得重要。

  依據國內學者調查指出,目前高職特教班學生至少都有半年以上的網齡。為維護身心障礙者上網的安全性,避免不當的網站內容危害他們的身心發展,親師宜透過分級內容機制與相關措施,加以預防及教育,策略如下:

設置「網站安全鎖」

  將身心障礙孩子不宜接觸的網站,如:色情網站、交友網址儲存下來,當欲進入前述不宜網址時,將被安全鎖過濾而無法呈現。此外,也可建立以家長或監護人為主體的「親子上網服務」,由家長主導上網的時間。

加裝過濾軟體

  在電腦上加裝過濾軟體可有效過濾網路內容,透過類似搜尋引擎的功能,對網頁內容進行全文檢索,藉以阻擋含關鍵字(key words)的文章,過濾不適合孩子瀏覽的網站資訊。

營造共享網路資訊情境

  家長可將電腦擺放在客廳或家人共同活動的開放空間,讓家人可以隨時留意子女在接觸哪些內容,並可適時做分享、討論,讓上網成為家庭共同活動。

遵守上網的安全守則

  教師和家長可利用反覆練習的方式,教導智能障礙學生上網需注意的事項,如:使用匿名上網、勿將個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網站上、不與網友單獨見面、不接收來路不明的電子信件或檔案等。

暢通溝通管道

  家長與教師對性教育的正向態度,是教導身心障礙生的先決要件。親子和師生間可經由定期討論、分享網路的使用經驗,善用網路作為學習、聯絡溝通的工具,建立彼此即時的溝通橋梁。

  在課程規畫上,目前針對智能障礙學生訂有《國民教育階段啟智學校(班)的課程綱要》,在關於兩性教育的學習細目上列有「生理表徵」、「衛生保健」及「兩性交往」三項,建議學校教育在建立基本知能之餘,仍應視孩子需求,加以充實多元的兩性教育,提供合適的兩性教育課程及教材。.
  回上一頁